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上午,张德芹不再担任茅台集团董事长,贵州省能源局局长陈华接棒。”——这条乍看像常规国企人事更替的消息,却在白酒圈、投资圈甚至不少消费者的朋友圈里瞬间刷屏。
原因无他:时值年底冲刺窗口,茅台这一“行业晴雨表”突然换帅,是宣布调整,还是有意布局?
在飞天散瓶批价近期下探、黄牛纷纷“躺平”的当下,新帅上任究竟能不能给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
下面我们一起从价格曲线、社会情绪、前任成绩单、继任者背景与网络呼声五个维度,拆解这场“年底大戏”。
一、从“一瓶难求”到“跌破心理价”:近一年茅台价格过山车
2024年春节前,飞天散瓶批价一度逼近3000元关口,“一瓶难求”频频登上热搜;然而进入二季度后,行情急转直下。
4月中旬,多地经销商反馈散瓶现货跌破2700元;6月初,部分区域甚至给出2480元的报价,引发市场一片哗然。
中秋、国庆“双节”备货不及预期,价格短暂抬头后又回落至2500元上下。
10月新酒陆续到货,加上需求端观望情绪浓厚,主流报价维持在2450~2550元区#热点观察家#间。
价格下探背后,首先是宏观氛围。
股市、楼市震荡,高净值人群对高端非刚需消费趋于谨慎。
其次,渠道库存高于往年,2023年厂家与直销平台同步放量,社会库存需要时间消化。
第三,市场历来“买涨不买跌”,批价一旦击穿心理关口,中小酒商与黄牛同步收缩,流通速度骤降。
最后,6—9月本身是白酒传统淡季,缺少大规模宴席与商务活动的支撑,价格易跌难涨。
用经销商的话说:“以前跌破2800元就有人出手,现在2500元还担心2400元在后面等着。”
二、国人“茅台情绪”扫描:从“信仰”到观望
消费端的变化更为明显。年轻消费者讲究“质价比”,威士忌、白兰地甚至高端清酒都在分流预算;
婚宴与商务宴请依旧认“飞天”面子,但预算悄然下调,“一瓶茅台配一瓶红酒”的组合增多;
收藏拍卖市场同样降温,2024年春季陈年老酒专场成交总额同比下滑约两成,曾经“只收不喝”的逻辑开始松动。
投资端同样谨慎。
黄牛群体从2021年“一箱赚千元”的盛况,跌到如今“高买低卖”的尴尬,不少人转做手机、球鞋;
贵州茅台股价在5月高点之后累计回撤约一成五,北向资金持股数量近几个月亦呈下降态势;
民间质押率同步走低,显示“硬通货”硬度有所下降。
百度指数显示,“茅台价格”关键词在6月跌价期单日搜索量同比暴增三倍以上,微博话题#茅台跌破2500元#阅读量突破两亿,高赞评论从“快抄底”变成“再等等”,观望情绪一览无遗。
三、张德芹任期回顾:渠道再平衡与品牌年轻化
张德芹自2024年4月起出任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至2025年10月25日宣布卸任,任期约一年半。
时间虽短,却正值行业“挤水分”阶段。其上任后首先叫停“拆箱令”,取消100%开箱销售,减少社会散瓶激增带来的抛压;
同时重启“经销商联谊会”,将厂家与经销商面对面沟通频次从一年两次提高到四次,试图修复渠道信心。
其次,公司推出“龙茅”生肖酒与二十四节气系列,提高非标产品占比,并重启“茅台1935”腰部单品,填补1000~1500元价格带,2023年该单品已突破百亿销售,2024年表现仍待年报披露。
此外,茅台在抖音、B站日更短视频,举办首届“茅台粉丝节”,官方数据显示30岁以下消费者占比由19%提升到27%。
然而,批价下滑的势头并未被完全遏制。
黄牛利润趋薄、渠道信心流失的速度,一度快于品牌年轻化带来的新增需求,这也成为张德芹任期最大的遗憾。
市场普遍认为,公司需要在“控货”与“增量”、“挺价”与“拓新”之间找到更精准的平衡点。
