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2025年10月,美国股市的“黑色星期五”让全球看清了贸易博弈的真实格局。特朗普在台上挥舞关税大棒,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时,台下的欢呼还没散去,华尔街就用暴跌给出了最现实的回应。美股三大指数齐齐收跌,有“七姐妹”之称的七大科技巨头一夜蒸发7000多亿美元市值,铜、油、大豆等大宗商品价格跟着跳水,整个市场被贸易链断裂的恐慌笼罩。
这场震荡的直接导火索,是中国扩大稀土出口管制的反制措施。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的稀土,广泛用于芯片制造、军工雷达、导弹导航系统等关键领域,中国在全球稀土提炼领域的份额超过八成,这种优势让美国根本无法绕开。特朗普试图用追加关税、限制波音零部件出口等言辞挽回局面,却只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资本市场用脚投票否定了这种“极限施压”的有效性。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稀土引发的震荡,在知情者看来不过是开胃前菜。曾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供政策咨询的学者马克·布施公开表示,中方手里还有一张没打出的“王牌”,那就是化工、生物技术及医药原料,而特朗普对此几乎无能为力。这番话并非危言耸听,数据早已揭示了美国对中国相关产业的深度依赖。
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推算显示,2024年美国进口的氢化可的松有96%来自中国,布洛芬这一常用止痛药的进口来源占比90%,就连退烧常用的乙酰氨基酚也有73%来自中国。这些不是高精尖的军工产品,而是每个美国家庭药箱里的必备品,一旦供应出现问题,绝非涨价那么简单,而是直接威胁公共卫生安全。更关键的是产业链的传导效应,美国FDA备案的活性药物成分中,中国和印度共占82%的份额,可印度政府2023年的报告显示,其生产活性药物成分所需的原料有70%要从中国进口。所谓的“印度替代方案”,本质上只是绕个弯继续依赖中国,这种产业链结构几乎堵死了美国的替代路径。
这张“王牌”的威慑力还不止于医药领域。美国农业所需的农药中间体,大量依赖中国供应。想象一下,要是化工原料供应链中断,美国不仅会面临“无药吃”的困境,还会遭遇“无药撒”的难题,农作物扛不住病虫害侵袭,产量将直接下滑,这对依赖农业出口的美国经济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这种基础性依赖,比任何关税壁垒都更具威慑力,因为它直接扎根在民众生活和产业根基里。
特朗普显然没看懂这层逻辑,或者说他根本没有应对的筹码。重启关税战成了他唯一的选择,毕竟张嘴加税比推动制造业回流容易得多。可他没意识到,自己的对手早已不是中国,而是美国内部的经济脆弱性。美媒爆料称,若剔除新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投资增量,美国2025年上半年的真实经济增长率只有0.1%,这种靠单一产业热潮撑起的虚假繁荣,根本经不起贸易摩擦的冲击。
更讽刺的是,美国内部的利益分歧早已暴露。就像此前特朗普草拟限制中国创新药的行政令时,辉瑞、强生等大型药企就强烈反对,因为他们38%的重大交易涉及中国药物,禁令会让创新成本剧增。如今化工医药领域的依赖更深,反对声只会更强烈。华尔街的暴跌已经敲响警钟,企业界、农场主、零售商这些曾经的“铁杆支持者”,正在被关税和供应链恐慌推向对立面。
稀土引发的震荡已经让美国市场乱了阵脚,那张化工医药“王牌”的分量可想而知。中国并没有急于亮出底牌,只是通过精准反制让美方知晓其存在,这种定力与耐力的较量中,特朗普已经先慌了神。他既想靠强硬姿态争取选票,又怕真的触发供应链危机引火烧身,这种左右为难的窘境早已写在股市的K线上。
贸易博弈从来不是看谁嗓门大,而是看谁的产业链根基更稳。当美国的依赖深植于民生与产业的毛细血管,所谓的“极限施压”不过是自欺欺人。稀土只是前戏,那张没打出的化工医药“王牌”,早已让特朗普陷入了无能为力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