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一度高调宣布增加关税,计划对全球一百多个国家提高关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朗普意识到这些举措反而给美国带来了更多麻烦。
首先,美国经济开始暴露出许多问题。特朗普曾宣布,从10月1日起,对多种重要商品大幅加税,包括25%的重型卡车关税、50%的厨房和卫生间柜子关税、30%的软体家具关税,甚至药品关税高达100%。同时,美国商务部也开始对医疗器械、机器人等进行“国家安全调查”,进一步加剧了关税政策的扩展。这些措施不仅针对了制造业,还涉及到了美国民众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必需品。 表面上看,特朗普政府可能从关税中收到了些许财政收入,但实际成本却远高于预期。美国股市大幅下跌,道琼斯、纳斯达克等主要指数均遭重创,股市瞬间蒸发了万亿美元的市值。同时,美元指数与国债收益率也同步下滑,显示出资本市场对关税政策的强烈不满。 更让美国民众感到忧虑的,是就业市场的冷却。根据劳工统计局的数据,2025年7月新增就业岗位仅为7.3万个,远低于预期。而更糟的是,5月和6月的就业数据大幅修正,5月新增工作岗位从14.4万降至1.9万,6月则从14.7万降至1.4万,导致这两个月一共减少了25.8万个工作岗位。此外,制造业的就业岗位也不断减少,2025年8月,制造业减少了约12000个岗位。企业对未来缺乏信心,不敢增加投资或扩招,导致就业市场持续萎缩。 面对这些困境,特朗普不仅指责劳工部“篡改数据”,还解雇了劳工部长,试图转嫁责任。然而,根本问题在于关税政策本身:高税率令企业无法顺利运营,减少了投资和招聘。 此外,关税还推动了物价上涨。进口商品价格的提高最终转嫁到普通民众身上,尤其是药品、家具等日常消费品的价格上涨,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尽管通货膨胀的影响尚未完全显现,但趋势已经不可忽视。美国人民感受到的更多是生活成本的上升,而不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 企业界的担忧也在加剧。据美国里士满联储的调查显示,约20%的企业认为关税会影响其招聘计划,25%的企业担心会影响投资决策。关税政策不仅阻碍了当前的就业增长,也影响了未来经济的活力,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压制美国的创新投资,影响未来的产业升级。 国际机构也警告称,关税政策可能导致美国经济放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最新报告预测,2025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降至1.8%,2026年可能进一步放缓至1.5%。与此同时,美国的有效关税率已升至19.5%,预计未来将推高通货膨胀率,2026年通胀率可能达到3%。 从长远来看,美国的封闭政策可能削弱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如果特朗普继续执意推动关税政策,美国的经济状况可能会愈加严峻。股市、就业市场、通货膨胀等问题已经初现端倪,如果特朗普不及时调整政策,美国经济或许会在这些问题加剧之前就陷入困境。 特朗普以为通过关税可以实现“美国优先”,但他忽视了这些政策对美国自身经济的负面影响。他所谓的胜利,实际上不过是一场自己骗自己的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