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于佳鑫)9月13日,以“向远、向深、向融”为主题的CIFITS 2025第四届全球品牌经济大会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作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大会由全国商报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国名牌》杂志社、国际设计科学学会、中国意大利商会、意大利奢侈品协会联合主办,相关部委领导、11国大使使节、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约600人展开交流,共商品牌经济发展,探索增长新路径。
锚定合作方向,全球新经济智库启幕赋能
当前,全球品牌经济正处于格局重塑的关键期。在大会上,多位嘉宾围绕品牌全球化发展、国际合作与创新路径等议题发表致辞。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在致辞中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但多边主义仍是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国际合作仍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而品牌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服务贸易的重要动力。品牌经济作为服务贸易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核心组成,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促进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季晓南提出,近年来中国品牌建设在创新与开放双轮驱动下成效显著,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这既源于企业对质量、技术、诚信的坚守,也得益于深化国际合作。同时,他呼吁各国政府、企业、智库、媒体进一步拓宽合作边界,推动数字技术、绿色经济与品牌深度融合,共建开放市场,让品牌成为促进经济增长、人文交流与可持续发展的亮丽名片。
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姜明在致辞中表示,品牌不仅是企业实力的象征,更是国家形象的缩影和连接世界的重要纽带。随着全球经济日益交融,品牌的力量越发凸显。“中国商业正经历从规模增长到价值跃升的深刻变革,品牌建设已成为引领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关键力量。”姜明表示,在政策与实践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品牌正加速走向世界的舞台中央,中国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也正在实现新的突破。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姜明希望,各方可以将对话成果转化为务实合作,让品牌不仅成为经贸往来的载体,更成为文明互鉴的使者、可持续发展的推手。
全国商报联合会会长、中国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胡斌表示,品牌是全球市场竞争的核心载体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正深入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品牌作为质量、创新与信誉的集中体现,已成为实施国家战略的关键抓手。近年来,中国品牌建设已经实现了从点的推进到系统谋划、从量的增长到量质提升、从以国内为主到全球布局的重大跨越。这样的市场格局,既是国内、国际市场深度交融的体现,也展现了中国扩大开放、共享发展机遇的姿态。作为国家一级新闻社团,胡斌希望全国商报联合会可以发挥好桥梁与纽带作用,助力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也让世界品牌更好地走进中国。
土耳其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大使塞尔丘克·于纳尔(SELÇUK ÜNAL)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充满挑战的时期,任何国家或国际组织都难以独自应对这些复杂挑战。土耳其作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始终致力推动区域乃至全球的和平稳定。他表示,土耳其“中间走廊”计划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协同对接,将深化多国协作,成为推动全球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通过多项重大工程为世界与区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土中两国正持续磋商,推动双方发展战略进一步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期间,“全球新经济智库”(GLOBAL NEW ECONOMY THINK TANK,简称GNE)正式启动。
据了解,“全球新经济智库”由全国商报联合会与中国商界杂志社共同发起成立。该智库以“立足国家急需,打造特色鲜明、制度创新的智库平台”为宗旨,以“以全球智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愿景,将聚焦数字经济、产业升级、区域协同等关键领域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研究,为政府部门提供高质量决策支持,为企业创新升级提供解决方案。
解码品牌成长,企业实践彰显韧性活力
