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电装机破1.25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关注核电发展
创始人
2025-10-23 21:58:20
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妍 通讯员 朱丹

10月23日,2025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核电产业发展分论坛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本次分论坛聚焦“核电赋能未来、创新引领变革”主题,汇聚了来自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国际组织、核能企业及科研机构的150余位中外代表,共同围绕核电产业链协同、关键技术创新、装备制造升级与国际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2025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核电产业发展分论坛现场

作为国际能源变革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产业发展分论坛与主论坛同频共振,聚焦全球能源转型中的核能新趋势,深入探讨在“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阶段,核电产业如何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与可持续的未来。

高质量发展成色足:全球核电满分机组43.18%来自中国

在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的进程中,核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曾亚川在致辞中介绍,2024年全球核电发电量已创近十年新高,且增势预期依然强劲。多家国际权威机构连续四年上调核能发展预期,预计到2050年,全球核电装机规模将突破9亿千瓦,实现翻倍增长

在此进程中,中国作为全球少数拥有完整核电工业体系的国家,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截至目前,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达59台,总装机容量为6248万千瓦;核准在建机组53台,装机容量达6293万千瓦,总装机规模已突破1.25亿千瓦,连续保持世界第一

尤为亮眼的是我国核电的安全运营业绩。截至目前,我国在运核电机组已安全稳定运行超过600堆年,连续9年WANO综合指数评分全球第一。根据2024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公布的综合指数,全球满分机组中,高达43.18%来自中国。WANO巴黎中心副主任爱德华·维约表示:“WANO将与所有成员单位一道,以追求卓越安全为目标,通过同业评审、对标优化及最佳实践共享,持续提升全球核电站的安全与可靠性。”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高立刚在发言中介绍,作为我国核能发展的主力军,中广核牢牢把握“发展清洁能源,造福人类社会”的使命,核电、新能源等清洁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他在发言中透露,随着2026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的正式实施,将更加有力地促进我国核能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核能将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更大的价值作用。

产业链新跨越:“华龙一号”具备整机设备完全自主能力

2025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核电产业发展分论坛现场

从1994年大亚湾核电站投运起步,历经30余年的技术积累与产业协同,中国已成功构筑起世界级的核电产业链。以“华龙一号”的批量化建设为标志,我国不仅掌握了核电关键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核心技术,更带动了上下游5400余家企业共同创新,实现了400多项关键设备自主化,“华龙一号”已具备整机设备完全自主能力。

产业链骨干企业已展现出强大的成套供应能力与前瞻性布局。东方电气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建华介绍,作为产业链代表企业之一,东方电气已实现从首台套技术突破到智能化制造的系统性升级,形成了年产4-6台套反应堆压力容器等核岛主设备和6-8台套汽轮发电机组等常规岛主设备的稳定供给能力。

“批量化”正成为我国核电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路径。目前,“华龙一号”在建与在运机组总数已达41台,位居全球首位。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立民以翔实数据印证了“学习曲线”效应:“华龙一号”从第一罐混凝土浇筑(FCD)到穹顶吊装、从穹顶吊装到冷态功能试验、再到热态功能试验等关键节点的建设指标正持续优化,呈现出“一台比一台好”的良性发展态势。

EDF中国区负责人让-菲利普·拉马卡德在论坛上呼吁:要在供应链层面实行双向开放,以“标准互认、质量提升、创新协同”为支点推进合作,释放核能的系统价值。

数字化新成效:“和睦系统”已应用在33台不同技术堆型

面对人工智能、机器人与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浪潮,我国核电产业正全速推进数字化转型。

核心突破之一在于实现了核电“神经中枢”的自主可控。2010年,中广核成功研发出自主核级数字化仪控(DCS)平台——“和睦系统”,使我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据中广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白涛介绍,“和睦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华龙一号”、VVER、高温气冷堆等涵盖二代、三代、四代技术的33台核电机组,实现了全堆型、全技术路线的应用覆盖。

数字化转型已渗透至核电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广核全面推广的“智慧工地”,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实现了对工程全周期、全要素的可视化管理。管理人员仅需通过中央大屏,即可对现场作业进行全方位智能监控,并对关键质量签点环节进行精准管理。

