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投研资讯
(来源:万得基金)
投向领域扩围,多地专项债券注入政府投资基金
公募机构大力布局增强指数型基金
明星基金经理“以老带新”刘格菘最新调仓曝光
高盛:对冲基金对中国的毛头寸达到两年来新高
第二批科创债ETF正式获批 “花落”14家基金公司
美韩就3500亿美元投资基金细节陷入僵局
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占比首超美债
1. 投向领域扩围,多地专项债券注入政府投资基金。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份(含兵团)披露了9月份地方债发行计划,拟发行规模约7771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计划发行规模460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多地拟将专项债投向领域扩大至政府投资基金。业内人士表示,这是财政资金的一次创新尝试,将专项债投向扩大至政府投资基金或有助于提高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拓宽政府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更好助力地方产业升级。
2. 公募机构大力布局增强指数型基金。在近年被动产品大发展的背景下,“进可攻退可守”的增强指数型基金得到了公募机构的青睐,众多基金公司今年以来加大了对该类产品的布局力度。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发行的增强指数型基金数量已破百,超过2024年和2023年的全年新发数量。在业绩方面,部分增强指数型基金取得了良好的超额收益,人气激增。
3. 明星基金经理“以老带新”!刘格菘最新调仓曝光。广发基金公告称,刘格菘将不再管理广发多元新兴股票基金。刘格菘于今日卸任该产品,广发多元新兴股票基金成为周智硕独立管理的首只基金。过去六年间,刘格菘、傅友兴、李耀柱、唐晓斌等一拖多的老将,也多次出现“以老带新”给新选手交钥匙的现象。目前,刘格菘所管基金产品的总规模仍超300亿,其中广发行业严选、广发双擎升级为代表作,投资偏好开始更加多元化。根据其8月底发布的2025年中期报告,刘格菘一方面开始南下布局港股市场,另一方面则开始在仓位中突出新经济、互联网公司、新消费的比重。
4. 高盛:对冲基金对中国的毛头寸达到两年来新高。高盛主经纪商(Prime Services)数据显示,全球对冲基金对亚洲股票市场风险偏好连续4个月高企。8月,全球对冲基金对中国股市(包括A股和港股)的净买入量为自2024年9月以来的新高。高盛主经纪商平台观测到的数据显示,8月,全球对冲基金的中国股票仓位上升76个基点,至两年来的高点。
5. 第二批科创债ETF正式获批 “花落”14家基金公司。第二批科创债ETF正式获批,“花落”14家基金公司。从具体跟踪指数看,10只科创债ETF将跟踪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3只跟踪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1只跟踪深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科创债ETF的推出,填补了公募基金在“科技金融”债基领域的空白。随着科创债逐步扩容以及科创债ETF运作日渐成熟,科创债ETF的市场活跃度将进一步提升,该类型产品有望获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
1. 美韩就3500亿美元投资基金细节陷入僵局,韩国不接受以日本协议为模板。美韩在3500亿美元投资基金的细节上陷入僵局,这项基金是两国更广泛贸易协议的一部分。韩国总统府政策室长Kim Yong-beom表示,首尔不能接受以日本5500亿美元投资承诺的机制为模板,因为韩国和日本的经济规模以及对外汇的市场的潜在影响都不一样。Kim称,如果没有达成协议,“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项目将难以启动。这个规模3500亿美元的基金是贸易协议的核心支柱,但两国在该基金的运作方式上仍存在分歧。
2. 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占比首超美债。全球央行储备格局将迎来里程碑式巨变!资管机构Crescat Capital宏观策略师塔维·科斯塔近日发布一组数据显示,除美联储外,全球央行储备中黄金占比自1996年以来首次超越美国国债。这宣告了黄金正式登顶全球央行储备资产。
最近一周(2025年9月8日至9月13日),全球主要股指显著走强。A股市场方面,上证指数上涨1.52%,深证成指上涨2.65%,沪深300指数表现稳健,上涨1.38%。中证500表现亮眼,本周累计涨幅达3.38%。港股市场也表现强劲,恒生指数本周累计上涨3.82%,创下阶段性新高。值得关注的是,外资青睐中国市场的趋势愈发明显,MSCI中国A股本周上涨1.90%。综合来看,本周股市受到资金驱动和政策支持,呈现全面上涨的良好态势。
注:统计区间2025/9/8-2025/9/13
最近一周(2025年9月8日至9月13日),中国国债收益率涨跌分化表现。具体来看,1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0.41个基点,累计涨幅显著;5年期国债收益率小幅走高0.18个基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幅度更大,达4.10个基点,显示长端国债调整压力较大。对比海外市场,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下挫,单周下跌4.00个基点,年初至今累计大幅下跌52.00个基点,体现了投资者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升温。整体来看,本周中国债市呈现短期平稳、长期承压的特征,而美国债市继续维持宽松预期。
