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下跌后经营贷套利链条断裂,多张罚单曝银行审查漏洞
创始人
2025-10-13 03:42:20
0

今年以来,对个人经营性贷款(下称“经营贷”)违规流向楼市的乱象监管持续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局此前密集披露罚单,涉及多家银行及支行机构,处罚事由集中在“贷款资金被挪用”“信贷审查不严”“贷后管理不到位”等,违规类型较为相似。

业内人士指出,经营贷本是为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发展而设,但近年来在部分地区被包装成“房贷替代品”。随着2020年至2022年发放的经营贷进入集中到期阶段,叠加房地产估值下行,经营贷的风险正逐渐显现。

违规挪用成监管焦点

地方金融监管局近期披露的罚单显示,浙江诸暨联合村镇银行因贷款资金被挪作他用、违规向公职人员发放经营性贷款,被罚55万元;宁波余姚农商行因信贷管理不审慎、资产分类不合规,被罚190万元;工商银行深圳分行则因信贷业务“三查”不到位、超越授权办理业务,被处以1150万元重罚。

在处罚案例中,“向公职人员发放经营性贷款”成为高频表述。绍兴、赣州寻乌、温州、台州三门等地监管分局的罚单显示,多家地方法人银行均存在通过个人经营贷向公职人员放款、员工自贷或违规转嫁保险费用等问题,罚款金额多在55万元至80万元之间。

据记者不完全梳理,违规问题集中出现在三类机构:地方法人银行、城商行支行层面,以及部分积极开展“普惠金融”的股份行。

“2020年到2023年,经营贷利率普遍在3%至4%之间,远低于同期房贷利率。为了冲信贷规模,部分银行选择放松审核,甚至默许客户‘包装’贷款。”一位华东地区银行从业者对记者表示。

但事实上,部分贷款资金并未进入企业经营环节,而是通过中介操作“漂白”后,最终流入楼市。“一些银行考核仍以规模为导向,支行冲指标积极;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低息贷款被挪作他用。”上述人士说。

“伪经营贷”的套利链条

记者采访发现,违规经营贷在部分地区已形成完整的“套利产业链”。

一名长期从事信贷业务的业内人士介绍,整个流程通常分为三步:制造经营主体、伪造交易与流水、资金回流楼市。

第一步是制造经营主体。不少借款人原本并非个体工商户或企业主。中介公司会代办营业执照、注册空壳公司,虚构经营范围,并在系统中备案为“正常经营”。“从注册到开户,最快一周能完成。”一名信贷中介人士透露。

第二步是伪造交易与流水。中介帮助客户伪造购销合同、开具虚假发票,制造“资金用于生产经营”的假象。“比如客户想贷300万元买房,我们会帮他做一份原料采购合同,银行放款时先打到对方账户,再通过多层转账回到借款人手中。”上述人士说。

第三步,资金回流楼市。资金最终用于首付、还房贷或投资房产。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房产抵押—企业授信—循环经营贷”模式,即借款人将自有房产抵押给关联企业,再以企业名义申请贷款。“本质上就是借经营贷炒房。”苏州一位银行人士称。

在2020年至2023年间,这种操作尤为普遍。一些地方政府推出贴息贷款政策,部分经营贷利率低至2%,显著低于房贷水平,大量资金在监管空隙中流向楼市,“代办炒房贷”的广告一度活跃于社交媒体上。

集中到期风险考验

2025年是经营贷集中到期的关键节点。按3至5年期限计算,2020年~2023年间发放的贷款陆续进入续贷期。随着房地产估值大幅下行,部分借款人资金链吃紧。

江苏某企业主向记者透露,2020年其以公司名义贷款500万元购入两套商铺,如今评估价仅剩一半。银行要求补足抵押或提前还款,“根本补不起,只能卖房,但市价又低于贷款余额。”

记者了解到,多数经营贷采取“先息后本”模式,到期需一次性还本。为避免违约,不少借款人转向“过桥资金”,借新还旧。中介费、评估费、过桥利息叠加,使实际融资成本滚雪球。

与此同时,银行端风险也在上升。经营贷抵押物多为房产或商铺,一旦估值下跌,安全边际迅速削弱。部分银行已要求“降额续贷”或“转贷他行”,但对中小银行而言,这意味着潜在不良资产集中暴露。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8月末,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自2022年4月以来已连续下跌41个月。

