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伊始,中国房地产市场曾显露一丝复苏的曙光。年初一二月份的数据显示,楼市成交量显著回升,部分开发商更是趁势上调了房价。然而,进入三月,这种回暖势头戛然而止,全国多地楼市成交量出现回落。CRIC数据显示,除少数一线城市成交继续保持增长外,二线城市成交量环比下滑28%,同比更骤降61%。而三四线城市的跌幅更为惊人,环比下降45%,同比亦减少59%。
与此同时,二手房市场的挂牌量却如潮水般涌起。权威机构统计显示,3月份全国65个重点监测城市二手房新增挂牌量环比激增64%。具体来看,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的二手房挂牌量分别环比上涨66.4%、48.6%、41.9%和95.6%。更值得关注的是,3月份百城房价数据显示,66个城市的二手住宅市场均价出现下跌,较上月增加了6个;而均价上涨的城市仅为31个,比上月减少了6个。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量价齐跌”的局面,其实早在知名企业家曹德旺的预料之中。数年前,曹德旺便曾预言,房子作为钢筋水泥的集合体,未来可能一文不值。他指出,若楼市继续沿此趋势发展,房价必将下跌,甚至“房子可能租不掉,也卖不掉”。
事实上,在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大趋势下,那些20至30层高的电梯高层住宅,其变现难度将比多层住宅更为严峻。那么,高层电梯房为何会面临“变现难”的困境呢?
首先,电梯房的公摊面积较大。通常而言,20至30层的电梯房公摊面积可达25%至30%,导致实际得房率偏低。相比之下,多层住宅的公摊面积仅为15%至20%,得房率较高。对于刚性需求的购房者而言,在公摊面积上承担的额外支出,以及由此产生的物业费、取暖费等附加费用,无疑会让他们觉得“不划算”。
其次,电梯房的安全隐患相对较大。一旦遭遇火灾、地震等突发灾害,多层住宅的居民可通过楼梯迅速疏散。而电梯高层住宅,在灾害发生时,电梯很可能立即停运,居民只能依靠楼梯逃生。住在低层的居民尚能较快撤离,但高层住户则面临更大的逃生困难,获救的几率也会降低。
第三,电梯房的维修成本较高。许多使用20至30年后的电梯房,其内部设备难免老化,仅能通过零星维修来维持运转,这需要业主承担高昂的维修基金。对于居住在老旧高层楼房的业主而言,他们不仅要面对房龄增长和设施陈旧的问题,还要定期支付一笔不菲的维修费用,这显然不符合经济效益。因此,不少人选择搬离,导致这些老旧高层楼房陷入“卖不掉,租不出去”的尴尬境地。
总而言之,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走势,正如网红企业家曹德旺多年前的判断,房价呈现下跌趋势,未来房屋将面临租售两难的局面。而比二手多层住房更难出售的,正是那些20至30层高的电梯房,它们存在的几大固有缺陷,正逐渐暴露其价值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