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市场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19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们集体出手,短短一个月就砸下80多亿真金白银增持自家股票。长江电力40亿、茅台30亿…这阵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搞什么促销活动呢!
说实话,我第一眼看到这新闻的时候也挺纳闷的。你说这些大佬们为啥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大举增持?是钱多得没处花了,还是嗅到了什么我们普通散户闻不到的味道?
一、大股东们的"钞能力"游戏
仔细研究这份增持名单,我发现几个特别有意思的点:
首先,这些被增持的公司清一色都是业绩稳健的"优等生"。17家上半年盈利,6家净利润超10亿,茅台这种就不用说了,连道道全这种不太起眼的公司都能实现563%的净利增长。这说明什么?说明大股东们也不是傻子,人家掏钱是有讲究的。
其次,银行居然还专门给这些公司开了"增持贷"。茅台拿了农行27个亿的授信额度,最长可以分36个月慢慢还。这待遇,啧啧…我寻思着要是我们小散去银行贷款说要炒股,估计连门都进不去吧?
最让我在意的是这些公司的分红记录。茅台连续分红十几年,股息率3.48%;浙农股份3.18%…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公司是真有钱!不是那种靠讲故事圈钱的"PPT公司"。
二、震荡背后的财富密码
但是!重点来了!你以为跟着大股东买就万事大吉了?Too young too simple!
我这些年观察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越是好股票,越喜欢玩"过山车"。今天涨停明天跌停,搞得跟蹦极似的。为啥?因为主力机构要解决两个头疼的问题:
第一是跟风盘太多。大家都看好一只股票的时候,股价是上去了,但主力反而不好操作了——船大难掉头啊!
第二是获利盘太多。涨得多了自然有人想落袋为安,这些人随时可能变成砸盘的力量。
那怎么办呢?聪明的机构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洗盘!说白了就是故意把股价打下来,让那些意志不坚定的散户吓得赶紧跑路。等洗得差不多了,再一把拉起来。
这不就是典型的"欲擒故纵"吗?但你还别说,这招百试百灵!
三、揭开机构震仓的神秘面纱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了:那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是洗盘结束的信号呢?
给大家看个活生生的例子:
光看走势图是不是觉得这股票废了?上蹿下跳的像个神经病一样。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
看到那些蓝色柱体了吗?这就是典型的「机构震仓」行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机构一边在打压股价吓唬散户,一边又在偷偷吸筹。
而且你发现没有?这种震仓往往不止一次。就像下面这张图显示的:
三次震仓之后直接起飞!这说明什么?说明机构的每一次震仓都是有目的的!他们不是在玩俄罗斯轮盘赌,而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PS2:
「全景k线」数据是将:机构库存、空头回补、资金交点、强力回补、强力回吐等共计五个数据,用不同颜色映射到对应的K线中,态进行映射。样,观察市场,能够更直观、更全面、更系统。
四、从茅台看主力的操盘艺术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茅台这次的30亿增持计划。表面上看是大股东看好公司前景对吧?
但你想过没有:为什么偏偏是现在?为什么不是去年股价低的时候?为什么不是等明年?
我告诉你吧:这就是典型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大股东高调宣布增持吸引市场关注的同时,主力资金正好可以借机完成调仓换股。
不信你看:
同样的套路在不同的股票上反复上演!拉升前必有震仓,"巧合"得让人不得不服!
回到开头的新闻:19家公司80亿增持确实是个大利好。但我想说的是:利好从来都不是天上掉馅饼那么简单!
就像我常跟朋友们说的:在这个市场上,「知道钱往哪里去」很重要,「知道钱是怎么去的」更重要!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