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入华,又一日本餐饮巨头盯上中国市场!
创始人
2025-10-25 21:23:15
0

文|红餐网 李金枝

日本第二大连锁拉面品牌要发力中国市场了。

近日,“町田商店”母公司——日本Gift控股(GiftHoldings)宣布,计划到2028年前海外门店数量增至100家,达到目前门店数的约3倍。

其中,中国市场成为重中之重,“町田商店”将以直营店为核心模式,新增30-50家门店。

作为“日本第二大连锁拉面品牌”,町田商店成立于2008年1月,以“家系拉面”为特色。截至目前,其在全球已有超800家门店,大部分都在日本本土,东南亚市场也有布局。

不止町田商店,一批日式拉面品牌也在加注中国市场。

01.已开出5家店,售价比日本低一成

事实上,町田商店从去年就开始布局中国市场,但扩张速度并不快。

2024年6月27日,町田商店香港首店在九龙启德Airside正式开业。今年5月,町田商店香港第二家店在屯门开业。

香港首店开业时,Gift控股常务副会长笹岛竜表示,香港店将采用一些从日本直送的食材和日本店经营理念、模式。“内部装潢略微改变,营造香港店独有氛围之余,菜单也稍作调整,以迎合本地顾客口味。”

彼时,笹岛竜还提到,要从香港店出发,在东亚地区推广横滨家系拉面文化。

3个月后(2024年9月28日),町田商店宣布其全球第800家门店落地上海,这也是它在中国内地首家门店。据官方信息,今年7月,町田商店才在上海开出第二家门店,10月初又落地第三家店。

目前,除了上海、香港的5家门店,町田商店暂时没有在其他城市扩张的消息。

红餐网观察到,町田商店上海门店保留了日本江户时代的复古风格——黑底红字的招牌、原木质桌椅搭配日式木灯笼等。

△图片来源:町田商店大众点评店铺

在产品端,町田商店依旧主打“家系拉面”。所谓“家系拉面”,源自横滨的“吉村家”,特点是浓厚猪骨酱油汤底+粗直面+菠菜与叉烧组合,被称为日本人最爱的“重口味拉面”之一。拉面之外,町田商店还有拌饭、炸物、小食等产品,总SKU在20多个。

不过,町田商店上海门店菜单也进行了一些本土化调整,比如新增辣味炸鸡、白灼芦笋等中式口味的产品。上海第二家店开业时还上线了“宝宝套餐”,售价为22元。

值得一提的是,町田商店在中国内地的售价比日本本土还便宜。

比如其主打产品“町田商店拉面”,上海门店定价为36元,低于日本国内的880日元(约合人民币41元)。据大众点评,町田商家在内地的客单价约为40元。

△图片来源:町田商店大众点评店铺

门店体验方面,町田商店也延续日式基因。比如,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汤底调味(咸口淡口)、面条软硬程度、油脂多少等。门店还有免费米饭和调料,顾客吃完拉面可以续一碗免费的米饭。

02.新品牌进驻、老品牌扩张,日式拉面在中国又行了?

除了“降价入华”的町田商店,近两年,一批日式拉面品牌都在加码中国市场。

2024年4月,日式拉面连锁品牌“寸屋拉面”,于上海天钥桥路开出中国首店,目标开设200家以上门店。寸屋拉面是日本东利多控股旗下的品牌,以每日精选猪骨慢炖超过10小时而闻名,其心斋桥店曾登大众点评大阪必吃榜。

今年3月,东京创立了60多年的日式拉面老品牌——环七·土佐子,也在上海开出中国首店。

△图片来源:环七·土佐子大众点评官方账号

相比更早入华的日式拉面品牌,眼下新登陆中国市场的日式拉面采取了更具“性价比”的定价策略。

诸如一风堂、麺屋庄野、满吉拉面等,一碗普通的豚骨拉面售价都超过50元,人均消费在60-70元。而町田商店、寸屋拉面等品牌,招牌拉面的售价都是30多元/碗,人均消费为40多元。

这也与当前中国消费市场变化有关,平价日料赛道增长明显。

红餐产业研究院预计,随着市场持续回暖,2025年,我国日料市场规模有望回升至700亿元。据红餐大数据,日料门店的人均在逐步下探,与2022年和2023年相比,2024年人均消费在50元以下的日料门店数占比明显提升,达到34.4%。同时,中国门店规模较大的日料品牌依旧以平价品牌居多,诸如寿司郎、N多寿司、吉野家等。

此前采取高价策略的日本拉面品牌在中国市场普遍面临经营压力。比如一风堂近两年在中国的门店一路缩减,据品牌官方小程序,目前一风堂在中国市场仅剩9家门店,分别位于香港、北京、上海和三亚。而它高峰时期在中国市场有20余家店。

