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说起美债这东西,大家的语气都变了。以前是“全球最安全的资产现在是“谁还敢多拿”。一个细节摆这儿:中国在2024年一年里就减持了573亿美元美债,这是美国财政部自己公布的数字。你想想,连美国前几大债主都在削减仓位,这种场景要搁十年前谁信啊。
为啥呢。说白了就是信用透支。美国债务总规模到2024年底已经飙到34万亿美元,美联储自己官网数据都能查。每年财政赤字两三万亿起步,还要在国会搞债务上限的政治表演,时不时吵到差点关门。你要是持有它的债,就得心里打鼓:他到底还得起还不起。
以前利率低的时候,美债还有点吸引力。收益虽然不高,但胜在稳。现在美国加息到顶点,短期利率拉到5%以上,可一边是利息成本暴涨,一边是财政缺口越拉越大,这东西的“安全”标签还能撑多久?
我查了下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2024年美国利息支出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光利息就占财政收入接近20%。这账摊在谁头上?债主心里最清楚。
市场的反应也很直接。你看,2024年全球央行净购黄金超过1000吨,这是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中国央行连续十几个月增持黄金储备,到年底官方黄金储备超过2250吨。很简单,纸面信用不管怎么包装,都不如真金白银握手里踏实。
而且这还不只是国家的选择。身边人换理财的换理财,抛股票的抛股票,最后都盯上黄金、实物资产。我朋友去银行买金条,还得排队拿号。大家都怕一件事:钱放着贬值,拿着票子不如拿东西。
这事背后逻辑也不复杂。信用货币要靠背书,可美国这几年背书的基础一再被自己消耗。打贸易战,加高关税,货币政策朝三暮四,一边嘴上喊自由市场,一边自己搞保护。你要别人信你,别人凭啥信。
我盯了一下外资对美债的持仓比例,2010年还能占到接近50%,到2024年已经掉到不到30%。趋势很清楚,大家在撤。不是说美债马上没人要,而是它不再是那个毫无疑问的头等舱选项。
换个角度看,我们普通人其实跟央行差不多。借钱越来越贵,投资回报不稳定,那就只能找能睡得着的东西。有人买黄金,有人买房子,有人直接把钱存在银行图个安心。
可问题是,这种变化不是一时半会的。信用体系摇晃起来,修复得花很久。美元还是全球结算货币没错,但它的长期稳定性已经打上问号。这问号,不是靠一次降息或者加息就能擦掉的。
这事听着像在国际金融层面打架,其实早就落在咱自己钱包上。工资涨不过通胀,存款利息低得可怜,理财产品一天一个价,黄金倒是越买越贵。
我现在最纳闷的就是:硬通货是不是还得继续涨声势。咱们除了捂紧钱包,是不是还该找点别的办法,不然眼睁睁看着票子缩水,心里能踏实吗?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