“原评估价500万元的房产现值仅350万元,按70%抵押率计算,贷款额度降至245万元,而原贷款余额仍高达350万元,形成百万元缺口。”一位银行风控负责人分析称,“法拍房增加又会进一步压低市场价格,风险循环放大。”

据多地监管通报,一些中小银行经营贷不良率正快速攀升,部分机构高于整体贷款平均水平。例如,重庆银行2025年中报显示,经营贷不良率超过6%,宁波银行也超过3%。更棘手的是,经营贷资金流向复杂、跨行穿透难度大,传统贷后管理方式难以覆盖。“过去我们只看合同、发票是否齐全,没法实时监控资金去向。”前述人士表示。

监管推动“实质穿透”管理

面对多重风险,监管部门正推动“实质穿透”管理。

2025年3月,宿州农商银行公开宣布“不与任何贷款中介或个人合作”。此后,多家银行跟进,建立中介“黑名单”制度,并加强资质审核和退出机制。

同时,监管层要求银行引入科技手段追踪贷款流向,利用大数据、AI风控模型,结合企业水电费、社保缴纳、税务申报等非财务数据判断真实经营状况;对资金流向实施3至6个月动态监测,以防“放款合规、用款违规”的漏洞反复出现。

业内人士认为,防范经营贷风险的关键不在收紧,而在“精准穿透”。若仅以规模控制替代结构优化,可能进一步压缩小微企业正常融资空间。“让真正经营者贷得到、贷得起、贷得稳,比一刀切更重要。”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相关内容

原创 ...
第三届烂柯杯世界围棋公开赛的战火今日午后再度燃起,12时30分,备...
2025-10-12 13:12:15
原创 ...
93年前,日本的裕仁天皇刚刚继位五年,便开始大言不惭地制定侵华战略...
2025-10-12 13:02:46
宋代汝窑天青釉四大天王梅瓶...
在浩渺无垠的天界,传说有四位威震八方的天王,他们身姿挺拔,气宇轩昂...
2025-10-12 13:02:38
原创 ...
1952年2月9日的空中对峙 1952年2月9日清晨,阳德郡三东...
2025-10-12 13:02:36
原创 ...
最近,中印两国之间关于盾构机的争议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回顾一下,曾...
2025-10-12 13:02:26
原创 ...
慈禧太后是晚清时期的实际掌权者,她的奢侈享乐和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
2025-10-12 13:02:26
原创 ...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
2025-10-12 13:02:14
原创 ...
全球争议领土与独立运动 目前全球有195个公认的主权国家,但许多地...
2025-10-12 13:02:13
原创 ...
2025-26赛季的费城76人,开局便充满了不确定性。在恩比德和保...
2025-10-12 13:02:06

热门资讯

微软Xbox 聘请财务专家“紧...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环球网资讯)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0月12日消息,据Twe...
美国银行:多类资产吸金,明年金... 【美东时间周四:货币基金资产达7.4万亿,风险资产需求强劲】10月11日消息,美东时间周四,美国银行...
中免海南国庆中秋假期消费活力强...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期间,中免集团在海南区域的六家免税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累计接待顾客超过4...
股市必读:宝信软件(60084... 截至2025年10月10日收盘,宝信软件(600845)报收于23.5元,下跌1.96%,换手率0....
房价下跌后经营贷套利链条断裂,... 今年以来,对个人经营性贷款(下称“经营贷”)违规流向楼市的乱象监管持续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局此前密集披...
原创 消... 消费者有一定自主的权利,看似不能被侵犯,其实这种权利已经被规范,被引导甚至被蛊惑。 按理说,消费者...
原创 当... 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手里存款依然不多?为什么有的人看似轻轻松松,却能把财富滚...
如何解读三季报?这些指标值得关... 10月10日晚,金岭矿业与道氏技术率先发布2025年三季报,正式开启A股三季报披露季。截至10月12...
关键时刻!最新研判 【导读】六位公募投研人士解读股市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陆慧婧 张燕北 2025年10月9日,沪指一...
美企XTRA复刻大疆产品引质疑... 来源:科技九洲君 借壳上市还是金蝉脱壳?不好说,不知道[doge] 美国市场出现了一家名叫XTRA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