四、陈华是谁?能源系统“链式思维”能否移植到一瓶酒
陈华1972年出生,贵州盘县人,彝族,曾任六盘水市副市长,2022年起任贵州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主导“风光水火储”大基地建设,被业内称为“能源整合操盘手”。
能源行业讲究“资源—输送—终端”全链条管理,这与茅台“高粱种植—酿造—渠道—消费”的闭环有相通之处;
同时,他熟悉大型项目投资与多方协调,有望加速茅台“十四五”技改、3万吨酱香扩建等工程落地;
省委委员身份也便于在环保、土地、税收等方面争取支持。
此外,能源系统对碳排放考核严格,陈华多次牵头绿色金融项目,若将这种经验移植到白酒行业,或许能帮茅台打造“零碳酒企”样板。
市场对这位“跨界”董事长有三重期待:
其一,通过“控货+稳批价”组合拳,让散瓶回到2600元以上,恢复渠道利润;
其二,利用低成本资金优势,探索产业园资产证券化或类REITs模式,盘活存量资产;
其三,与贵州旅游深度结合,打造“酒旅+生态+大数据”体验园区,让游客“来了就想喝,喝了就想带”。
不过,这些设想目前仍停留在推测层面,最终能否落地,要看后续公告与财报验证。
五、网络呼声:段子背后的真实诉求
社交媒体关于茅台的声音五花八门。
有人调侃:“2500买茅台的股票嫌贵,2500买茅台的酒嫌便宜,人呐!”
也有人呼吁:“先把龙茅二级价格打上去,让黄牛回回血,渠道才有士气。”
还有研究员半开玩笑:“如果茅台把燃煤锅炉改成生物质,再把酒糟做成航空燃料,我就吹爆。”
归纳来看,外界期待集中在“稳价、分红、绿色、年轻”四大关键词,既渴望短期利润修复,也担忧长期价值叙事。
对所有酒企而言,段子是情绪窗口,真正重要的是把情绪变成可验证的数据与行动。
六、年底悬念:新帅“第一把火”会怎么烧
市场传闻,公司可能缩减四季度配额,但截至目前茅台集团并未发布任何相关通知,最终计划以官方公告为准。
若消息落地,短期批价或快速回到2600元上方,可恢复渠道利润,却会压制当期收入,考验管理层“利润还是规模”的取舍。
分红方面,2022、2023年茅台已连续两年实施“中期+年终”双分红,股息率约4.5%,若未来三年承诺分红率不低于75%,可强化“类债券”属性,吸引长期资金回流。
绿色叙事同样被寄予厚望,譬如发布中国白酒首份“碳足迹”报告,推出“碳中和”纪念酒,为市值管理增添新题材。
渠道层面,过去两年为挺价而收紧的团购资质,年底或适度放宽,以便在不冲击批价的前提下,提升计划外销量,对冲控货带来的收入缺口。
所有这些猜测,都需要在接下来的经销商大会、定期报告和官方通知中逐一验证。
七、结语:信仰需要新故事,更需真业绩
茅台的品牌厚度无需赘言,它既是贵州财政的“钱袋子”,也是众多投资者心中的“定海神针”。
然而,当“一瓶难求”变成“跌破心理价”,当“永远涨价”遇到“买涨不买跌”,任何情怀都要让位于供需规律。
年底换帅,表面是人事调整,深层是贵州省对茅台“稳增长、促转型”的再定位。
陈华能否把能源系统的“链式思维”嫁接到消费品“品牌思维”上,能否在挺价与增量、传统与年轻、分红与投入之间找到新的均衡,答案不会一蹴而就。
但对于渠道、消费者和资本市场而言,哪怕只是一个清晰的“百日计划”,也足以让观望情绪破冰。
毕竟,茅台不仅是一瓶酒,更是一张关于信心与预期的晴雨表。新帅上任,第一把火何时点燃,市场正屏息以待。
上一篇:下周35.91亿股限售股解禁,解禁市值达487.62亿元(附名单)
下一篇:天价 AI 薪酬,微软 CEO 年薪 9650 万!Meta AI 裁员竟按代码行数决定去留?拼多多给员工发100g黄金|Q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