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9月8日,企查查APP显示,荆门格林循环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彭涛,由格林美控股公司江西格林循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主要经营范围包含: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稀有稀土金属冶炼;常用有色金属冶炼;固体废物治理;新型金属功能材料销售等。
而此时,正值格林美上市前夜。
8月24日,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计划开启“A+H”双融资模式,公司已于8月21日召开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赴港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系列议案,正式启动H股上市筹划工作。
格林美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深圳,主营业务为新能源材料制造与城市矿山开采,形成了“电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电池包再造—新能源汽车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公司在国内率先提出“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产业理念,积极构建废旧电池与钴镍钨稀有金属废物回收利用的核心技术体系,目前已在全球建成十六大循环产业园。
2025年上半年,在严峻复杂的全球环境中,格林美实现营业收入175.61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13.9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48亿元,同比增长9.69%。
其中,关键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4.67亿元,同比增长2.56%,占总销售规模的36.83%;动力锂电池循环利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67亿元,同比增长0.54%,占比总销售规模的4.93%;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2.26亿元,同比增长0.56%,占比总销售规模的58.24%。
早在2010年,格林美在深交所挂牌上市,2022年在瑞士交易所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而此次赴港上市,格林美在公告中表示,这主要是为了满足公司全球化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更好地借助国际资本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助力公司可持续发展及管理。
截至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3140万辆,动力电池退役量逐年攀升。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对锂、钴、镍、锰的需求将分别达到2.46万吨、2.85万吨、7.10万吨和4.17万吨,而可通过回收利用的资源量将分别约占相应需求量的58%、62%、70%和42%。处于动力电池回收第一梯队的格林美,面临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