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澳联手迎战,特朗普要废掉中国稀土底牌:一年后稀土多到用不完
创始人
2025-10-22 21:26:26
0

2025年10月20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抵达华盛顿,和特朗普敲定了一笔大买卖,85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协议正式签署。目标直指稀土

白宫话放得很满,说这份协议是在“对抗中国”。特朗普更是话风一转,直接来了句:“一年后我们稀土多到用不完。”

这话说得响,底气从哪儿来?真能实现吗?这场围绕“工业维生素”的攻防战,真有特朗普说得那么简单吗?

美澳各出10亿,想从稀土撬开中国

这次协议不只是“说说而已”,有钱、有工期、有规划。双方政府已经明确,未来六个月内,美澳各自拿出10亿美元,专门投向采矿和初级加工环节,优先支持澳大利亚西部的稀土项目。

而且两国还打算给关键矿产设价格底线,换句话说,就是要用市场干预方式,稳住稀土价值,防止价格战失控。

美国近几年一直在谋划“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而澳大利亚则是全球稀土资源的重要持有者。

两国的目标很明确:一边稳住资源安全,一边摆脱对中国的高度依赖。尤其是在高端制造、军工、清洁能源等关键领域,稀土已经成了绕不开的“卡点材料”。

从特朗普的角度看,这笔合作是政治加分项,不仅能在选战中拿来当政绩,还可以对冲中国加强出口管制带来的供应风险。

而对于澳大利亚,稀土不只是“地里挖出来的矿”,更是筹码,是通过资源换取技术、换取安全保障、换取战略空间的谈判武器。

不过,澳大利亚的稀土储量虽然可观,但以轻稀土为主,真正高附加值的重稀土并不多。再加上加工体系薄弱,澳方恐怕要先花好几年补课,才能跟上节奏。

中国的稀土底牌,不在矿山

全球稀土储量,中国占了大约三分之一,但全球稀土精炼产能,中国掌握了将近九成。

更关键的是,中国已经把稀土做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闭环,从挖矿、分离、提纯,到磁材、新能源电机、军工核心部件,几乎每一环都握在手里。

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稀土的提纯、分离,尤其是重稀土,是个技术活,也是个“烧钱烧环保”的难活。搞不好就是一地污染,搞得好则是高精尖产业的原料库。

中国这几十年不是没代价,但已经积累了成套的设备、工艺、人才和专利,外人想复制,难度不小。

而澳大利亚那些稀土企业,基本上还停留在“矿挖出来、船运走”的阶段,离精炼和终端制造还有一大截距离。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政策调控已越来越精细。今年刚刚更新的稀土出口管制清单,把一系列关键技术和设备列入限制范围。

这意味着,就算西方拿到矿石,也不一定有能力加工成可用材料。这是掌控标准,把资源优势转成规则优势。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这些年都动过“去中国化”的念头,但最终都败在了两个字上:成本。

中国的链条是靠效率和规模撑起来的。你想另起炉灶,就得先烧几年的钱,还不一定能赶上。

特朗普的一年时间表,现实却不按剧本来

特朗普说“一年后稀土多到用不完”,这话听着带劲,但真要落地,麻烦事一大堆。

从行业常识来看,建一个完整的高纯度稀土加工厂,最快也得三年。从环评、审批、设备进场、技术调试到试产,每一步都卡时间。

不算中途可能出现的反复试错的时间,光是从矿山开发到出成品,就可能需要五到八年。

更别提成本问题。业内普遍估算,美澳新建的稀土产业链,成本至少比中国高出30%-40%。

在全球市场上,这种成本结构很难有价格竞争力。你可以靠补贴撑一阵,但补贴不是长久之计,企业不能永远靠政府输血活着。

另外一个现实问题是人才。中国有几十年稀土产业经验,工程师、工人、设备商一应俱全。

美澳这边,如果中国技术人员不出口,设备也被限制,等于要从零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时间成本就会投入的更大。

特朗普曾提出在五角大楼附近建稀土厂,结果直接被环保部门和居民联合“劝退”。

这种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在美国本土推进困难重重,不是总统一句话就能解决的。

真正的胜负,在于转化能力

稀土之争,表面上看是资源争夺,实际比的是谁能把资源变成附加值。

中国最大的优势,不在于“挖得多”,而在于“用得好”。从磁体、电机、手机零件到导弹导航系统,中国已经把稀土用进了全球产业链的核心。

而美澳现在的布局,更像是在为未来做“备胎系统”。想在关键时刻有备选方案,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问题是,这套系统能不能跑得起来,还得看时间、技术、资金三者是不是同步到位。