在主旨发言及“品牌‘向远·向深·向融’韧性成长”专题演讲环节,专家与企业代表结合实践案例,分享了品牌在数智化、全球化、绿色化等领域的发展经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原秘书长、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砚农围绕高质量发展环境下的品牌出海作主旨发言。在他看来,中国企业已从商品出口阶段迈入品牌出海新阶段,为此,企业应做好“要出海先看海”的准备,全面研判当前国际政治与经济环境,并对目标国家的政治体制以及目标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媒介环境、文化差异展开充分调研。
郑砚农认为,品牌建设应立足产品体验、企业文化及企业家声誉,通过差异化、数智化与本土化策略明确品牌定位,借助AI、区块链等新技术提升传播与运营效率。如今,中国品牌出海正在从“走出去”“走进去”走向“融进去”,需以生态出海和合规经营应对全球挑战,最终实现从品牌大国到品牌强国的跨越。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高级执行总裁李鹏程以特仑苏为例,分享了蒙牛如何以产业链思维打造特仑苏品牌。他表示,特仑苏品牌的成功源于对高品质的追求与全产业链的系统整合。特仑苏坚持长期主义与高端定位,蒙牛则将持续推动这一“中国牛奶世界品质”的代表走向国际,展现中国品牌可持续发展实力。
苏州稻香村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立源表示,如何让老字号企业走出发源地、走向更广阔的国内乃至国际市场,是行业面临的共性挑战。作为老字号创新发展的标杆,苏州稻香村兼顾国潮文化与健康理念,推动苏式、广式等月饼及传统糕点创新出海,不仅深受海外华人喜爱,更逐步融入当地主流市场。周立源表示,苏州稻香村愿与全球伙伴在服务贸易中实现共创、共享、共赢,让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爱上中式糕点。
推介释放机遇,多边合作共绘发展蓝图
在全球国家品牌推介环节,多国及地区驻华机构代表聚焦当地产业优势,为中外企业对接搭建桥梁。
亚美尼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卡扎良·科尔伦(Koryun Ghazaryan)介绍,亚美尼亚与中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在多个领域稳步发展。近期,亚美尼亚总理对中国进行重要访问,两国领导人在会晤期间宣布建立两国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这不仅让亚美尼亚与中国的政治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也为双方经济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在经济领域,双方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协议,致力于简化贸易流程、减少市场准入壁垒,并积极开拓电子商务与跨境物流等新兴合作方向,为两国企业创造更丰富的商业机遇。此外,双方也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绿色能源等领域深入探讨合作可能。卡扎良·科尔伦表示,希望借助本次大会向全球展示亚美尼亚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国际资本与产业合作。
中国澳大利亚商会主席冯栢文(Vaughn Barber)表示,澳大利亚成为2025年服贸会主宾国,标志着澳中关系迈入重要里程碑,体现了双方对经济合作、共同繁荣与创新共享的新承诺。澳大利亚国家品牌以卓越、创新和可持续性为核心,在农业、教育、金融服务和清洁技术等领域享有全球声誉。如今,澳中双方正积极拓展服务贸易、知识合作与技术协作,已在钢铁脱碳、医疗合作和高效太阳能技术等领域取得切实进展。未来,他希望两国能够进一步挖掘在数字转型、绿色经济、科研商业化及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共同实现双向共赢与可持续增长。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乔瓦尼(Gianni Di Giovanni)在推介中介绍,欧盟与中国建交50年来,双边贸易额从24亿美元增长至7858亿美元,增幅超过300倍,其中,能源领域始终是最具协同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欧盟与中国在能源转型目标上高度契合,这为双方长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欧洲强于制度设计与前沿创新,中国精于大规模制造与系统集成,这种优势互补有助于让中欧合作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稳定器”和“加速器”。乔瓦尼期待,未来双方不断深化在绿色技术、碳市场对接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同开启能源合作新篇章。
加中贸易理事会首席代表裴大卫(David Perez-Des Rosiers)围绕加拿大国家品牌所代表的“优质、正宗、可靠”展开推介。他表示,加中两国拥有长期经贸关系,中国是加拿大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尽管加拿大对中国出口额占比不足5%,但在农产品食品、服务业、消费品等领域,双方合作潜力巨大。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加拿大品牌在食品饮料、冬季服饰、生活方式、健康产品等领域拥有较高的认可度。他建议,加拿大企业应通过跨境电商深化在中国的本土化运营。同时,欢迎中国企业赴加寻找发展机遇。
