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商业本性,直击企业核芯
作者|宋微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针对货拉拉发起反垄断监管约谈,要求平台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落实反垄断合规主体责任。
货拉拉常被人称为“货运版滴滴”,于2013年由周胜馥在中国香港成立,2014年开始进军中国内地市场,并逐渐拓展至东南亚及拉美等其他境外市场。
在此之前,货拉拉因抽佣比例高、多重收费、货运安全等问题,已被相关监管部门多次约谈并处罚。可见,合规性似乎始终是货拉拉绕不过去的坎。
目前,货拉拉正在第五次冲击港股IPO。如果货拉拉被监管部门处罚,货拉拉此番谋求上市,恐怕要充满变数。
01 合规问题一大堆
9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称,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货拉拉,要求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等法律规定,落实反垄断合规主体责任,及时规范经营行为,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维护货车司机、消费者等相关主体合法权益,推动平台规则和算法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同日,货拉拉在微博上回应被约谈:“我们全盘接受,坚决落实约谈要求,立即开展整改。”并表示,本次约谈对货拉拉是一次深刻的警醒和教训,将以此为戒、举一反三,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实际上,近年来,货拉拉频遭约谈,有屡教不改的嫌疑。据媒体报道,2021至2024年间,货拉拉因计价规则混乱、多重收费等问题累计被交通运输部约谈10余次。
同时,货拉拉还多次被相关部门处罚。例如,2022年2月,因修改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未依法公开征求意见,货拉拉被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福田监管局罚款40万元。2022年5月,据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披露,货拉拉平台因非法客运行为已被累计罚款20万元,执法部门已查处14起通过货拉拉网络货运平台接单的非法客运案件,均为高价载客行为。
面对监管压力,货拉拉在今年3月发布了《货拉拉关于推动算法公开透明、向上向善机制的公告》,首次向社会公开其核心算法规则及算法优化机制。公告中提出六大举措,包括杜绝数据“杀熟”、坚持“就近优先”分单(占比超90%)、自动降抽佣、AI识别风险订单等,试图重塑平台信任。
9月18日,货拉拉举办首场全国“橙”心守护算法协商恳谈会,邀请来自广州、武汉、重庆等地的司机代表与平台管理层面对面协商,并签署《货拉拉平台算法和劳动规则专项协议》。货拉拉表示,将持续倾听司机与用户的反馈,优化规则流程,携手共建高效、可信赖的货运服务平台。
不过,货拉拉是在此次被约谈前还是约谈后,举办的首场全国算法恳谈会,目前还不好确定。
有业内人员表示,此次约谈货拉拉聚焦“算法不透明”“规则不公平”等垄断行为,如通过算法动态调整运价、抽成比例模糊、订单分配机制偏向平台利益等,这些行为可能损害司机和消费者权益,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约谈延续了近年来对平台经济“强监管”的基调,显示监管部门对头部企业的合规要求持续升级。”
02 投诉不断
货拉拉创立于2013年,成长于粤港澳大湾区,是从事同城、跨城货运、企业版物流服务、搬家、零担、跑腿、冷运、汽车租售及车后市场服务的互联网物流商城,公司创始人及CEO为周胜馥。
作为知名的互联网物流公司,截至2025年4月,货拉拉业务范围覆盖全球14个市场,包括中国及亚洲、南美洲、中东等地区,其中中国内地总共覆盖363座城市,月活司机达120万,月活用户达1400万。
2025年4月,货拉拉再次递交招股书,并更新财报数据,申请于港交所主板上市,上市主体名称为“拉拉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英文名:Lalatech),高盛、美银证券与摩根大通担任联席保荐人。
这也是货拉拉自2021年6月赴美IPO计划搁浅后,第五次冲击港股IPO。在此之前,货拉拉曾分别于2023年3月、2023年9月、2024年4月和2024年10月多次递表港交所,均显示“失效”。
此前,货拉拉的同城货运同行满帮集团(YMM.US)、快狗打车(2246.HK)已抢先一步先后在2021年6月以及2022年6月登陆美股、港股市场。截至目前,货拉拉尚未取得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
自成立以来,货拉拉完成了11轮共计26.6亿美元融资,折算近190亿元人民币。投资者阵容豪华,除了红杉中国、高瓴资本、顺为等头部投资机构外,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巨头亦参与其中。
根据货拉拉递交的招股书显示,IPO前,身为公司创始人的周胜馥持有25.05%的股权,高瓴持股9.67%,红杉中国持股4.63%,红杉资本持有4.48%,概念资本持股8.34%,顺为持股6.91%,清流持股6.77%。
业绩上,2022年至2024年,货拉拉的收入由10.36亿美元增至15.9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0%;经调整后2022年亏损1210万美元,2023年及2024年分别盈利3.91亿美元及5.01亿美元。
不过,五闯港股的货拉拉,估值已经大幅“缩水”。货拉拉在《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上的估值已从2023年的900亿元降至2024年的650亿元。仅仅一年时间,货拉拉估值缩水了250亿元,降幅超27%。而货拉拉2024年的估值已倒退回其在2021的估值水平。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目前包含“货拉拉”关键词的投诉量高达97982条,其中大量投诉来自司机,涉及平台限制接单、克扣补贴或定金、抽佣比例畸高、恶意扣除行为分、恶意封号等问题。
此外,还有不少来自消费者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服务态度差、退款纠纷、中断服务以及乱收费等方面。此前货拉拉就因“天价”运费登上热搜,起因是两位百万大V在微博爆料称用货拉拉搬家时,被货拉拉平台的搬家司机索要高额运费:1.2公里的路程、2分钟的车程,被要求按米收费,开价5400元,经多轮协商后,最终实付3440元。
社交平台上,网友直言:“司机基本对货拉拉没好感,极限压榨司机来搞钱”、“平台两头堵,一边扣着司机一边吃着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