设定价格底线,也是个试图“控局”的动作。但只靠价格干预,并不能解决核心能力缺失的问题。

如果没有加工能力,没有终端应用场景,矿石再多也只是堆在仓库的“沉没成本”。

从目前来看,中国依然牢牢掌握着稀土产业的主导权。而且这种主导是靠几十年体系化建设、技术积累和政策精度稳住的。想动这个地基,不是靠一份协议、一笔投资就能掀翻的。

结尾

美澳联手,确实是一记重拳,但能不能打在点上,还得看后续发展情况。特朗普的一年计划听起来像是快餐式政治表达,而稀土这条路,更像是一道需要慢炖的菜。

中国这边,节奏稳、底子厚、链条全,是现实优势;西方那边,想脱钩、想自立、想控局,是战略焦虑。这场博弈的重点是看谁扛得久、转得快、链条走得稳。

稀土,不只是地底下的矿,更是地上产业的权力杠杆。谁能把它用到刀刃上,谁才有资格在未来的科技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

信息来源:美澳签协议,特朗普夸口:一年后将有好多稀土,都用不完

2025-10-21 16:51·观察者网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帝王的登基之路充满了权力斗争和血腥冲突,但也有一...
2025-10-26 05:02:56
原创 ...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名言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其背后有着深...
2025-10-26 05:02:30
广东举办米其林美食节 展现...
新华社深圳10月25日电(记者王丰)24日,金秋的深圳迎来一场味觉...
2025-10-26 04:44:50
原创 ...
刘备,作为蜀汉的开国皇帝,不仅具有远见卓识,更有识人之慧。相比之下...
2025-10-26 04:32:54
原创 ...
古代两军交战时,往往会有专门的士兵扛着军旗,虽然这些旗手手无寸铁,...
2025-10-26 04:31:42
原创 ...
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动荡时期,清政府开始逐渐依赖汉人来平定叛乱,曾国藩...
2025-10-26 04:02:21
原创 ...
是非分明未必是福 中国人最不欣赏那些过于是非分明的人。三国时期...
2025-10-26 04:02:05
原创 ...
提到三国时期的美女,大家常常会想到貂蝉,这个角色大多来源于《三国演...
2025-10-26 04:01:59
马勇:“人努力,天帮忙” ...
10月22日,“85鉴定”40周年大会在贵州遵义汇川举办。 在“传...
2025-10-26 03:55:06

热门资讯

马勇:“人努力,天帮忙” 铸就... 10月22日,“85鉴定”40周年大会在贵州遵义汇川举办。 在“传承发展”嘉宾对话环节,国家级非遗技...
陈华任贵州茅台集团新掌门!茅台... 在张德芹上任一年半后,茅台集团再次更换董事长。据新华财经消息,从相关部门获悉,10月25日上午,茅台...
IPO雷达|泓毅股份冲刺北交所...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靳恩琦 安徽泓毅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泓毅股份”)北交所IPO于10...
日媒:美国经济“结构性脆弱”引... 参考消息网10月24日报道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0月19日报道,上周,对美国地区性银行信用状况的担...
赴港上市又火了!“新三板+H股... 近日金添动漫、八马茶业、圣火科技等新三板摘牌公司再度掀起赴港上市热潮。与此同时,早先成功转战港股的泡...
一只基金十年一人,国投瑞银王鹏... 财联社10月25日讯(记者 吴雨其)当多数产品仍在“短跑式”比拼收益率时,王鹏选择交出一份需要时间检...
广交会观察:跨境电商赋能中国企... 中新网 广州10月25日电 (记者 张璐)以“品质家居”为主题的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
物流企业在行业大会上寻求AI+ 记者 田进 “通过各种硬件设备,公司能精准掌握一千台车的油量、定位、车辆状态等各种数据信息。但这些车...
2025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宁...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面对复杂形势,我们既要清醒认识外部环境波动、低碳转型、高端...
原创 中... 最近法国总统马克龙突然对中国摆出了“硬碰硬”的架势。中国刚给欧洲“开小灶”放宽稀土出口审批,转头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