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亿巨头,正式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9月16日,科技圈突然炸开一个消息,据报道,豪威集团的芯片挤进了英伟达的供应链!
都知道,英伟达是AI芯片界的绝对“顶流明星”,全球科技公司都想和它搭上关系。而豪威集团呢?则被称之为国产CIS之光。像华为啊、小米啊,这些重量级的国内手机厂商全都用过豪威的传感器。
这两家联手,也让外界产生了很多的想象,尤其在汽车领域,很难不让人期待,我们未来的汽车是不是会变得更“聪明”呢?
说到豪威,就不得不提它的掌门人虞仁荣。这位大佬今年年初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就坐在王传福和雷军中间,一脸“松弛感”的照片意外出圈。甚至有网友调侃说:雷军看起来像在参加高考,虞仁荣倒像是来监考的。
这种举重若轻的气质,他年轻时就有了。在清华读书时,这位老哥通宵打麻后去参加竞赛,还能轻松拿第一,成了校园传说。更绝的是,80年代他就敢倒腾海淀区的模拟试卷来卖,赚足了生活费,这商业头脑,简直是天生的。
从清华毕业后,他被分到浪潮集团,但这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只干了两年就跑了,理由很简单,想搞点更刺激的。后来在香港做销售经理时,他摸透了电子元器件的门道,6年后再次辞职单干。用现在的话说,这位大佬的职业生涯简直是在不断“刷新副本”。
1998年,他成立的公司靠着中国加入WTO的东风,一不小心赚了1000万美元,成了北京电子经销商的冠军。但虞仁荣很快发现,做代理商就像“二道贩子”,天花板太低。他决定要自己搞研发,“不仅要喝汤,还要吃肉”。
2007年他创立韦尔半导体时,采取了一个很聪明的策略,用代理业务的利润来养研发。这就像开饭店的同时还种菜,虽然辛苦,但能保证食材质量。2017年公司上市后,他开始了一系列“神操作”,最精彩的就是收购豪威科技。
当时豪威可是个“大块头”,韦尔和它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但虞仁荣看准了图像传感器的潜力,就像买股票一样,在别人还没意识到价值时果断出手。这笔收购完成后,正好赶上中美芯片战,豪威的CIS芯片解了华为的燃眉之急,这运气好得像是“提前看了剧本”。
更妙的是,虞仁荣敏锐地抓住了智能汽车的大风口。当其他公司还在手机市场卷像素时,豪威已经开始给汽车装“眼镜”了。现在每辆智能汽车要装10多个摄像头,相当于同时带着好几个手机在路上跑,这笔生意做得太值了。
2025年的数据显示,豪威的车载芯片收入已经超过手机业务,这转变比川剧变脸还快。最近他们又发布了新车载芯片,预计2026年量产,加上英伟达的加持,简直如虎添翼。
不过虞老板并不满足只当个企业家。2024年他捐了53亿做慈善,比雷军的13亿还多,重点支持芯片人才培养。他投资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第一届录取分数线只比浙大低2分——这哪是民办大学,分明是未来的“芯片黄埔军校”。
说到底,中国芯片产业就像一场马拉松。虞仁荣和豪威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选择比努力重要,眼光比资源重要。而中国芯片企业,正在从以前的“跟跑”变成“并跑”,甚至在部分领域开始“领跑”。这个过程就像打游戏通关,虽然boss战很难,但每过一关都能解锁新技能。豪威进入英伟达供应链,就是这样一个里程碑式的通关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