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政府闪电式接管安世半导体,在30分钟内剥夺中方CEO系统登录权限,这场被业界称为“合法抢劫”的行动,究竟引发了怎样的连锁反应?
2025年9月30日,荷兰政府突然援引《商品供应法》,对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实施全球运营冻结。 99%股权被强制托管给第三方,中方仅保留象征性一股。 前CEO在半小时内失去所有管理权限,而就在前一天,美国刚宣布扩大实体清单制裁范围。 荷兰方面宣称此举是“保障欧洲安全”,但法庭文件显示,美国官员早在6月就施压要求更换中国籍CEO。
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车规级芯片IDM龙头,手握近1.6万种车规级产品,2024年贡献了全球车规级MOSFET市场18%的产能。
荷兰本土产能不足三成,且依赖东莞基地同步核心生产数据。
接管后第二天,荷兰就发现13.4亿只四季度订单无法兑现。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对代码K-511对应的功率器件、车规二极管实施出口管制,安世中国工厂日均出货量从3.8亿颗骤降至零。 10月18日,安世中国公告明确员工仅执行国内公司指令,拒绝外部未经许可的指示。
欧洲汽车业立即陷入恐慌。 宝马集团CEO致信荷兰首相,警告每月因缺芯损失10亿欧元,威胁将2026年电动车型生产线转移至沈阳。 大众、奔驰、奥迪成立“供应链应急联盟”,向欧盟提交紧急提案。 美国通用汽车北美工厂被迫将SUV生产线班次缩减50%。
截至10月17日,欧洲12家零部件企业暂停生产,波及20万就业岗位。 16家欧美车企联名警告荷兰,若两周内无法恢复供货,将抵制荷兰农产品和花卉进口。 花卉出口占荷兰GDP的2.3%,这一威胁直接击中荷兰经济软肋。
荷兰经济大臣在议会质询时改口称计划由“外部顾问”制定,但媒体曝光该顾问实为美国智库附属机构,且计划已获外交部安全审查通过。 荷兰商界协会测算,风波可能拉低三季度GDP0.04个百分点,本土半导体企业现金流预估下降12%。
鹿特丹仓库每日损失估算达230万欧元。 深圳口岸对荷兰托管方货品通关时间从14小时延长至72小时,鹿特丹出口中国的十一个拼箱被退回。 两家荷兰芯片厂宣布若僵局持续,将暂停扩产计划。
安世半导体员工透露,接管后三周内欧洲总部无法发出有效供货指令。
这场争端凸显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深度交织。 荷兰本土配套企业现金流下降12%,而东莞基地的产能优势成为中方反制筹码。 美国通用汽车的加入使压力跨国蔓延,凸显车规芯片的全球依赖性。
荷兰议会质询会上,经济大臣的辩解被媒体逐条反驳。 所谓“外部顾问”与美国商务部的通信记录成为关注焦点。 德国《商报》评论指出,这种干预将推高全产业链成本。
宝马的转移生产线威胁并非空谈,其沈阳工厂已具备完整电动车产能。
欧洲车企的联合施压使荷兰政府陷入两难。
中国稀土的“长臂管辖”政策进一步收紧,所有使用中国稀土的产品出口需经审批。 半导体制造依赖稀土材料,这一措施直接影响荷兰半导体产业链。
鹿特丹港的物流数据显示,出口中国货品滞留时间明显延长。 荷兰花卉出口商收到车企采购部门的警告信,要求尽快解决芯片供应问题。 经济大臣的紧急致函中国请求谅解,但未获即时回应。
安世半导体东莞基地的产能数据成为博弈关键。 该基地每月可生产超百亿颗芯片,荷兰托管方无法复制其生产体系。 欧洲车企的库存监测显示,关键芯片储备仅能维持四周生产。
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因通用汽车减产发起抗议,将压力传导至美国政府。 荷兰外交部试图淡化事件影响,但欧盟委员会的介入使事态升级。
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应用材料公司报告,荷兰订单出现延迟迹象。 荷兰本土芯片企业抱怨政府行动缺乏透明度,导致商业信誉受损。 安世案例成为国际投资风险评估的新标杆。
欧洲车企的“供应链应急联盟”开始评估亚洲其他供应商,但技术认证和成本问题难以短期解决。
荷兰经济部的内部报告承认,低估了中国反制措施的速度和精度。 鹿特丹港的统计显示,对华出口集装箱周转率下降15%。 花卉拍卖市场的价格指数出现波动。
安世半导体事件引发全球半导体股震荡,荷兰ASML股价单日下跌3.5%。
欧洲议会工业委员会要求荷兰提交事件完整报告,包括与美国沟通记录。 荷兰首相吕特面临联合政府内部压力,农业党派要求优先保护花卉出口利益。
中国海关数据表明,10月以来对荷半导体设备出口下降20%。 荷兰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路演中,投资者频繁问及地缘政治风险。 安世案例的连锁反应仍在持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