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口风突变,关税大棒挥舞中的博弈与算计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态度出现微妙转变,公开表示“愿意考虑降低对中国关税”,然而这一表态并非无条件,其背后潜藏着对中国提出的两个特定要求。
当地时间10月19日,特朗普在从佛罗里达返回华盛顿的专机上,向外界透露了其可能调整对华关税政策的风声。他认为,中国正因关税问题向美国支付巨额款项,并相信中方也希望看到这一负担减轻。特朗普话锋一转,强调在此过程中,中国方面也必须拿出相应的对等“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这距离特朗普放出“下个月1日将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的狠话,仅仅过去了不到十天。在此之前,关于是否会全面加征关税的消息,多出自其团队口中,暗示着一定程度的回旋余地。然而,此次特朗普亲自出面,打破了之前的强硬姿态,似乎是又一次自我“打脸”。
特朗普所提出的“回报”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希望中国在稀土问题上调整立场,停止采取他所称的“玩弄手段”;二是要求中国恢复对美国大豆的采购。显而易见,特朗普试图通过“降低关税”这一筹码,来换取中国在稀土资源出口和农产品贸易上的战略性让步。
考虑到本月底,中美两国领导人将出席韩国APEC峰会,届时很可能举行会晤,特朗普的此次表态,不妨看作是在两国元首会面前夕,一次有预谋的“提前放风”,意在试探中方的底线。
然而,特朗普似乎忘记了,“对中国加征100%关税”本身就是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贸易争端,是中国为应对美方一系列打压措施而采取的反制手段。中方暂停进口美国大豆,并在稀土问题上展现强硬姿态,正是对美方在中美经贸谈判过程中,屡次针对中国企业,例如:对中国建造、运营、拥有的船舶加征额外费用、收紧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将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和特别指定国民清单并随意扩大受制范围等一系列错误行为的回应。
至此,中美本轮贸易摩擦的实质,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关税争端。中方采取上述措施,旨在促使美方修正其错误做法。然而,特朗普在目睹中方反制后,反而提出更为极端的关税威胁,如今又想借“撤回关税”来换取中方的让步,这无疑是赤裸裸的“空手套白狼”,将中国视为可以随意拿捏的对象。
可以预见,中方几乎不可能接受特朗普提出的这两项条件。
坦白而言,中美关税战发展至今,中方早已看穿了美国“关税大棒”的虚实。即便对中国加征100%关税,虽然会带来短期阵痛,但从长远来看,美国经济受到的冲击将更为严重。特朗普本人也曾承认,这种级别的关税“对美国经济而言是不可持续的”。
正因如此,即便中方不做出任何让步,美方也可能因为自身经济压力而主动收回部分关税命令。在此背景下,中方更没有理由答应特朗普提出的任何额外条件。
中国驻美大使馆早已明确表态:“已做好与美国打贸易战的准备,但不会关闭谈判的大门。”这传递出的信号非常清晰:中国已做好应对一切挑战的准备,绝不会向美方屈服。中国手中握有包括稀土和暂停购买大豆在内的一系列强有力的反制工具,这些措施直击美方的要害,令特朗普政府倍感压力,这也是他为何屡次提及这些问题的原因。
正是基于充足的应战准备和战略自信,中方才敢于将“打”置于“谈”之前,以此告诫美方:言行不一、出尔反尔必将付出代价。
至于特朗普所指责的中国在稀土问题上“玩弄把戏”,更是无稽之谈。中国对稀土出口加强管制,既是对美方霸凌政策的反制,也是维护自身稀土供应链稳定和国家经济利益的必要之举。
真正“玩弄把戏”的恰恰是美国。特朗普政府在刚刚结束谈判后,又迅速针对中国企业下手,其行为失信于前。既然美方不吸取教训,中方自然要帮助其“加深印象”。在美方未能彻底纠正其错误对华政策之前,中国绝不会做出任何形式的让步。
特朗普此次口风的转变,恰恰印证了中方反制措施的精准有效。他试图用一张自己都承认“不可持续”的关税牌,来换取中国在稀土和大豆贸易上的让步,无疑是打错了算盘,这是一种对事实和因果关系的严重扭曲。
如果特朗普真心希望解决中美贸易争端,其应采取的正确路径只有一个:放弃“空手套白狼”的幻想,拿出应有的诚意,彻底纠正其一系列错误的对华打压政策。中国拥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丰富的应对工具,绝不会用核心国家利益去交换一张注定失效的“空头支票”。
欧洲瞭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