2025年4月,国内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工业操作系统——“智能核电”正式发布。该系统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实现了核电站装备的智能化升级,如同为核电站装上了实时感知的“心电图检测器”和互联互通的“神经网络”。

针对我国核电工程建设领域的数字化推广应用,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数字化所副总监于潇介绍说:“我国核电建设正打通设计、制造、建安、调试等关键数据,工程管理正由‘文件驱动’向‘模型驱动、数据驱动’转型。”

前沿新进展:协同创新攻关“终极能源”核聚变

论坛期间,被誉为“终极清洁能源”的可控核聚变,成为与会专家热议的焦点。大家一致认为,开发聚变能对于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需求、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中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副所长张龙介绍,磁约束托卡马克是当前国际公认最成熟、最有希望率先实现聚变能商用化的技术路线。目前,全球约50%的聚变装置为托卡马克装置,其中亚太地区拥有51个实验装置和5个计划中的聚变堆。中国已投入运行的托卡马克、仿星器、场反装置等各类聚变装置超过10个,形成了扎实的研究基础。

“我国磁约束聚变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走过了原理探索、装置研究以及规模实验阶段,正逐步进入燃烧实验和实验堆阶段。”张龙表示,“我们将继续在点火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化配套上协同攻关,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更多突破。”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相关内容

国家统计局郑重声明!
10月23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办公室发布郑重声明。全文如下: 郑重...
2025-10-24 01:04:45
原创 ...
刘邦在建立西汉政权后,封了7个异姓王和143个列侯。在这些被封的列...
2025-10-24 01:03:24
原创 ...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的伟大皇帝,他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远见,成功地让西汉进...
2025-10-24 01:03:05
秦始皇陵为何至今都不敢挖?...
唠唠秦始皇陵:两千多岁的地下皇宫,为啥没人敢掀它的盖头? 咱今儿...
2025-10-24 01:02:21
原创 ...
喵仔爱读史奇闻趣史第四百三十九讲,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授...
2025-10-24 01:01:36
原创 ...
10月1日那天,杨振宁在清华园迎来103岁生日。 窗户上贴着“10...
2025-10-24 00:54:17
香港批准亚洲首档“Sola...
2025年10月22日,全球加密货币市场迎来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香...
2025-10-24 00:48:24
顶奢酒店越来越多,谁还能撑...
高端酒店密集登场、房价屡创新高 近年以来,中国大陆奢华酒店市场呈现...
2025-10-24 00:48:18
定了,这个公园将打造“AI...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水西公园阿逗智玩乐园项目正式签约,项目将青少年...
2025-10-24 00:48:12

热门资讯

香港批准亚洲首档“Solana... 2025年10月22日,全球加密货币市场迎来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
原创 特... 对于特朗普宣布将对中国加征100%的额外关税,中方已明确做出回应;同一时间,美国贸易代表也放出狠话,...
三年开出7000多家店,又一连... 文|红餐网 近日,塔斯汀全国门店数突破10000的消息引发不少业内的关注。继华莱士之后,塔斯汀成为...
10.23指数深V反弹再次站上... 行情总结: 成交量基本与昨日持平,继续维持在1.6万亿上方,当日行情指数波动较大,首先指数行情早盘震...
揭秘涨停 | 超导和煤炭板块多... 24股封单资金均超过1亿元。 涨停战场:这只个股封单资金逾6亿元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今日(10...
积极拥抱资本市场 银行理财公司...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银行理财正加速成长为资本市场战略性中长期力量。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公司依托监管政策拓...
阿里夸克“C计划”浮出水面 记者 周悦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AI应用夸克的“C计划”正式浮出水面。 经济观察报记者发现,10月23...
荣耀CEO李健:AI技术正以空... 《财经》新媒体 撰稿人 王婧雅/文 高素英/编辑 当主人外出,智能喂食器可以自动为宠物安排餐食;只要...
上周济南新建商品住宅网签量62... 上周(10.13-10.19)共发放了23个预售许可证,批准预售套数1398套,批准预售面积约12....
启诚创投与番禺民营创新中心战略... 2025年10月22日上午10时,广州启诚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诚创投”)与番禺民营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