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亿栋住房背后:楼市过剩与 2 亿人租房的矛盾,新变革要来了?
晚上开车逛新区,眼瞅着一栋栋高楼黑黢黢的,整栋楼亮灯的可能就三四户 —— 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当下不少城市的真实写照。直到住建部公布了一组历时三年调研的数据,大家才真正看清楼市的 “家底”:全国共有近 6 亿栋城乡房屋建筑!注意,是 “6 亿栋”,可不是 “6 亿套”。粗略一算,单是城里的商品房,就足够 30 亿人居住。一边是房子多到 “泛滥”,一边却是 2 亿人买不起房只能租房,这看似矛盾的现状,背后藏着楼市的大问题,而 2026 年的楼市,恐怕要迎来一场大变革,那个 “一路高歌涨不停” 的时代,显然已经过去了。
为啥房子多到住不完,还有 2 亿人没房住?
按说 6 亿栋房子摆在那,怎么也该人人有房住了吧?可现实是,全国还有 2 亿人只能靠租房过日子,根本买不起房。这矛盾的背后,藏着四个关键原因。
第一个是
炒房客囤房把房价抬太高了
。回想 2010 年前后,买房跟 “抢东西” 似的,房价一路疯涨,当时还有人说 “中国房价永远不会降”,现在看,这根本就是炒房客的套路。我身边就有例子,当地一个老板 2012、2013 年的时候,一口气买了 40 多套房子,等到 2015 年房价涨上去,全抛了,狠狠赚了一笔。这种情况不是少数,大量炒房客把房子囤在手里,再高价卖给普通老百姓,房价自然就压不下来了。
第二个是
现在房价依旧不低,还有降价空间
。就算这两年房价有所下跌,但对普通人来说还是 “高不可攀”。就看 7 月的数据,全国 100 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是 16877 元 / 平方米,二手住宅均价也有 13892 元 / 平方米。这意味着啥?买一套 100 平米的二手房,至少得花 130 多万。对很多普通家庭来说,这笔钱得攒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就算房子再多,买不起还是白搭。
第三个是
开发商过去盲目投资盖房
。前几年楼市火热的时候,不管城市大小、地段好坏,开发商都一门心思拿地建房。有的三四线城市,明明人口一直在外流,却还盖了成片的新小区;有的新区规划得 “高大上”,但配套没跟上,房子盖好后根本没人愿意去住。开发商只盯着 “卖房赚钱”,没考虑实际需求,最后导致大量房子闲置,成了 “空楼”,进一步加剧了住房过剩的情况。
第四个是
租房市场发展越来越完善,更多人愿意先租房
。这些年国家一直在推动租房市场规范,比如出台政策支持长租房、保障租客权益,不少城市还建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比市场价低不少。对年轻人来说,刚工作没多少积蓄,没必要 “咬牙凑首付” 背房贷;对一些外来务工人员来说,租房更灵活,不用被房子绑在一个城市。加上租房市场的选择越来越多,从普通民房到品牌公寓,能满足不同需求,所以越来越多人愿意暂时选择租房,而非硬着头皮买房。
2026 年楼市要变天?这4大变革信号要注意
随着住建部把 “6 亿栋住房” 的底摸清,各地对楼市的调控也在收紧,接下来的楼市,可能会出现四大新变化,不管是买房还是卖房,都得盯紧了。
1. 不再鼓励 “盲目盖房”,开发商不敢随便拿地了
以前的时候,开发商到处拿地建房,地方靠卖地能赚不少钱,接着搞基建、搞开发,城市看着是发展快了。可现在不一样了,房子盖好了卖不出去,开发商手里压着一堆房,资金回笼困难,有的甚至连之前的欠款都还不上,根本不敢再随便拿地。现在的规矩变了:能把房子卖出去、符合市场需求,才算真本事。老百姓也学聪明了,不再跟风买房,会更看重地段、配套和性价比,开发商要是还像以前那样 “不管不顾疯狂盖房”,最后只能砸自己手里。
2. 断供潮愈演愈烈,高价买房者陷入 “两难”
这几年房价持续下跌,那些当初高价入手房子的人,日子过得越来越难,断供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比如有人 2020 年楼市高峰时,花 200 万买了一套房,首付 60 万,贷款 140 万,每个月要还 7000 多房贷;可到 2025 年,同小区的二手房成交价跌到了 150 万,房子市值比贷款本金还低,成了 “负资产”。更糟的是,要是遇上失业、降薪,收入跟不上房贷支出,就会陷入 “卖也不是、供也不是” 的两难:想卖房,得先自己补差价还完贷款,可手里没那么多钱;想继续供,每个月的房贷成了沉重负担,最后只能被迫断供。一旦断供,银行会起诉收回房子,进行司法拍卖,拍卖款要是不够还贷款,还得补差额,同时征信也会留下污点,影响后续贷款、出行,可谓 “赔了房子又毁了征信”。这种情况不是个例,最近两年,不少城市的法拍房数量大幅增加,背后都是断供家庭的无奈。
3. 房产税离我们越来越近,查清房屋总量是关键基础
这几年地方财政压力越来越大,以前靠卖地获得的收入大幅下降,不少专家都呼吁通过征收房产税来缓解财政压力,同时抑制炒房。而住建部这次查清全国 6 亿栋住房的数量、位置、产权等信息,正是为房产税开征打下了关键基础 —— 只有摸清了 “房子到底有多少、在谁手里、值多少钱”,才能制定出公平合理的房产税征收标准,避免出现 “漏征”“错征” 的情况。
一旦房产税正式出台,对炒房客的打击会非常大。比如有人手里囤了十几套甚至几十套房子,以前只需要承担少量物业费,就能等着房子升值;但征收房产税之后,得按每套房子的市值缴纳税款,房子越多、单价越高,每年交的税就越多。要是房子租不出去或者租金覆盖不了税款,炒房客要么只能低价抛售房子,要么就得硬扛着交税,最后很可能血本无归。可以预见,房产税落地后,会加速炒房客退出楼市,大量囤积的房子可能会流入市场,对房价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4. 银行怕了!开发商贷款审批越来越严
以前开发商和银行是 “好搭档”:开发商从银行借钱盖房,盖好后卖给老百姓,银行能赚利息,开发商能赚差价,双方都赚钱。可现在不一样了,开发商盖的房子卖不掉,资金链很容易断裂,最后要么是楼盘烂尾,要么是开发商跑路,借银行的钱也还不上,这些钱就成了银行的 “坏账”。随着坏账越来越多,银行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对开发商的贷款审批自然变得严格起来。
现在银行给开发商贷款,会仔细审核项目情况:比如项目所在城市的人口流入情况、周边配套是否完善、市场需求大不大,还会看开发商的资金实力、过往项目的交付情况,要是开发商有过烂尾记录或者资金紧张,基本很难拿到贷款。就算能拿到贷款,额度也会减少,放款速度也会变慢。对开发商来说,贷款难了,盖房的资金就成了问题,进一步限制了盲目建房的行为。
最后提醒:普通人买房,一定要慎之又慎
现在的楼市,早就不是以前 “闭着眼买房都能赚” 的时代了,房价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要是泡沫真的破了,后果谁也说不准。老百姓赚钱不容易,买房前一定要想清楚这些事:自己的收入是否稳定,能不能扛得住 30 年的房贷压力?要是遇到失业、降薪,有没有备用资金还房贷?房子的地段、配套是否符合长期居住需求,避免买了之后想卖却卖不掉?别被 “降价促销”“抄底” 等说法忽悠,跟风买房很容易踩坑。总之,现在买房要以 “自住” 为核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决定,稳一点,才能避免辛苦钱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