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扎根灌南县域、深耕“三农”金融的主力军,灌南农商银行始终将股东股权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抓手,以规范化、精细化、多元化的治理举措筑牢发展根基,切实发挥股权治理对经营发展的支撑作用,为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精准施策:
构建股权治理的特色实践体系
优化股权结构,夯实多元制衡根基。灌南农商银行坚持“优质引进、动态调整”的原则,在保持核心法人股东稳定性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重点吸纳认同支农支小定位的地方国有平台、地区特色产业企业、县域知名企业等战略投资者,形成“核心股东引领、多元主体协同”的股权格局,确保股权结构与县域金融服务定位高度适配,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股权基础。
健全管理机制,规范治理运作流程。灌南农商银行不断构建覆盖股东准入、股权变动、关联交易等全流程的管理体系。在组织架构上,明确董事会对股权管理的最终责任,设立由董事长负总责、董事会秘书牵头的股权管理专班。严格执行股东大会、董事会议事规则,确保各治理主体权责清晰、协同高效。同时,全面落实股权托管要求,实现股权登记、流转的专业化管理,杜绝私下转让和暗箱操作,保障股权交易的合规透明。
强化风险管控,筑牢稳健经营防线。灌南农商银行建立“事前审查、事中监测、事后处置”的全链条股权风险防控机制。事前严格执行“穿透核查+资金溯源”的股东准入标准,严防“带病入股”和股权代持等隐性风险。同时强化事中监测,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事后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加强与司法机关、股权托管机构的协同联动,高效处置股权冻结、质押违约等问题,确保股权结构稳定与经营秩序正常。此外,将股权治理要求嵌入信贷审批、资金运用、招投标管理、集中采购等环节,防范关联交易风险,保障经营合规性。保障股东权益,搭建透明沟通桥梁。灌南农商银行始终坚持“股东平等、信息公开”原则,全力保障各类股东的合法权益。在信息披露方面,通过官网、年度报告、专项公告等多渠道,全面披露股权结构、股东资质、关联交易、经营业绩等关键信息,确保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与完整。在股东参与方面,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沟通机制,定期召开股东座谈会,走访主要法人股东,畅通中小股东意见反馈渠道,让股东真正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来,增强股东对银行经营发展的认同感。
成效彰显:
股权治理赋能发展的多维突破
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决策科学性全面增强。通过股权结构的优化与治理机制的完善,灌南农商银行各治理层级作用充分发挥,决策流程更加规范高效。多元股东的参与为银行战略制定提供了更丰富的视角,确保经营决策既贴合县域金融实际,又符合长远发展需求。在股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灌南农商银行支农支小、特色产业金融服务创新等战略部署落地见效,顺利加入县委、县政府组建的灌南县食用菌、高粱酒、板材加工三大党建产业联盟,作为成员理事单位和全县唯一的“主办行”。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行为全县7个特色产业集群提供贷款支持30多亿元,治理优势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
股东信心不断提振,资本实力稳步壮大。规范透明的股权治理赢得了股东的广泛认可。近年来,灌南农商银行先后多次顺利完成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稳步提升至2.68亿元,资本补充渠道持续畅通。股东的投资意愿和参与热情显著提高,形成了“银行发展、股东受益”的良性循环,为该行扩大信贷投放、服务地方经济提供了充足的资本支撑。
服务质效全面提升,县域金融主力军作用凸显。在股权治理的有力保障下,灌南农商银行始终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将股东资源与县域金融需求深度对接。通过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小微企业和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存贷款总量及市场份额稳居全县金融机构首位。优质的金融服务获得了地方政府、企业和群众的高度认可,今年上半年,灌南县委主要负责人在该行呈送的《灌南农商银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上作出批示,对该行支持灌南县地方经济发展给予高度肯定,指示在国有资本增资等方面积极支持。
未来,灌南农商银行将继续深化股东股权治理改革,持续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以更优质的治理水平推动经营发展提质增效,为服务乡村振兴和地方实体经济发展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吉开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