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基金总经理变更情况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玫 北京报道
总经理与副总经理同日卸任,董事长火线代任,太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太平基金”)再度迎来高层震荡。
10月16日公告显示,该公司总经理曹琦与副总经理邓先虎已双双卸任。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是公司近年来第一次核心管理层变动,Wind数据显示,太平基金在约十年间多次更换总经理。频繁的人事更迭背后,暴露了什么问题?
高管频繁变动
太平基金近日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宣布公司总经理及副总经理职务发生变动。原总经理曹琦、副总经理邓先虎因工作调整于2025年10月15日离任,并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岗位。同时,公司董事长刘冬自同日起代任总经理一职。
刘冬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历任海南港澳资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天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职务,并曾担任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风险官,瑞众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首席风险官人选等高级管理职务,2024年5月加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负责风险管理工作,同年10月加入太平基金,12月起担任公司董事长至今。
太平基金的总经理职位在过去数年间经历了频繁的人事更替。自2014年8月起,林伟萌担任总经理约一年半后,由宋卫华代理总经理八个月。随后宋小龙正式接任,任职近两年,其后汤海涛短暂代理两个月,邱宏斌接任约一年四个月。
2019年9月吴东开始代理总经理,八个月后尤象都接任,任职约一年五个月。范宇自2021年8月起担任总经理近两年,之后邓先虎代理四个月,曹琦于2023年11月正式接任,任职约两年至2025年10月。如今,刘冬自2025年10月15日起担任代总经理。
相对于总经理岗位的频繁变动,太平基金董事长一职的稳定性相对较高。自2014年8月起,石保上担任董事长,三个月后,周小全接任近两年。汤海涛自2016年8月起担任董事长超过三年半。范宇于2020年初接任,任期约一年八个月。此后,焦艳军担任董事长一职,时间达三年四个月,直至2024年12月。现任董事长刘冬自2024年12月4日起任职至今。
针对高层人事变动,10月16日,《华夏时报》记者向太平基金发送采访函,10月17日,记者致电客服人员确认是否已经收到采访函,对方表示已经收到。截至发稿,记者未收到回复。
“重债轻股”格局明显
作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旗下的公募平台,太平基金似乎始终未能将股东资源有效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太平基金的整体管理规模为594.10亿元,旗下共有45只基金,在全行业192家公司(包含具备公募基金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及券商资管子公司等)中排名99位。这一数字不仅远低于同期成立的银行系公募,甚至未能跑赢部分个人系基金公司。
该公司的业务格局是典型的“重债轻股”。债券型基金独占鳌头,20只产品规模合计高达469.94亿元,占总规模的近80%。
权益类产品(包括股票型和混合型)的整体规模相对较小。其中,股票型基金规模为26.78亿元(8只),混合型基金规模为23.68亿元(14只),两者合计约50亿元。
对于太平基金的发展,有观点认为,若不能从根本上完善治理结构与战略规划,仍循频繁“换帅”与偏守债基产品的旧路,逃脱在公募行业激烈竞争中被洗牌的命运将无比艰难。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若仅与自身的微小起点相比,太平基金这些年的业务进展算是稳扎稳打。
据天天基金数据,尽管太平基金目前规模仍较小,但近年来其期末净资产呈稳定增长态势。具体而言,该公司2014年末净资产仅为0.76亿元。经过两年发展,在2016年底实现首次规模飞跃,净资产急剧增长至151.65亿元。此后经过4年努力,2020年,公司规模突破200亿元关口,并开启了持续增长通道。
2021年末,太平基金规模跃升至约570亿元的高位。近三年来(2022年至2025年中),公司管理规模基本稳定在500亿至600亿元的区间内,进入了成熟稳定的新平台期。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