(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转自:中国经济周刊
基金2025年三季报进入密集披露期,多位绩优基金经理的调仓情况浮出水面。整体来看,三季度,绩优基金经理们普遍保持高仓位运作,并且对持仓结构进行了较明显的调整,主要减持了前期涨幅较高的标的。
绩优基金大调仓
多只绩优基金三季度保持高仓位运作。具体来看,截至三季度末,郑巍山管理的银河创新成长混合基金的权益投资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94.65%。三季度,银河创新成长混合基金对半导体产业链细分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从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来看,翱捷科技、华虹公司、中科曙光成为基金新进前十大重仓股。
“基金三季度主要投资方向为硬科技领域,主要是半导体产业链,后续仍然会延续硬科技领域的投资,注重产业趋势和公司基本面研究,继续看好AI带来的新需求以及半导体产业周期的复苏,对国产化前景继续保持乐观。”郑巍山表示。
类似的还有张晓泉管理的平安研究优选混合基金,截至三季度末,该基金的股票仓位从二季度末的80.75%提升至92.82%。
平安研究优选混合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也发生较大变化。截至三季度末,中芯国际、芯原股份、寒武纪、牧原股份、中航沈飞、中国稀土、美团-W、海光信息、北方华创成为基金新进前十大重仓股。
张晓泉表示,结合预期变化与产业趋势评估个股的估值性价比,对组合进行动态优化。一是基于AI产业进展、北美算力资本开支抬升以及国内人工智能自主可控趋势强化,加仓算力、半导体、机器人等产业趋势明确的科技板块,尤其是国产半导体与算力方向;二是基于产业需求景气以及政策驱动下的供给优化逻辑,加仓有色、固态电池、农业等板块;三是减仓了部分创新药与军工个股,进行了部分收益兑现。港股配置上则继续持有半导体、创新药、汽车等行业的优质龙头个股。
国投瑞银瑞利混合基金经理綦缚鹏表示,三季度产品股票仓位有所增加。结构方面,依旧以低估值、稳定增长类公司为主,适度增加了TMT、化工、有色相关股票,并进行了结构和个股上的调整。
此外,截至三季度末,冯炉丹管理的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基金规模从二季度末的15.27亿元增至130.21亿元,该基金股票仓位为90.18%。“AI基础设施领域长期增长逻辑依然稳固,前期积累涨幅较大,我们保持谨慎乐观,适当减仓。同时,海外头部企业量产逐渐落地,增配智能机器人。此外,优化AI应用组合,从B端应用公司更多转向C端互联网平台公司。还增配了端侧AI,因为端侧陆续落地AI功能,催生新一轮硬件换机潮和软件生态创新。”谈及具体操作时,冯炉丹说。
后市机会何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