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据港交所信息披露,百利天恒正式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距离实现 “A+H”双重上市仅一步之遥。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百利天恒第三次寻求港股上市,此前其两次分别于2024年7月和2025年1月递表港交所,均已失效。
百利天恒成立于 1996年,其凭借一款EGFR×HER3双特异性 ADC(iza-bren)的临床数据惊艳全球,并与BMS就该产品达成了总额84亿美金、首付8亿美金、迄今为止全球ADC领域单个资产总交易额最大的全球战略许可及合作交易。如今,其港股上市不仅是为补充研发资金,更旨在借境外资本市场加速全球化布局,开启中国创新药“出海2.0”时代。
创新药研发是名副其实的“吞金兽”。ADC研发周期长、投入高,百利天恒仅iza-bren就同步推进40余项全球临床试验,加上其他ADC、GNC管线,研发开支持续高增: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10.39亿元,占营收比例高达606.69%。在回复上交所的问询中,百利天恒就曾透露,2024年末公司现金储备净额为30.26亿元, 2025年至2027年资金缺口将达到48.19亿元。 而港股上市募资将主要用于加速管线研发与全球临床推进。
港股上市后,百利天恒将实现“A+H”融资布局,更便于引入国际投资者、提升海外知名度。其核心目标是支撑iza-bren等产品的全球商业化 ——目前BMS已在美国启动iza-bren针对三阴性乳腺癌、尿路上皮癌的2/3期临床,港股募资将进一步助力其在欧美市场的注册与供应链搭建。
实际上,公司明确表示,赴港上市旨在推进国际化战略,利用境内外双融资平台,支持其创新研发管线的全球性临床试验及未来商业化布局。
这一举动并非孤例。2025年,已有博瑞医药、科兴制药、迈威生物等十余家A股药企启动“A+H”计划,反映出创新药企对海外资本和国际市场的强烈渴求。
长远来看,百利天恒的港股上市不仅是自身国际化的里程碑,更代表中国创新药从“跟随创新”向“全球引领”的转型 —— 其双抗ADC技术、全球合作模式,为行业提供了“原始创新 + 资本赋能”的可复制范本。若iza-bren顺利实现全球商业化,有望成为首个年销售额超百亿美元的“中国造”ADC,推动中国创新药在全球肿瘤治疗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目前, 百利天恒已经建立起覆盖多种药物形式的丰富研发管线,除了核心管线 EGFR/HER3 ADC新药iza-bren外,公司其他单靶点ADC覆盖还HER2、CD33、Claudin18.2、DLL3等。
因此,尽管挑战巨大,但百利天恒的未来也充满想象空间。资本市场愿意为这场创新豪赌买单多久,最终将取决于BL-B01D1等核心产品能否成功商业化。百利天恒的征程,也正是中国创新药企从跟跑到并跑,乃至在部分领域实现领跑的一个缩影。
参考资料:
[1]百利天恒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实现二次上市. 医药笔记. 2025-10-22.
[2]百利天恒“带病”闯关港股上市,业绩难露喜色,何时能圆梦?. 贝多商业. 2025-10-17.
[3] 1500亿ADC药物巨头「百利天恒」第3次递表,冲刺A+H上市!.活报告.2025-10-12.
[4] 刚定增37亿,又要港股上市!.IPO日报.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