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解读一家上市企业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未来,解读上市公司,分析投资价值(股万0.85,ichuang001)
今天我们来看博力威,从公司主营业务、财务数据、资本市场等方面进行解析。
9月8日,A股锂电池板块表现活跃,博力威强势涨停,收盘价41.42元,涨幅19.99%。
这家国内首家以两轮车锂电池为主业的A股上市公司,已经从年初的低迷中走出,迎来了业绩与市场的双重认可。
博力威成立于2006年,专注于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与销售,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安全、高效、绿色的能源解决方案。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轻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类电池三大领域,广泛应用于电动交通工具、智能家居、便携式能源、工业设备等行业。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博力威在东莞设有三个基地:一个10万平方的总部基地,一个4万多平方的轻型电池组制造基地,以及一个120亩的电芯研发制造基地。
公司在香港、欧洲、印尼等地设立了子公司和全球服务网络,集团员工超过2000人。
博力威的发展历程堪称一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教科书。2006年,张志平创办公司,初涉笔记本电池的售后市场等细分领域。
2010年,公司从深圳迁至东莞,这一决策成为博力威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当时,博力威已占领了国内笔记本电池二级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成为笔记本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
2010年左右,张志平敏锐洞察到笔记本锂电池市场空间已逼近“天花板”,决心换细分赛道,迈出“第二条腿”,开始跻身两轮电动车锂电池赛道。
2016年是博力威技术突破的关键年份。公司组建研发中心及动力电池事业部,招募了上百名研发人员,经历多次测试失败,完成13次综合技术改进和材料升级,最终成功申报防蔓延技术专利。
2017年,博力威收购凯德新能源,实现了从锂离子电池组制造到电芯生产的后向一体化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制造体系。
2021年6月11日,博力威作为第64家上市莞企,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国内首家以两轮车锂电池为主业的A股上市公司。
博力威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45亿元,同比上升62.2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01.71万元,相较于2024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同比增加超过259.56%。
公司的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25年中报毛利率为18.45%,同比增长13.2%;净利率为2.62%,同比增幅达196.32%。
按产品分类,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收入为6.22亿元,占总收入46.21%;储能电池收入为2.38亿元,占比17.72%;消费电子类电池收入为2.95亿元,占比21.91%。
2025年一季度,公司已经展现出复苏迹象,实现营业总收入6.20亿元,同比增长73.36%,净利润1263.56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博力威9月8日的涨停并非偶然,而是多项利好因素共同催化的结果。
首先是政策面的强力支撑。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出支持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
这一政策推出正值锂电设备行业即将迎来固态电池专项中期审查与电池厂和整车厂中试线招标的关键节点,行业有望在政策催化下发展进一步加速。
其次是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突破。公司在半固态/固态电池领域已进行前瞻性、系统性的技术战略布局,并与中南大学建立长期合作。
目前,博力威在硫化物和氧化物固态电解质上均有布局,在电极—电解质界面优化及一体化集成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第三是业绩基本面的显著改善。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2.25%,净利润扭亏为盈,储能业务收入同比激增442.12%,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公司对储能客户出货量增加,在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38亿元;消费类电子电池板块则开拓了清洁电器电池、BBU、机器人等新的应用场景。
第四是两轮换电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快速切入两轮车换电赛道并与共享换电头部客户深度合作,换电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同时欧洲电踏车市场修复拉动电动两轮车出货量增长。
博力威的涨停只是开始而非终点。随着全球电动两轮车“油改电”进程加速,储能市场需求爆发,以及全固态电池产业化临近,这家技术底蕴深厚的锂电企业正迎来新一轮成长周期。
政策扶持、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的三重共振,创造了博力威未来发展的“黄金窗口期”。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