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探索科创投资新范式,专注赋能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上海心聚策源一期创业投资基金签约大会今天在上海科创集团举行,11家源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企业与基金签约。
心聚策源一期创投基金是上海国投公司科创策源平台首只专注赋能科研院所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策源基金,基金总规模4.5亿元,由上海国投公司旗下上海科创集团、上海国孚领航联合新疆中新建胡杨基金、上海静安产业引导基金共同出资设立。基金秉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投资策略,围绕“从0到1原始创新”和“从1到0产业创新”的“1公里”战略,协同体系资源,推动科创策源体系建设。
聚焦前沿科技,首批项目覆盖多领域
首批11家拟投公司中,包含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具身智能等多个领域。上海智像医疗科技聚焦便携式低场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致力于成为“诊疗一体化”智能医疗生态的构建者。凭借着在“便携式低场磁共振技术的突破”的研究成果,该公司团队斩获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转化科学奖。
“签约后,我们的目标十分清晰,将做好三方面工作。”上海智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勇说。一是需资金投入核心部件制造与生产线搭建;二是拓展多中心临床验证,覆盖更多应用场景;三是深化“医工融合”生态,联合开发AI辅助诊断模块。
上海前沿汇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具身智能流水线工作站,拥有全球首个融合激光全息检测与具身操作大模型的工业工作站。团队依托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技术自主可控,精准契合“人工智能+”政策导向,通过自研激光全息传感器和AI算法,实现工业质检、分拣等场景的柔性自动化。“我们参与孵化了银河通用机器人、灵初智能等,未来还计划孵化更多工业机器人产学研项目。”上海前沿汇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祝烨说。
资本跨域协作,构建“研发+生产”新模式
心聚策源一期创投基金既是市区联动的新探索,也是区域合作的新突破。在基金的四个LP(有限合伙人)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旗下的引导基金中新建胡杨基金分外引人注目。
上海和新疆的两支基金如何“牵线”成功?心聚策源一期创投基金管理团队负责人邹泽炯透露,上海可以提供科研优势,新疆可以提供原材料和场地优势,实现产业梯度转移、资源优势互补。
11家拟投公司中,不少项目在新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南京食气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全球唯一的、以合成生物技术转化煤化工尾气为长链醇和饲料蛋白的专利技术平台和百吨级中试装置,可利用工业尾气生产丁醇、SAF航煤等高附加值产品。新疆煤炭资源丰富,该公司计划在新疆投资2亿元建设一套年产2万吨乙醇/丁醇/饲料蛋白的装置,年消耗兰炭尾气荒煤气3亿标准立方,减少CO2排放8万吨。
上海昆仑美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技术是高分子保水固沙材料系列产品,他们开发的保水固沙剂能够在极端环境下形成“微型水库”,让沙漠“留得住水、活得了绿”,与新疆十分适配。
精准赋能科创,打造“投资+孵化”生态雨林
上海国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心聚策源一期创投基金既是市区联动、优势互补的“上海模式”新探索,又是沪疆协作、产业共兴的“东西联动”新篇章,更是产融结合、服务闭环的“创新生态”新实践。
在市区联动方面,上海国投公司旗下股权投资发挥在项目发现、价值判断与资本赋能上的专业优势,精准发掘最具潜力的科创种子;静安区则将依托产业服务能力,为种子企业提供从研发、孵化到人才引育的“物理空间”与“生态雨林”,实现资本与服务的无缝对接。
在沪疆协作方面,上海在化工、新能源、现代农业、合成生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成果,可以通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一重要平台,实现规模化生产与产业化落地。此举不仅能充分利用新疆丰富的原材料、优质的能源资源,更能实现产业梯度转移、资源优势互补。
基金致力于缩短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距离,打通企业、政府与产业之间的信息壁垒与服务断点。基金将充分发挥上海国投公司和各发起人的资源优势和市场机制的灵活性,打造吸引社会资本的窗口性平台,通过与各发起人的深度合作,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国家战略和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原标题:《4.5亿专注投资“源头”科研成果,上海心聚策源基金与首批11家企业签约》
栏目主编:戎兵 题图来源:受访者提供
来源:作者:文汇报 沈湫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