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深交所披露的信息显示,东莞银行与广东南海农商行的IPO审核状态由“已受理”再度变更为“中止”,原因是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补充提交。这已是两家银行年内第二次因相同问题暂停审核——今年3月31日首次中止后,6月30日曾通过更新资料恢复“已受理”状态,但仅三个月后再度陷入停滞。
往前追溯,东莞银行自2008年首次递交IPO申请以来,已历17年坎坷。2012年进入“落实反馈意见”阶段后因未完成预披露被终止,2018年重启辅导备案,2023年注册制改革后转至深交所审核,但2024年至今已四次因财务资料过期被中止。
南海农商行的上市之路同样漫长,2019年首次提交申请后等待七年,期间四次因财务问题中止审核。
最新披露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示,两家银行营收、净利润均大幅下滑。其中,东莞银行上半年营收49.7亿元,同比下滑8.02%,净利润23.6亿元,同比下滑1.4%;南海农商行上半年的营收为32.8亿元,同比下滑8.24%,净利润13.9亿元,同比下降14.2%,盈利能力显著弱化。
但因为银行业在资本补充途径上仍然比较单一,对上市融资的依赖仍然较高,也迫使银行在IPO之路上屡败屡战。两家银行也均表示IPO是为了“资本补充”。
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末,东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9.24%,资本充足率13.74%,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0.93%、15.58%);南海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14.9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4%。
在招股书中,东莞银行拟发行不超过7.8亿万股,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广东南海农商行IPO拟发行不超过13.2亿股,募集资金也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实际上,为缓解资本压力,东莞银行2025年已发行两期金融债(45亿元),但内生资本补充能力不足问题仍未解决。
业内人士表示,财务资料过期是表象,中小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合规管理不足等问题,使得其在满足上市要求方面面临较大挑战。像东莞银行,其自然人股东占比超98%的股权高度分散、无实际控制人的结构及非息收入波动较大,对其构成上市实质性挑战;广东南海农商行的股权结构也高度分散,前五大股东合计持股不足30%,且天眼查显示第二大股东能兴控股所持股份已被司法冻结。
2022年兰州银行上市后,A股银行IPO连续三年“空窗”,且多家排队银行相继撤回上市申请。2025年以来,广州银行和顺德农商行相继撤回了IPO申请。除了这两家银行IPO中止,目前仍在排队上市时的银行仅剩5家。其中,湖州银行目前审核状态为已问询,湖北银行、江苏昆山农村商业银行为已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