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马斯克霸权要凉?欧洲航天巨头抱团,硬刚SpaceX争夺太空地盘
创始人
2025-10-25 22:58:12
0

前言

埃隆·马斯克SpaceX凭借Starlink星座在近地轨道掀起通信革命时,欧洲航天界终于拿出了酝酿多年的应对方案。

近日,空客、莱昂纳多和泰雷兹三大巨头正式敲定协议,宣布合并各自的航天业务,目标很明确:打造一个能与SpaceX抗衡的泛欧航天冠军,既守住欧洲的太空主权,也在被颠覆的全球市场中站稳脚跟。

这场备受期待的合并,直接催生了一家重量级企业。

新公司将把总部设在图卢兹,集结约2.5万名员工,年营收预计达到65亿欧元,妥妥的欧洲航天“巨无霸”。

股权分配上,空客持有35%的股份,莱昂纳多和泰雷兹各占32.5%,三家势力均衡,避免了单一企业主导的局面。

从业务范围来看,新公司将实现全链条覆盖:从卫星制造到空间系统研发,再到终端服务,形成完整的产业闭环。

高管们直言,这样的整合就是为了集中力量,应对Starlink带来的“需求革命”。

毕竟现在近地轨道的通信市场,早已不是欧洲传统航天企业熟悉的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新公司的运营模式有着明确的参考蓝本:欧洲导弹集团MBDA)。

这家2001年由空客、英国BAE系统和莱昂纳多联合创立的企业,至今仍是全球导弹领域的巨头,其成功的联合运营经验,被视为此次航天业务合并的重要借鉴。

欧洲三大巨头选择此时“抱团”,本质上是内外双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

外部压力完全来自SpaceX的强势冲击。马斯克的团队用可回收火箭技术大幅降低了发射成本,Starlink星座更是以惊人的速度部署近地轨道卫星,迅速抢占全球卫星通信市场。

而欧洲航天企业长期依赖的地球静止轨道大型电信卫星市场,正持续下滑。

这些卫星距离地球约3.6万公里,主要提供广播和连接服务,但在Starlink的低成本、低延迟优势面前,竞争力越来越弱。

更让欧洲企业头疼的是创新滞后,空客、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等传统玩家,始终难以快速推出适应市场变化的新产品,最终只能通过重组业务、裁剪人员来应对困境。

这种被动局面,让酝酿多年的合并计划终于落地,其实早在2019年,三家就曾探讨过合并可能,如今算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内部动力则源于欧洲对“太空主权”的迫切需求。在欧洲各国看来,太空早已不是单纯的科技探索领域,而是关系到安全和防御的战略要地

泰雷兹的一位高管在简报中说得直白:“欧洲已经意识到,主权和安全都取决于太空。”

此前欧洲航天行业高度分散,各国企业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支撑起区域战略需求。

而新公司通过集中研发资源、提升采购效率,恰好能填补这一空白。

不过,这场看似完美的“强强联合”,从一开始就面临诸多挑战。

泰雷兹和空客原本是高度竞争市场上的“老对手”,如今要将它们的卫星业务与莱昂纳多的太空系统、服务业务捏合到一起,绝非易事。

欧洲航天行业本就存在分散化、政治敏感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有自己的产业利益诉求,如何协调不同国家的产能布局、利益分配,是新公司必须解决的难题。

为了缓解主权顾虑,三家公司明确承诺:每个国家都会保留现有产能,不计划关闭任何工厂。

但空客高管也透露,长期来看,随着新项目推进,各基地的运营模式会逐步调整,最终实现像MBDA那样的效率提升。

这意味着,后续仍可能面临人员调整、流程重构等潜在矛盾。

外部的质疑声也从未停止,德国卫星制造商OHB是欧洲第三大卫星企业,也是泰雷兹在欧洲航天局合同中的重要合作伙伴。

OHB的董事会成员萨宾·冯德雷克直言,他们对这场合并“非常怀疑”:“这将导致欧洲缺乏竞争,是一种倒退,我们的合作伙伴泰雷兹很可能不再为我们服务。”

毕竟OHB的业务分配高度依赖成员国政府投资,而合并后泰雷兹与空客的合作,大概率会挤压OHB的生存空间。

除此之外,交易还需通过监管机构批准,三家预计新实体2027年才能正式运营,这期间任何政策变动、市场变化都可能影响合并进程。

更值得关注的是,欧洲重型火箭发射公司阿丽亚娜空间并未被纳入合并计划,空客高管仅表示“长远来看还有待考虑”,这意味着欧洲航天的产业链仍未完全打通,后续是否会有进一步整合,还是个未知数。

