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轮中美经贸磋商已经开始,但在中国代表刚刚上桌时,美国却宣布启动新一轮调查,这一举动让人不禁怀疑:中方是否被“设局”了?
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一直在努力平稳经贸关系。10月25日,中美两国的经贸代表团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展开了磋商,这给两国的关系带来了些许希望。在对话开始之前,中国已经向美国传递了善意的信号。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在24日表示,经过之前四轮磋商,双方证明了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两国的经贸合作可以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中方这种表达诚意的做法显示出了解决问题的决心,期待通过对话达成共识。
然而,美国的态度却有所不同。25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声明,宣布将对中国是否履行2020年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进行调查,特别是要评估中国没有履约的地方,以及这对美国造成的负担和影响。根据调查计划,美国将在10月31日到12月1日之间公开征求意见,并于12月16日举行专门的听证会。从声明的口气来看,美国似乎已经对中国没有履行协议做出了预设结论,似乎想通过调查为推出新的对华贸易限制找借口。
这一举动可以说是特朗普政府一贯的做法。通常情况下,特朗普政府会在贸易对话进行时,利用旧问题施压对方,以此提高自己在谈判中的筹码。这次,美国用过去未履约的问题来对中国施压,意图增加中国的谈判难度。事实上,尽管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特朗普政府不得不与中国进行谈判,但他们的做法并没有放弃通过施压和威胁逼迫中国让步的策略。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美方的态度显然并不友好,中美第五轮磋商恐怕不会一帆风顺。
有人认为,面对美方的新一轮调查,中方可能会被迫进入美国的圈套,继续对话可能意味着被设局。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
事实上,虽然美方试图通过调查过去的贸易协议履行情况来威胁中国,但这种做法并不新鲜。特朗普政府曾多次指责中国未能履行协议,此次把这一问题摆上台面,最坏的结果也只是美国在几个月后借此出台一些新的贸易限制。即使如此,中国同样有反制的权利。例如,中国可以通过收紧稀土出口等方式进行回应。总的来说,即便美国开启新一轮调查,中方在与美国的谈判中依然能够稳住阵脚,保持战略上的稳定,不会轻易陷入美国的设局之中,因此我们不必过于担忧。
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中美是否能够通过这次磋商实现贸易休战,还是会走向更加激烈的新一轮贸易对抗?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朗普政府的选择。如果美国继续采用施压和威胁的方式,将可能导致谈判破裂,美国将因此付出更高的代价。而如果特朗普政府能够抓住这次沟通的机会,真诚地与中方对话,双方或许可以为这场经贸对抗按下暂停键,甚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美方应该认识到,中美两国合作共赢,冲突双输,只有通过和平对话才能为双方带来更大的利益,这对全球经济也将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