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东南亚的电信诈骗圈爆出了一个震惊大瓜!一位被称为“柬埔寨公爵”、曾被国内媒体推崇了八年的商业大佬,突然被揭露原来是亚洲最大电诈集团的幕后黑手,且掌控着150亿美元的比特币资产,而此人至今下落不明,剧情的反转堪比电视剧。
这位大佬正是太子集团的老板,陈志。陈志出生于福建连江,持有柬埔寨和英国双重国籍,甚至曾担任过柬埔寨首相顾问,职级堪比部长。直到2025年10月之前,你在搜索他的名字时,几乎看到的都是“创新先锋”“东南亚经济新引擎”等美誉。环球网曾专门写过《探路柬埔寨之太子 地产篇》,推崇他在房地产方面的成就。中国经济导报在2017年还评他为“发展典范”,2025年2月,更是有媒体称他“以全球视野重构金融新中心蓝图”。不止媒体,许多机构也在为他背书。2019年,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的理事长曾带队拜访过他,双方亲切合影的照片被太子集团广泛传播,作为“公益名片”宣传。而就在陈志倒台前一个月,山西省商务厅的领导还亲自带队到他位于柬埔寨的项目进行调研,事后回想,这一举动简直尴尬至极。
然而,谁能想到,这些耀眼的光环背后,却隐藏着成千上万受害者的血泪。2025年10月15日,美国司法部发布声明揭开了真相:陈志的太子集团居然是一个庞大的“诈骗工厂”。在柬埔寨,陈志建立了至少十个戒备森严的园区,利用“高薪招聘”吸引全球各地的人来到这里,然后没收他们的护照,将他们囚禁在铁丝网围起来,逼迫他们从事“杀猪盘”诈骗。受害者每天要操控1200多部手机、7万个社交账号,按照集团提供的“话术手册”与陌生人建立虚假的亲密关系。手册上甚至贴心地提醒,头像不要用太漂亮的女性照片,应该显得更真实。一旦受害者投入全部积蓄后,诈骗集团会以“交手续费”、“缴税款”等理由继续骗钱,直到受害者的钱财被榨取一空,然后直接拉黑消失。
陈志通过这种手段,每天能赚取约3000万美元,用这些非法收入买私人飞机、收藏毕加索画作,在伦敦一口气囤积了19处豪宅,其中一套的市值就高达1200万英镑。
美国司法部通过区块链技术追踪资金流向,最终顺藤摸瓜,没收了127271枚比特币,按当时的价格,价值约150亿美元,这一事件创下了美国司法史上最大的资产没收纪录。而英国方面也毫不手软,冻结了陈志在伦敦的所有房产。英国外交部长愤怒表示:“这些骗子用受害者的血汗钱在伦敦购买豪宅,简直无耻!”
如今,陈志已经跑路,FBI正在全球通缉他。如果他被捕,将面临最高40年的监禁。而那些曾经为他吹捧的媒体,现在要么悄悄删除之前的报道,要么假装一切都没有发生。网友们翻出了过去八年的正面报道,讽刺道:“这哪是新闻报道,分明是骗子的宣传册!”
更讽刺的是,柬埔寨内政部还出来澄清,称当地副首相与陈志只是“礼节性接触”,而太子集团在柬埔寨的经营活动“符合当地法律要求”。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没有柬埔寨当局的庇护,这样一个跨国犯罪集团根本不可能存在这么长时间。
回顾过去八年,陈志的“包装术”可谓炉火纯青:他通过房地产、金融等正规业务做掩护,利用媒体为自己制造正面形象,吸引机构合作,再借助这些机构的背书吸引更多的受害者。这一套路与当年的P2P诈骗骗局惊人相似:先捧人上天,再大肆圈钱,最后跑路。唯一不同的是,这次的骗局规模更大,手段更加残忍。
最令人心痛的是,至今还有许多人被困在这些诈骗园区里,他们不仅是施骗者,还是受害者,身心都在遭受折磨。而那些被骗光积蓄的家庭,甚至有的妻离子散,有的债台高筑,这些人失去的财富和生活,谁来为他们赔偿?
陈志的跑路,远非结束。美英等国已开始调查缅甸、老挝等地的其他诈骗营地。但更值得反思的是,为什么一个跨国诈骗集团能被捧成“商业标杆”?为何直到150亿美元的资产被没收,我们才开始意识到真相?曾经为他站台的媒体和机构,是否该给公众一个解释?
如今,网友们翻出这些报道,不是为了嘲笑,而是为了追问:是谁在为“太子集团”开绿灯?是谁用笔为这个毒瘤企业披上了金光闪闪的外衣?
历史不会忘记,这些报道不该被删除或遗忘,而应该永久存档,成为新闻行业的警示碑。因为当媒体放弃质疑、选择迎合时,最终受到伤害的,将是整个社会的信任。
别让“典范”成为下一个“典范案件”了。媒体的职责,不应成为权力的附庸,也不该为资本的利益服务。它唯一应该服务的是事实、公众和良知。
否则,下一次,我们或许会再次被另一个“太子集团”欺骗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