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掣肘!中国一纸批文,ASML光刻机50公斤重稀土供给悬了?
半导体圈最近又炸开锅了,这回不是哪个新工艺刷屏,也不是哪家巨头打价格战,而是商务部10月9日那则“看起来挺温柔”的公告。别小瞧这一纸批文,以后只要含有0.1%中国重稀土成分的产品出口,全都得先过审批关。消息一出,不少人心里立马咯噔一下,特别是那些靠着中国稀土吃饭的设备厂商,比如大名鼎鼎的ASML EUV光刻机、美国应用材料等公司。
这些高端设备一个比一个能“吃”,单台EUV光刻机里头就有超过50公斤重稀土用量。全球谁能把这么多镨、钕炼到最高标准?答案还是老地方——90%的高纯度产能集中在中国。这事儿搁以前大家没啥感觉,现在政策卡住脖子,才知道资源这东西真不能随便流出去。
其实不只是核心原料被盯上,那些曾经让无数工程师抓耳挠腮的辅助材料也陆续补位。“无锡EUV光刻胶研发平台”低调上线,把国外企业垄断已久的高端市场拉下来点水准。有些关键FKRF系列国产化率已经摸到了30%,显影液和电子特气这种以往必须进口的小玩意,现在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全链条闭环听着就是提气。不管什么芯片,没有稳定供应做底子,再牛X的技术说到底也站不稳脚跟。
很多时候行业目光总盯着那台传说中的EUV,其实背后的产业生态变化更值得琢磨。一边紧握资源,一边自己造起了“护城河”。外面想限制,就直接在里面补强,每一步走得扎实,比喊口号有效太多。
有人觉得拿不到顶级机器是不是只能干瞪眼?但现在国内玩家开始反套路操作,新凯来抛出了所谓“非光刻补偿”打法。这套思路很简单:既然短时间抢不过别人,就把手上的DUV榨干压尽,通过复杂循环硬生生凑精度。理论容易,实现起来堪比绞肉机,“图形转移”“沉积”“测量”每个环节都不容许差错。本来一次曝光搞定事情,现在要折腾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多一步风险飙升,但偏偏还真让他们啃下来了。
新凯来的突破主要靠流程标准化。他们家搞出来的一整套设备体系名字还挺接地气:“武夷山”专门负责精准图形转移,“阿里山”主攻纳米薄膜均匀沉积,“天门山”时刻监控微观误差。这波操作像极了田忌赛马,用自己的规则对抗国际惯例,还真跑出了成绩。在中芯国际联合试产5nm逻辑芯片的时候,良率直接冲到了85%,离台积电最先进水平越来越近,看热闹的不服都难。
这个突破可不是为了炫耀谁能做出5nm,更重要的是证明了一件事:没有最好的外部装备,中国半导体还能通过工艺创新杀出一条血路。复杂一点就复杂一点,总好过一直捏着别人的命门过日子吧。从结果来看,这种独辟蹊径的方法让业内信心涨了一截,为后续制程升级打开更多空间,有条件慢慢攒阵地而不用冒险孤注一掷。
设计工具这块算是公认难啃的大骨头,大多数人记忆犹新的还是EDA软件长期受制于人。今年湾区展会上,新凯来的启云方带来国产EDA新品,被不少专业人士当作现象级进步聊开了花。据称性能比国际主流快三成,硬件开发周期缩短四成,与本地系统兼容性拉满,用起来再不卡壳,让多少设计团队松了一口气。有华为这样的大项目加持,上万个设计同步推进,对超复杂电路板(4万管脚级)来说,一次成功率提升30%。这些数字乍听平淡,但放在实际业务场景下,就是省下一大笔时间成本和人力投入,相当于白捡效率红利。而且示波器方面同样亮点十足,那款90GHz实时超高速仪器刚推出就填掉国产空白区,被戏称为“芯片之眼”,追踪纳米信号轻松翻倍,以前受限《瓦森纳协定》技术封锁,如今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往前冲五倍速进步,这叫同行怎么不急眼?
从制造到测量,从画图到验证,自研能力越全越顺畅,不怕哪里突然断链。不止有产品,更重要的是产业各层都拧成了一股绳。这几年最大的变化,说白了就是整个链条逐渐完整,有苦撑的时候,也有欢呼时段,但整体趋势没歪方向,只会越来越稳妥。当年动辄被堵死胡同,如今主动权慢慢握回来,说句带劲的话:以后即使某个环节遭遇刁难,也不会像过去一样束手无策,各个节点形成支撑效果明显增强,很难再出现“一刀切死”的局面,这是最大安全感来源之一吧!
归根结底,要么掌控话语权,要么永远跟在人家屁股后头学舌模仿。如果说ASML家的顶尖EUV像座孤零零的大树,高处风雨欲来就摇晃;那么现在国内半导体拼的是厚积深耕,把每个基础环节变得密不可分,无论哪根枝叶碰撞,都还有其他部分兜底托举。一旦成熟,会长成一道挡风遮雨的新型森林,不易倒、不怕拆墙脚——踏实才是真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