注
:统计区间2025/9/8-2025/9/13
最近一周(2025年9月8日至9月13日),万得基金市场各板块表现分化。其中,万得全基指数上涨1.17%,万得股票型基金总指数表现抢眼,累计上涨2.15%,年初至今涨幅达26.64%;万得混合型基金总指数也累计上涨1.94%。债券型基金表现较为平稳,总指数仅小幅下跌0.06%。此外,偏股型与混合型基金成为市场关注热点,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本周上涨2.40%,创下年内累计涨幅30.58%的佳绩;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本周上涨2.13%。总体来看,权益类基金受市场热捧,而债券型基金表现相对低迷。
最近一周(2025年9月8日至9月13日),商品市场涨跌分化。贵金属市场表现强势,COMEX黄金本周上涨0.75%,累计年初至今涨幅达39.37%;COMEX白银表现更为突出,本周大涨2.71%,年内涨幅达45.95%。能源市场方面,国际油价持续反弹,ICE布油本周累计上涨2.11%。外汇方面,美元兑人民币(CFETS)和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本周分别下跌0.22%、0.04%,美元指数也小幅下挫0.12%。整体来看,大宗商品市场在贵金属和能源品种的强势带动下保持活跃,外汇市场趋稳。
注:统计区间2025/
9/8-2025/9/13
最近一周(2025年9月8日至9月13日),银行理财市场发行类型结构以固收类和纯债理财产品为主导。固收+型基金新发产品数量为342只,占发行总数的55.70%,规模达469.35亿元,占比81.01%。其次,纯债固收型产品新发数量为99只,占比16.12%,规模为101.59亿元,占比17.53%。现金管理类产品数量虽然较少,但流动性较强,显示出较高市场需求。总体上,低风险理财产品符合当前稳健投资需求。
注:
新发规模根据理财产品募集公告统计,部分产品未披露
最近一周(2025年9月8日至9月13日),银行理财子公司依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表现十分强劲。银行理财子公司本周新发行产品共计461只,占比75.08%;发行规模达到556.56亿元,占比高达96.07%。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产品数量占比分别为13.84%和10.91%,在规模上则分别占比2.08%和1.85%。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周仅发行1只理财产品。整体来看,理财子公司借助专业化管理优势,继续在市场份额中保持绝对领先地位。
注:
新发规模根据理财产品募集公告统计,部分产品未披露
基于具体收益数据,本周不同理财公司表现出色。其中,贝莱德建信理财月收益中位数达3.69%,位居行业领先位置;施罗德交银理财等外资背景理财子公司表现稳定,平均收益超3.26%。此外,中邮理财、建信理财分别在个人养老金理财和混合策略理财产品领域实现新突破。国有大型银行理财公司依然保持较强的投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中低风险产品收益表现更加稳健,符合各类投资者需求。
注:
统计新发产品比较基准上下限中值的分布情况,非数值型基准产品不统计
美国银行全球基金经理调查将于下周发布,该行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特尼特警告称,此份调查可能会显示市场存在极端看涨情绪 —— 而这种情绪往往是预示市场即将反转的有效逆向指标。
考虑到美股三大股指本周齐创历史高点,这种看涨热情看似合乎逻辑。哈特尼特认为,若机构现金持仓比例降至3.7%以下、股票配置比例从超配14%飙升至30%,同时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那么美国银行的专属交易模型可能会发出警报。
哈特尼特在其每周资金流向报告中写道,金融股上涨、利率敏感型股票走高以及信贷利差收窄(即美国企业债券利率接近国债利率),这一系列现象表明,投资者目前对美联储的利率决策持 “信任” 态度,认为美联储能作出正确判断。
哈特尼特将当前投资者的心态总结为:“在明年春季开始担忧中期选举之前,我会一直做多股票。” 作为佐证,他援引美国银行私人客户的数据称,目前这些客户投资组合中股票配置比例达64.2%,为2022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银行策略团队还关注到其他重要趋势:黄金因具备对冲通胀的特性,资金流入再次激增。截至周三的一周内,黄金基金吸纳资金34亿美元,创下历史第四大单周流入规模。美国价值股近期相对大盘股表现强劲,同期也获得新的资金注入,吸引5亿美元资金流入。
哈特尼特认为,21世纪20年代出现了新的投资思潮 -“ABD”(Anything But the Dollar,即 “除美元外皆可投”),但人工智能主题仍将保持热度。这一观点的佐证之一是,他发现过去两年间,超大规模科技企业(hyperscaler)的资本支出占现金流的比例已翻倍至72%。
哈特尼特提出了另一个投资概念 “BIG”,分别代表债券(Bonds)、国际资产(International assets)和黄金(Gold)。目前,他在很大程度上仍坚持这一 “三重配置” 策略,主张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将降至4%附近。这一观点也是其 “杠铃式” 风险配置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该策略下,投资者同时进行高风险与保守型投资,避开介于两者之间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