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个简单的事,之前接手了一个咨询项目,是广东的一家科技企业。前几天对方发过来一个图片甚是欣慰,因为当时他们的销售团队压力大,业绩也不好,推销方式越来越吃力。老板也意识到,必须得转变过去那种硬推销的模式找我寻求办法。
记得我刚到那参加第一次销售会议时,团队里怨声一片。有的说客户总比价,有的说产品太类似,还有抱怨折扣给得不够。听起来价格好像是主要问题。等到我真正跟着他们的人去了下面市场,才发现根本症结不在这儿。
我在店里看到一个年轻销售接待顾客的样子很让人失望。一客户在货架前看了好久,明显对几款产品有兴趣。但那小伙窝在角落一直低头玩手机,直到客户主动找他,他才慢悠悠走过去。
他张就说:“这是新款,价格高,不打折。其他的可以打9折,要不要看看便宜的?”这话一说,顾客马上皱起了眉,表情尴尬——听起来好像嫌人家买不起似的。
顾客说:“我先了解一下这款。”
销售直接打断他:“要了解的话最好实际体验,不过体验得预约。今天能定下来吗?”
这么急着要成交,谁听了都不舒服。后来顾客又问产品功能,销售就像背书一样念参数,根本不管别人听不听得懂。
顾客又多问了一句,销售却很不耐烦:“这些参数牌子上都有,你自己看吧。”
结果不到五分钟,顾客一句话没说就走了。说真的,这位销售几乎把销售沟通里的毛病犯了个遍——瞎猜客户需求、随便打断人家说话、没耐心,还只会机械念答案。这种完全不顾客户感受的做法,不光这次没做成,也可能彻底丢这个潜在客户。我跟着他们的小杨跑了好几个门店,发现这种情况在各个店里都挺普遍,问题还挺严重。
“销售的本质,其实是人和人之间建立连接。”——李力刚经典语录
发现了“病”,那就要给出“药”,我们马上做了对应的计划。接着用了一些其他改进措施,过了一段时间,团队给我发了一段现场视频。视频里,一位年纪大的顾客正仔细看产品,店里的销售看到了,马上笑着走过去问:“您好,这款最近买的人不少,需要我给您详细说说吗?”就这一句简单的话,既表示了关心,又愿意详细解释。
聊完后,这位顾客不仅认真听了介绍,还多买了配件。团队的人跟我说,他们发现,当顾客觉得被重视时,更愿意打开话匣子,买东西也更痛快。
这次他们发来了图片,图片是个统计数据,3个月时间,客户成交率和回头率涨了很多,客户满意也高了。其实卖东西,最重要的不是便宜多少,是让顾客觉得“被重视”。就像广东做生意的人,见面叫“靓仔”“靓妹”,一认识就给好听的称呼——这种尊重和赞美的方式,让人开心,慢慢就建立了信任。
方案里还可以搭配别的办法。如“先试用再买”,可以免费试三天。结果买的人比同行多很多;定价里把产品分“基础版”“专业版”“旗舰版”三档。这样不同需要的人都能找到合适的,选起来简单,更快做决定——手机行业都这么做。而在成交时送东西就很重要了,送额外好处能帮着下单。比如买主机送定制配件,虽然贵一点,但买的人多了。这说明,让顾客觉得“划算”,比便宜一点更重要。
这些做法有个共同点:人都希望被重视。好的销售不是硬推产品,而是服务更贴心,让顾客感觉比预期好。
不过这种改变不是马上能做到的。公司要改文化,销售也要换思路。不只是学技巧,是想法的大变化。
最后啰嗦一句,卖东西关键是把人当人。数据、策略、技巧有用,但交易最重要的是信任。信任从一声你好、一个笑、认真听别人说话开始。
<原创与免责声明>
文中案例、人物和对话及事件情节均为虚构创作,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针对任何企业或个人;
本文原创内容版权归属©[李力刚],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抄袭或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