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与辉瑞公司首席执行官进行了会谈,宣布双方达成了一项三方协议,涵盖药价下降、本土投资和关税豁免等内容,此消息引发了全球广泛关注。
这项协议的达成,实际上是特朗普政府数月来不断施压的结果。早在7月31日,特朗普便向包括辉瑞在内的17家全球制药公司发出公开信,要求他们在60天内采取行动,将美国药品价格降低到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此举并非空穴来风,因为根据美国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兰德公司2019年的报告,美国的药品价格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2个成员国平均价格的2.78倍。特朗普更是直言“美国药价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
根据这项新协议,辉瑞同意以“最惠国价格”向美国医疗补助计划提供所有药品及未来新药。这些价格将参考包括加拿大、法国等8个发达国家的最低水平来制定。同时,辉瑞还将通过2024年推出的“TrumpRx”政府运营平台直接向美国消费者销售药物,其中某些药品如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克立硼罗,消费者可享受最高80%的折扣,而大多数初级保健药物的折扣将达到50%。作为交换条件,辉瑞将向美国本土工厂投资700亿美元,并且获得为期三年的药品关税豁免,特朗普强调,“如果将工厂搬回美国,就不收取关税”。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特朗普第一次公开发声批评制药行业。此前,他曾毫无根据地宣称泰诺的主要成分可能与儿童自闭症有关,甚至建议孕妇停止使用,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迅速辟谣,但这一言论仍引起了社会的恐慌。此类言论常被解读为特朗普竞选“让美国再次健康”运动的一部分。今年2月,特朗普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宣称要排查儿童慢性病的诱因,然而到目前为止,该委员会并未展现出实质性的成果。
然而,这项协议背后潜藏的隐忧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警惕。特朗普坦言,“全球药品价格可能会略微上涨”,而悉尼大学的专家贾里德·蒙德辛则指出,制药公司可能会通过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药品价格来弥补美国市场的损失。
更为争议的是,美国政府还计划通过贸易谈判对其他国家施压,提高药品关税。尽管美国向韩国承诺了“最惠国待遇”,但对于具体的关税税率尚未明确,这加剧了全球药品市场的动荡和不确定性。
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已经开始暴露出它的弊端:由于规则模糊,美国的药品关税政策遭到了业界的广泛批评。礼来公司CEO直言,“政策每周都在变化,企业根本无法制定稳定的投资计划”。
最终,将美国的药品价格问题转嫁到全球,暴露了美国“美国优先”政策下的霸权主义逻辑。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损人不利己”的结果,使得美国在全球药品市场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