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700字
阅读完约5分钟
■ 叶国英
从2025年8月26日上证指数攀升至3936.58点至今,已运行30多个交易日。在这近两个月时间里,大盘三度冲击4000点未果。10月24日,上证指数盘中再创近10年新高,一举站上3950点,让投资者对后市突破4000点再度抱有乐观预期。
01A股演绎结构性慢牛行情
世界股市判断牛市的核心维度有:政策利好、经济增长、货币宽松、情绪乐观、指标多头、入市踊跃、价升量增、趋势向上等等。以2024年9月24日上证指数2689.7点至2025年10月17日上证指数3837.7点的沪深股市涨跌幅统计,其间上证指数升幅为42%,个股涨逾100%的达1294家,占比25%;上涨50%至99%的876家,占比17%;上涨10%至49%的2110家,占比40.9%;上涨0%至9.9%的439家,占比8.5%。上涨个股总数为4720家,占比91.5%。
由此可见,上涨个股占绝大多数,但两极分化也十分明显。此数据明确显示,本轮行情为结构性慢牛行情。
02行情有望走得更深更远
当前上证指数市盈率(PE)约为15.7倍至16.75倍,比初期有所修复,但低于22倍的历史高位,仍具有27%左右的上升空间。
目前A股市值约为105万亿元,比牛市初期74.7万亿元增加约39万亿元。以2007年及2015年牛市行情高点时,A股平均市值270万亿元计算,目前A股543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预计可达146万亿元,估值仍有28%的上升空间。与之对应,上证指数应在5100点左右。
以巴菲特量股市顶底的指标分析,今年我国GDP预计达140万亿元,对应的上证指数可达5250点。
从日成交金额分析,从初期5000亿元到1.1万亿元到2.58万亿元,再猛增至3.45万亿元“天量”,随之逐步回落至2.94万亿元再到2.07万亿元。这一过程显示,市场情绪从低迷到热情再到成熟的演变,体现了行情从快牛向慢牛转化的节奏,也意味着行情走向更深更远的可能。
从主力资金的动向分析,呈现出整体净流出与结构性流入并存的复杂格局,形成了“你卖我买”的分化局面。
此外,外资看好A股中长期走势,将市场调整视为买入机会。杠杆资金也活跃流入,融资余额已突破2.4万亿元。ETF资金也大幅净流入,被称为“聪明钱”的机构和中长期投资者,正通过宽基和行业ETF逢低布局,为市场提供稳定的支撑。
03产业根基是最终的支撑
美、日股市在上世纪90年代也曾出现过类似当前A股科技股的行情。当时以互联网为主流的科技革命使不少企业出现盈利高增长,在乐观情绪及流动性推动下,引发整体股市的泡沫化,纳指市盈率峰值高达156倍,部分概念股估值已严重脱离基本面,最后泡沫破裂出现暴跌。大浪淘沙的背景下,真正优质的公司如微软等得以幸存并崛起。
A股当前的科技股行情,是受国家战略性产业政策“新质生产力”和“科技自立自强”指引。聚焦于AI、芯片及“卡脖子”行业。一些算力设施、存储芯片、超聚变等龙头公司股价大幅上涨,业绩尚未反映的公司也出现炒作迹象,股价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由此可见,近期科技股的调整有一定的内在因素。后期必然像美日股市一样,大浪淘沙始见真金。在股市涨跌与股价分化中,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在广泛应用中业绩持续增长的公司将化茧为蝶。
从美日股市的历史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几点重要启示。
产业根基是最终的支撑。行情能否持续,最终取决于相关产业和公司能否建立起真实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日本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元器件公司穿越了周期,而缺乏根基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概念股票则在泡沫破灭后大幅下跌。当前A股科技行情的未来,同样取决于相关企业能否在科技革新的浪潮中实现技术突破和盈利转化。
流动性与情绪推高估值,但也会退潮。美日股市的经历都表明,宽松的货币环境和乐观的市场情绪能快速推高估值,但这并非常态。一旦流动性收紧或增长故事被证伪,估值回归是必然的规律。当前市场需要警惕的是,部分完全由叙事驱动、估值高企且缺乏业绩支撑的个股将面临价值回归风险。
建议投资者兼顾安全与增长:一端是能提供稳定现金流的低估值、高股息资产;另一端则是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高风险科技股。上证指数临近4000点,投资者需从战略上放眼量、观趋势。大浪淘沙始见真金,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编辑|王为
责编|贺梦璐
校检|袁钢
审核|苗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