这一市场现状也推动了新一批进入者选择相对平价的经营决策。日本Gift控股就提到,将中国内地产品的售价设定为比日本国内低一成,以迎合开始注重节约的中国消费者。

不仅新玩家越来越多,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的日式拉面品牌也踩下了扩张的油门。

比如,“元老级”品牌味千拉面,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门店收缩后,近一年来开店速度有所提升。据财报数据,味千拉面去年下半年新开21家餐厅,今年上半年新开12家,总门店数达到608家。这也是它时隔三年,门店数量再度回升到600家以上。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门店扩张也带来了业绩改善,2025年上半年味千中国(00538.HK)实现收入8.75亿元,同比增长5.9%,净利润达2423.2万元,成功扭转上年同期亏损715.7万元的局面。

今年8月,味千中国与重光产业达成协议,将特许权使用费阶段性下调两年(2025年1月1日–2026年12月31日)。其中,内地门店月费从3500元降至2500元,香港门店从7000港元降至5000港元。

这一调整将降低味千拉面在中国市场的开店、运营成本,或将带动味千的门店数量进一步增长。

另一知名日式快餐巨头吉野家,则声称“到2035年2月财年,要成为全球最大拉面店。”

吉野家在中期经营计划中提到,计划将拉面业务销售额由2024财年的80亿日元,提升至2029财年的400亿日元;营业利润在这五年内提高10倍至40亿日元。到2029财年,拉面在吉野家的销售额占比将达13%,总店数达500家。

△图片来源:吉野家中期计划截图

目前,吉野家在中国部分门店已经上线了拉面产品线,涵盖味噌拉面、酱油拉面等经典产品,暂未开设专门的拉面门店,不过考虑到中国大陆为其最大海外市场,为了实现其全球最大拉面店的野心,大概率也会在中国市场引入拉面新品牌。

尽管一众日式拉面品牌都在加注中国市场,但理想与现实之间,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比如,寸屋拉面进入中国市场一年多,仅在上海开出了5家门店,与200家店的目标相距甚远。其母公司东利多控股的另一品牌丸龟制面,2022年关闭所有在华门店后,曾宣布将重返中国市场,并定下“2028年开数百家门店”的目标,但至今未有实质性进展。

同样,吉野家旗下的花丸乌冬面在华经营11年后,也于2022年无奈全面退出内地市场。

总的来看,日式拉面赛道正在重现活力,新老品牌都试图撬开更广阔的市场。然而最终成效,仍有待时间检验。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帝王的登基之路充满了权力斗争和血腥冲突,但也有一...
2025-10-26 05:02:56
原创 ...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名言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其背后有着深...
2025-10-26 05:02:30
广东举办米其林美食节 展现...
新华社深圳10月25日电(记者王丰)24日,金秋的深圳迎来一场味觉...
2025-10-26 04:44:50
原创 ...
刘备,作为蜀汉的开国皇帝,不仅具有远见卓识,更有识人之慧。相比之下...
2025-10-26 04:32:54
原创 ...
古代两军交战时,往往会有专门的士兵扛着军旗,虽然这些旗手手无寸铁,...
2025-10-26 04:31:42
原创 ...
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动荡时期,清政府开始逐渐依赖汉人来平定叛乱,曾国藩...
2025-10-26 04:02:21
原创 ...
是非分明未必是福 中国人最不欣赏那些过于是非分明的人。三国时期...
2025-10-26 04:02:05
原创 ...
提到三国时期的美女,大家常常会想到貂蝉,这个角色大多来源于《三国演...
2025-10-26 04:01:59
马勇:“人努力,天帮忙” ...
10月22日,“85鉴定”40周年大会在贵州遵义汇川举办。 在“传...
2025-10-26 03:55:06

热门资讯

茅台新帅陈华:从能源行业跨界白... 据新华财经消息,10月25日上午,茅台集团召开大会宣布重大人事调整:张德芹不再担任茅台集团董事长职务...
原创 市... 大早上,街角小卖部门口,王大爷一边抽着烟,一边嘟囔着:“你说这瓷砖,又涨价了,这马可波罗刚上市,那股...
全球首个AI玩家科技消费盛会在... AI消费的浪潮已经悄然开启。 10月24日-28日,全球首个AI玩家科技消费盛会——2025西岸国际...
原创 全... 据第一财经报道,距离11月5日只剩不到两周,美国最高法院那场关于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听证会已经成了全球瞩...
原创 业... 反常的现象背后,藏着什么信号? 1 业绩大涨,股价大跌 泡泡玛特刚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财报。 公告显示...
【推荐】港交所买壳上市交易结构... 买壳上市(Reverse Takeover, RTO)是境内企业赴港上市的重要路径之一,指非上市公司...
2025年10月时尚品牌销量十...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正是时尚消费的黄金季节。当季风的凉意悄然拂过城市的大街小巷,时尚消费的热潮却在电...
主力资金 | 7股尾盘获主力资... 今日尾盘电子、电力设备行业获主力资金抢筹。 A股三大指数今日(10月24日)集体走强,沪指创十年新高...
加拿大总理:仍将致力于与美国恢... 当地时间10月24日,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表示,加拿大仍将“在美国准备好进行谈判时”恢复与美国的贸易...
QCon·上海站Harmony... 当前,AI 技术重构开发逻辑、多设备协同成为技术主流,鸿蒙开发能力正迎来从“能用好用”到“实用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