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美国的海藻寻宝梦与中国的战略优势
稀土,这个名字听起来并不起眼的元素,实则堪称现代工业的“血液”。从尖端科技到国防航天,从新能源汽车到微小芯片,稀土的应用无处不在,其战略价值堪比黄金。对于密切关注国际局势的人来说,稀土的重要性早已心知肚明。
全球稀土资源分布不均,中国凭借着储量和成熟的产业链,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美国为了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多年来绞尽脑汁,四处奔走。近年来,一种从海藻中提取稀土的新技术浮出水面,尤其是在美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这让美国看到了新的希望,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这项技术一旦普及,中国苦心经营的稀土产业会不会受到冲击?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冷静评估这项技术的实际可行性。如果海藻提炼稀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根本无法实现大规模量产,那么我们大可不必为此忧心忡忡。
早在2024年,就有媒体报道了海藻富集稀土的研究。科学家发现,某些特定品种的海藻,尤其是棕色海藻,能够产生带负电荷的物质,利用正负相吸的原理,吸引并富集水体中带正电荷的稀土元素。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生物自身的特性,实现对稀土元素的“富集”。
那么,为什么美国能在这项技术上率先取得进展呢?原因很简单,谁的需求最迫切,谁就最有动力去寻找解决方案。美国阿拉斯加东南部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稀土矿藏,但传统的开采方式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引发了环保人士的强烈抗议,开采工作也因此阻力重重。为了摆脱困境,美国政府联合阿拉斯加大学成立了研究团队,将目光投向了蕴藏着无限可能的海藻。
为了支持这项研究,美国能源部直接拨款200万美元。研究团队计划在矿区附近的水域人工养殖特定的藻类,然后通过技术手段将稀土从海藻中提取出来。选择在山区附近水域养殖海藻并非偶然,该地区降水丰沛,山体中的稀土元素在雨水的侵蚀下被冲刷到附近的海湾,使得该区域的水体本身就富含稀土元素,这无疑为海藻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除了阿拉斯加大学的研究团队,美国还有其他科研机构也在积极探索海藻提取稀土技术,生物采矿正逐渐成为美国解决稀土问题的新思路。
然而,这项技术本身也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虽然海藻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并且能够全身心地吸附稀土元素,但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40年,全球稀土需求将翻一番,而美国作为高科技产业大国,对稀土的需求更是如同无底洞。仅仅依靠海藻提取的稀土,恐怕难以满足美国巨大的需求。
即便海藻资源足够丰富,从海藻中成功提取稀土并实现批量生产也并非易事。目前,美国在这方面仅仅迈出了第一步,稀土提取率仅为50%,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
考虑到这些不确定性,研究团队也在积极探索海藻的其他用途。即使无法提取足够的稀土,剩余的海藻残渣也可以转化为肥料或提取食用蛋白。事实上,将海藻用于肥料生产和食品蛋白提取正是目前海藻应用的主流方向。此外,海藻还具有净化水体、清洁大气等多种潜力,这些都为海藻的应用前景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回顾过去几年,美国为了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可谓是费尽心机。然而,今年爆发的关税战,让中国祭出了稀土这张王牌,美国立刻陷入了被动。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试图用芯片和半导体技术“卡脖子”中国,而中国则利用稀土进行反制,最终还是中国略胜一筹。
有专业人士分析,以美国目前的技术水平,要想完全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恐怕还需要十年时间。而届时,中国的芯片技术很可能已经与美国并驾齐驱。因此,这场旷日持久的博弈,最终的胜利者很可能还是中国。
那么,稀土为何如此重要?简单来说,稀土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无论是大型飞机还是微小芯片,国防、航天、新能源、高科技产业都离不开稀土。一旦稀土供应中断,就如同切断了美国工业的动脉,这自然会让美国政府感到焦虑不安。
今年4月,为了反击美国的关税压制,中国被迫祭出了稀土这张王牌,对包括钪、钇在内的几种重要稀土进行了出口管制。美国的反应立刻变得紧张起来。在随后的日内瓦会晤中,美国放低姿态,开始释放缓和信号,变脸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再次印证了人们对美国的刻板印象。在中国放松稀土出口管制,美国工业得以“回血”之后,美国立刻倒打一耙,指责中国“违约”,并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大做文章,甚至还扩大了制裁范围,宣布驱逐中国留学生。
总而言之,美国就像一只喂不熟的“白眼狼”,随时可能在背后捅你一刀。当然,这也更加明确了一点,那就是中国的稀土资源仍然能够对美国构成致命威胁。例如,福特汽车的一家工厂就因为缺乏稀土而被迫停产,成为了两国博弈的牺牲品。
截至目前,全球70%的稀土都产自中国,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对于这一点,美国心知肚明。在去年的国防工业目标中,美国国防部明确提出,要在2027年建立一条完整的稀土供应链。 特朗普的“雄心壮志”早已是路人皆知,但要重建稀土产业链谈何容易。
近年来,美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历届总统都为此殚精竭虑。尤其是再次上台的特朗普,更是希望在稀土领域有所作为。他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内加强政府扶持,例如对稀土项目审批大开绿灯,审批速度之快甚至被称为“特朗普速度”。
备受争议的“大漂亮法案”中也提到了稀土,表示将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目标是尽快与中国“脱钩”,实现矿产自主化。为此,美国设置了最低收购价来激励本国稀土生产,例如钕镨的最低收购价甚至比市场价高出两倍之多。
另一方面是对外,在自身稀土产业竞争力不足的情况下,特朗普开始寄希望于吸引外资以及到其他国家寻找矿源,例如乌克兰、格陵兰岛。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上半年与泽连斯基在白宫闹得如此不愉快,甚至还闹出了想要出钱购买格陵兰岛的荒唐闹剧。
为了吸引合作伙伴,他还专门拉拢了日澳印三国,召开了“四方安全对话”,试图借力打力,建立一个互相支持的稀土体系。
由此可见,美国与中国在稀土领域“脱钩”的态度非常坚决,这一点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对于海藻提取稀土这类颠覆传统的创新性技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在保持传统稀土技术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这类新兴技术的研究。
参考资料:
腾讯网 “美国想摆脱中国稀土还要十年,中国已造出多数美国芯片替代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美国重建稀土产业链,路在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