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铁矿石这事儿,得从头捋清楚。铁矿石是钢铁的原料,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一半多,每年得进口十多亿吨,大部分从澳大利亚和巴西来。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力拓这些公司,控制着全球优质铁矿石的很大份额。过去二十多年,中国买铁矿石总是被动挨宰,因为定价权在卖家手里,用美元结算,还得承受汇率波动。结果呢,中国钢厂利润薄得像纸,平均净利率1%都不到,而澳大利亚矿企一年光卖铁矿石就能赚200亿美元以上。这不公平,但中国以前采购分散,各钢厂自己谈价,容易被分化。
2003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基建和城市化启动,钢铁需求爆棚。粗钢产量从那年的2.7亿吨,五年内窜到5.1亿吨。铁矿石价格跟着水涨船高,从每吨不到40美元,涨到140美元多。中国多掏了7000亿元人民币,基本都进了澳大利亚矿企和华尔街的兜里。2009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试着组织钢厂联合谈判,想压压价。可澳大利亚力拓的驻华员工胡士泰偷了中方情报,包括底价和策略,泄露给矿企。谈判崩了,中国继续没话语权。胡士泰后来被判10年,其他人也被处理,但损失没法补回。这事儿让中国意识到,得整合力量。
从那以后,中国开始布局。2010年代,推进铁矿石来源多样化,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是重点,这是全球最大未开发铁矿,品位高,年产能1.2亿吨。中国企业参与开发,2025年9月14日试生产,11月首批货发运。这直接威胁澳大利亚的垄断地位。中国铝业还成了力拓的最大单一股东,福蒂斯丘金属集团从中国银团贷了142亿元人民币,用铁矿石还款。这些绑住利益,让矿企不敢太嚣张。2022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把40%的进口采购权集中起来。以前钢厂像散沙,现在有统一谈判平台,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市场监管总局也介入,协调期货市场参与国际对话。
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近10亿吨,铁矿石进口占全球海运量的72%。但利润还是低,矿企赚大头。2025年上半年,铁矿石价格波动,中国钢厂压力大。集团推动季度定价,减少风险。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部分贸易已用人民币结算,积累经验。必和必拓对华出口近2.4亿吨,占它总销量的19.4%。但它坚持美元,增加中方汇率成本。
8月下旬,集团和必和必拓谈2026年长协。集团要人民币结算,现货价80美元每吨为基础,季度定价。必和必拓要美元结算,2025年价格比2024年涨15%到109.5美元,说是需求恢复推高。双方拉锯几周,没结果。9月30日,集团下通知,暂停所有必和必拓美元铁矿石采购,包括12艘在途船货。必和必拓股价跌,它收入一半靠铁矿,对华依赖65%。中方转巴西淡水河谷和其他澳大利亚供应商,那些已接受人民币。西芒杜进展让必和必拓慌了,中国宝武等钢厂统一行动,没人单独采购。
这九天,必和必拓评估风险。中国需求占它出口60%,暂停直接打现金流。它试着硬扛,但其他矿企不站队,像力拓和淡水河谷已跟中国签人民币订单。集团整合采购,禁令执行严,钢厂没乱。10月9日,协议签了,必和必拓同意第四季度30%现货用人民币结算,价格接近中方要的。首批覆盖30%交易量,避免汇率额外损失。双方还约好2026年评估全面转向人民币定价。
这事儿表面是结算换货币,其实是定价规则变天。过去美元绑大宗商品,中国买啥啥贵。现在人民币进场,风险转回卖方。中国钢厂成本降,利润空间大。澳大利亚铁矿出口占GDP6%,对华超80%,人民币结算推开,溢价能力弱,2025年出口收入预计少110亿澳元。必和必拓得调整策略,面对新局面。西芒杜满产后,全球供应增10%,垄断减。力拓和淡水河谷跟进,铁矿石贸易人民币用量扩。中国在资源贸易地位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