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早上,街角小卖部门口,王大爷一边抽着烟,一边嘟囔着:“你说这瓷砖,又涨价了,这马可波罗刚上市,那股劲儿,跟烈酒似的,喝着上头啊。”隔壁老李头拎着菜篮子也插话:“这手握两家上市公司的黄老板,真不是一般人,整天盘算着怎么割韭菜,亏你还能看懂这资本游戏。”烟火气里全是酸甜苦辣,市值375亿,股价开盘涨140%,这下潮汕老板黄建平的故事,在深交所又写了新篇。
说起马可波罗,别小看这名字,1996年在广东东莞起家,最开始就是个不起眼的小厂,连负债都压得喘不过气,资产才4000万,负债8000万,负债率高达200%——这日子,哪一家不想翻身?黄建平一手扛起厂长重担,死死盯着产品质量和创新,硬是把一个濒临倒闭的瓷砖厂,变成了如今国内最大的建筑陶瓷巨头。说他是“瓷砖大王”,一点不夸张。
这次上市,马可波罗背负了太多艰难。2019年开始申请IPO,碰上证监会注册制改革,审核磨磨蹭蹭,财务资料过期就得补,深交所的问询没断过,怕是连黄建平自己都得头大。结果2025年10月22日,终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敲钟上市,开盘就飙升140.73%,股价冲到33元,市值一度逼近400亿。你说这资本市场多刺激。
市场上的人都说这是一场硬仗,也有人调侃:“啥时候能把瓷砖也玩成茅台?”但现实是,马可波罗的产品卖得火,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86亿、89亿和73亿,净利润都在13亿以上,市场份额从2.62%涨到3.27%,三年连涨,这数据放哪儿都是硬货。但2024年营收下滑,也让不少同行和投资者开始皱眉,毕竟瓷砖这块蛋糕,竞争激烈得很。
说到底,这行业的套路不新鲜,曾经是“信仰式玩法”,大家靠口碑和质量拼市场;现在则是“付费套餐式”,你想卖瓷砖,先得给渠道、给终端铺货,广告费、返利啥的,层层加码,利润被掏空也不说,人们嘴里抱怨的,就是这资本逐利的无情。市场上的员工们也爆料,厂里压力山大,拼命干,奖金却越来越难拿,大家只能咬牙扛着,圈钱模式让人心累。
而且,别忘了《价格法修正草案》正压着来,监管层想管控价格虚高和市场垄断,但资本市场的疯狂扩张还没停,黄建平这样的老板手握两家上市公司,另一家ST四通还在退市风险边缘徘徊,资本的游戏规则对普通消费者和小企业来说,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有人说这是“半死不活的四通”,有人调侃“黄老板先拿着四通练刀法,再用马可波罗砍市场”,这话虽玩笑,却扎心。
街坊邻居们闲聊时都说:“这瓷砖行业,跟股票一样,涨涨跌跌没个定数,今天看着风光,明天可能就得赔钱。”装修工人老张叹气:“买瓷砖的钱,比买家具的钱还贵,背后那些资本运作,人家赚钱,我们苦哈哈。”这背后映射的是普遍的消费痛点和行业乱象,市场被资本割韭菜,消费者却没多少实惠。
从黄建平那个从车间工人做到研究所所长,再到厂长、再到掌控两家上市公司,故事听着励志,但也让人看清资本市场的残酷。员工们吐槽说,昔日的工厂像个大家庭,如今变成了拼命赚钱的机器,压力大得喘不过气来,资本和政策的博弈,终究是夹在中间的普通人最难受。
网友们在社交平台上调侃:“马可波罗开盘涨140%,我看我家那块破瓷砖还能用十年,真是有钱人玩的游戏。”还有人说:“资本市场玩得溜,咱们买瓷砖还得擦亮眼睛,别一不小心被‘高大上’的品牌割了韭菜。”
这行业,曾经靠勤劳和匠心生存,现如今靠资本运作和市场炒作,活法变了。普通人买瓷砖得多问多看,别只信广告和花哨的包装,多跑几家店,多听听装修师傅的意见,别跟着价格涨跌瞎折腾,别让资本的花样割了血汗钱。
黄建平的马可波罗,成了瓷砖界的资本大鳄,市值375亿,背后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血汗和期待。资本市场的游戏继续,普通人的钱包得更紧,眼睛得更亮,才能在这瓷砖江湖里活得久,活得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