说到底,欧洲三大巨头的合并,本质上是一场“防御性反击”。面对SpaceX在近地轨道的霸权,欧洲没有选择依附,而是通过整合内部力量,试图在全球航天市场重新夺回话语权。

从成本来看,三家预计合并五年后能节省“数千万欧元”营业收入,这些资金将来自集中研发、削减重复支出、提升采购效率等方面。

而这正是欧洲企业此前的短板,也是SpaceX的核心优势之一。

从战略来看,新公司不仅要应对商业市场竞争,更要承载欧洲的太空主权诉求,成为区域安全和防御的重要支撑。

结语

但这场“硬刚”能否成功,还存在诸多变数,整合后的协同效应能否如期释放?面对Starlink的技术迭代,欧洲能否快速实现创新突破?如何平衡产业集中与市场竞争,避免内部生态僵化?这些问题,都需要新公司在未来几年逐一解答。

对于全球航天行业而言,这场合并或许会打破现有格局。一边是马斯克主导的“商业航天革命”,一边是欧洲抱团取暖的“主权防御”,两种模式的碰撞,将深刻影响近地轨道资源分配、卫星通信市场竞争乃至全球太空战略格局。

欧洲的选择,既是对SpaceX霸权的回应,也是对自身发展路径的重新定位。这场太空领域的“欧洲联盟”,最终能否实现初衷,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内容

思摩尔国际(06969.H...
证券之星消息,10月24日南向资金减持656.57万股思摩尔国际(...
2025-10-25 09:17:55
中央批准,三人履新
近日,重庆、甘肃、陕西有重要人事调整,一起来看—— 重庆 经中...
2025-10-25 09:16:57
摩尔线程、沐曦股份冲刺IP...
转自:中国经营报 中经记者 李玉洋 上海报道 继摩尔线程率过会后...
2025-10-25 09:14:35
江西铜业股份(00358....
证券之星消息,10月24日南向资金减持168.7万股江西铜业股份(...
2025-10-25 09:12:58
原创 ...
特朗普口风突变,关税大棒挥舞中的博弈与算计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
2025-10-25 09:11:39
OpenAI 攻上浏览器“...
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余杨 编辑|苗正卿 头图|OpenAI 官...
2025-10-25 09:08:57
原创 ...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帝王,以其雄才大略和...
2025-10-25 09:07:51
《叙州府志》纂修诸贤纪事
清代修志之风盛行,地方史乘的编纂为后世留存了丰富的地方文献。《叙州...
2025-10-25 09:07:23
原创 ...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然而,他的名声远不及他的...
2025-10-25 09:06:53

热门资讯

和辉光电报考港交所上市:计息借... 来源|贝多商业&贝多财经 10月24日,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和辉光电”,SH:68853...
原创 帮... 最近A股小伙伴是不是看盘时总忍不住揪着心?手里的票怕踏空又怕回调,连吃饭都要扒两口就瞄一眼资金面——...
又一个牛市重磅利好,终于来了! 在重大利好政策、涨价、三季报业绩预增等多重因素刺激下,半导体产业链在本周五(10月24日)迎来爆发性...
这个“双11”,你“薅银行羊毛... 一年一度的消费旺季“双11”已经启幕,作为支付端的重要参与者银行也早早下场,推出 支付返现、分期福利...
骆驼股份第三季度营收增长近9%...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10月24日晚,汽车低压电池行业龙头企业骆驼股份(601311)发布公告,第三...
赋能女性企业家成长,“她力量”... 日前,由上海市女企业家协会主办的“回归·传承·跨越——基业长青中的她力量”系列对话活动在复旦大学管理...
原创 稀... 2025年美国对华关税飙到145%时,外界几乎一边倒的预测中国出口的发展方向不明了。 毕竟前些年对美...
IBM量子算法登上AMD芯片,... 财联社10月25日讯(编辑 赵昊)周五(10月24日)美股早盘,AMD(超威半导体)股价一度涨超7%...
防守还是出击?“基金买手”四季... 经过近一年行情的跌宕起伏,在收获了不错的回报之后,四季度是防守还是出击?FOF基金经理给出了不同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