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本风云变幻:中国减持美债,黄金热潮涌动,美元霸权迎来挑战
最新公布的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描绘了一幅引人深思的全球金融图景。尽管截至2025年7月,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已连续三个月刷新历史纪录,逼近9.16万亿美元大关,但在这片看似繁荣的表象之下,主要持有国却上演着截然不同的策略博弈。其中,中国大幅削减美债持有量的举动,尤为引人注目。
中国“弃债”黄金:战略调整下的精准操作
数据显示,中国在2025年7月大幅减持了257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其持仓规模锐减至7307亿美元,这一数字已跌至2008年12月以来的近16年半低点。这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中国持续多年的战略性调整。自2022年4月中国美债持仓跌破万亿美元关口以来,减持步伐从未停歇。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中国分别减持了1732亿美元、508亿美元和573亿美元的美债。
2025年以来,中国美债持仓呈现出一种“起伏不定”的特征:年初的1月和2月出现了小幅增持,但随后的3月至5月,减持态势再度占据主导,6月虽有微弱回暖,7月的“骤然抛售”则显得尤为关键。这种精细化的操作节奏,不仅体现了中国在外汇储备管理上的日益成熟,更传递出其降低对单一货币资产依赖、规避潜在风险的坚定决心。
黄金储备增持:分散风险的战略选择
与减持美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拥抱黄金。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我国黄金储备已增至7402万盎司,较7月末的7396万盎司净增6万盎司,这是中国连续第十个月增持黄金。
黄金作为一种不记名、不受主权信用限制的资产,为中国提供了对抗单边制裁风险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有助于优化外汇储备的整体结构,降低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美元信用面临挑战的背景下,黄金作为战略储备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全球央行“淘金热”:对美元信用的集体担忧
中国增持黄金的举动并非孤例,全球范围内,各国央行正掀起一股强劲的“淘金热”。世界黄金协会的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增加了166吨,达到历史高位。2022年至2024年,全球央行连续三年购金量超过1000吨。这股热潮不仅反映了黄金作为价值储存手段的韧性,更折射出全球主要经济体对美元及其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地位的普遍担忧。
日本、英国“逆势而上”:美元资产的“分化式”吸引力
然而,并非所有主要债权国都与中国站在同一阵线。日本作为美国第一大美债持有国,在7月份增持了38亿美元,其持仓规模达到1.1514万亿美元,延续了今年的增持趋势。而作为第二大持有国的英国,更是表现抢眼,大幅增持了413亿美元,创下8993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英国的积极配置,凸显了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美元资产配置中的重要地位。
美元“信用滑坡”:多重因素叠加的挑战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减持美债的背后,是中国长期以来寻求在储备、贸易结算和投资等领域降低对美元依赖的战略考量。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江振龙认为,美元信用的受损是主要原因之一,这与“特朗普政府的财政政策,如对外加税、对内减税及财政赤字扩大,以及美联储独立性受到质疑”等因素息息相关。
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已攀升至惊人水平,每年仅利息支出就超过1万亿美元。叠加特朗普政府可能推出的财政扩张计划,未来美国政府的负债规模还将进一步膨胀。这些因素都加剧了国际社会对美元资产安全性的担忧。
人民币汇率“意外”走强:美国财长的“选择性解读”
值得玩味的是,在中国减持美债的同时,美国财长耶伦对人民币汇率表现出了罕见的“积极”评价。她指出,人民币兑美元的走强并非针对美国,反而认为欧洲“最应该操心”这一问题,因为人民币兑欧元已大幅下跌。这种说法似乎在暗示,人民币的波动有利于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可能导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的进一步扩大。
耶伦的表态,被分析人士解读为美国财长将汇率议题工具化的策略。她选择性地聚焦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而忽略了其对一篮子货币的整体稳定性,并借此强调美国“强势美元”叙事。
“去美元化”浪潮:全球资本流动的深刻变革
随着美联储步入降息周期,全球资本流动格局将更加复杂,美元的主导地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东方证券期货宏观策略首席分析师元涛提醒,市场可能低估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政治化倾向,尤其是在鲍威尔任期结束后,美元的“不可替代性”将面临更大考验。东吴证券研究所证券分析师芦哲也指出,降息将推动美债收益率下行,市场对美元资产信心的动摇,将加速部分国家和投资者“去美元化”的进程。
事实上,自特朗普政府时期以来,美元指数已累计下跌超过10%。从7月份的市场反应来看,尽管外资净流入美债582亿美元,但美国整体净资本流入仅为21亿美元,与6月份的920亿美元相比大幅缩水。这一差异表明,虽然私人资本仍在增持美债,但主权国家等官方机构已开始悄然撤离,反映出对美元资产风险的担忧正在加剧。
“去美元化”不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中国外汇储备中黄金的持续增持,以及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占比不断提升,都预示着一个更加多元化、更加平衡的全球金融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