中国意大利商会秘书长柯思潭(Fabrizio Costa)表示,意大利与中国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中国意大利商会自1991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搭建两国经贸合作的坚实桥梁。意大利不仅以设计、食品等领域闻名,在先进制造、生命科学、可持续技术等方面也具备尖端创新能力。中国意大利商会作为连接双方企业的桥梁,将通过“声音与倡导”“知识与洞察”“连接与社区”“机遇与增长”四大支柱,为两国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提供支持,推动两国品牌共同发展。
共话全球化路径,共探品牌发展新方向
在以“品牌与全球化发展”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中外嘉宾围绕全球化挑战、数智化赋能、本土化策略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论坛由摩洛哥中国智库顾问托马(Alkhalloufi Toumert)主持。
埃尼中国董事会主席、埃尼能源(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埃尼集团执行副总裁乔瓦尼(Gianni Di Giovanni)介绍,埃尼致力于将技术与责任相结合,以数字化为核心驱动力,不断推动绿色能源转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运输燃料市场与废弃食用油生产国,是埃尼至关重要的合作伙伴,双方在生物燃料规模化和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拥有广阔合作前景。埃尼也期待能通过提供低碳生物燃料和可验证数字链,与中国及全球伙伴共建可持续未来。
瑞士商会董事、瑞士创新产业园首席代表孙科介绍,瑞士在全球创新领域名列前茅,瑞士创新产业园长期致力于为企业打造顶尖研发和科技合作空间。2019年瑞士创新产业园中国办公室在北京设立以来,不仅与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开展合作,还在健康与生命科学、高端智能制造、移动出行、清洁能源与环保等领域积极探索与中国出海企业的研发合作。借助此次大会,瑞士创新产业园希望进一步拓展多层次国际合作,助力企业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品牌全球影响力与科技创新水平,为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海外销售总监张亚韬分享了中国科技品牌的全球化经验。他介绍,公司专注于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自主研发的产品不仅已在能源、应急、工业等领域落地应用,还成功进入新加坡等海外市场,为当地国家电网提供巡检服务。在品牌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公司十分注重技术创新与本土化合作,这为中国科技品牌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中国业务负责合伙人李瑶从专业服务机构的视角分享了其对品牌全球化的见解。在她看来,全球品牌的核心不仅仅在于公司规模,更在于信任与声誉。毕马威始终致力于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高品质服务,以此巩固其品牌形象。她强调,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积极融入多元文化,并在当地打造既深谙客户需求又深刻理解全球标准的专业化团队。李瑶认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把“自上而下”的战略决心和“自下而上”的员工行动结合起来,并将其深度融入日常品牌建设和运营实践。
瑞士瑞妍中国区总裁孙亚宏结合品牌实践,深入探讨了可持续发展对奢侈品行业的重要意义。她介绍,瑞妍在持续推进环保举措、切实履行环保承诺之后,业绩不断增长。这一结果打破了“奢侈品与可持续性难以兼得”的业界固有认知,也反映出坚持品牌价值、主动落实环保承诺,不但能够强化品牌形象,更能赢得市场的广泛认同,最终达成商业价值与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的双赢局面。
在区域经济与全球化的中国推介环节,湖南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周剀分享了区域品牌建设成果与合作机遇。他表示,品牌经济对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区域品牌形象具有深远意义。长沙作为中部活力之城,经济稳健、文旅资源丰富,在产业与科技创新领域也展现出强大实力。身为国家级园区,望城经济开发区依托优越的区位、完善的交通和开放的平台,形成了智能终端、绿色食品、新材料等产业集群,以“省心省时省钱”的营商环境和全方位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高效支持与合作空间。他期待,未来更多企业家能够投资长沙、投资望城,共同把握发展机遇,实现合作共赢。
大会尾声,尼尔森IQ(NielsenIQ)与全国商报联合会联合发布了《2025全球品牌发展趋势报告》,为行业提供前瞻性指引。尼尔森IQ中国公司高级总监刘晓辉介绍,该报告主要提出了“品牌影响力由可信度、连接度与能力构成”“服务中心经理成新底层地形”“规则与数据决定市场进入效率”三大观点。这些观点又能被进一步拆解为五大趋势,即多中心全球化成为常态、软实力与本地相关性共同驱动品牌信任、AI显著提升营销效率与透明度、政策合规与数据互认决定市场进入效率,以及可持续与信任治理从“加分项”转变为市场准入硬标准。刘晓辉强调,品牌需以信任为桥梁、以规则为中轴、以可持续为目标,方能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实现长期价值。
从数智赋能到绿色转型,从单边竞争到多边共赢,2025全球品牌经济大会以“向远、向深、向融”为锚点,为全球品牌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未来,随着中外品牌在技术、市场、文化领域的深度融合,全球品牌经济将迈向更开放、更包容、更可持续的新未来。(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