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轻松健康集团整体业务的下滑态势,根源在于获客难度的持续攀升。截至2024年9月30日,该集团注册用户数量虽达1.68亿名,但活跃用户数量却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急剧减少2050万名,仅余5000万名,在总用户数量中的占比仅为29.76%。
近日,据港交所披露信息显示,轻松健康集团首次公开发行(IPO)申请状态已变更为"失效"。其自2025年1月28日正式递交招股书以来,历经七个月审慎评估后仍未能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此次IPO受阻,不仅折射出当前资本市场对互联网健康保障企业的估值重构,也暴露出该领域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挑战。
图片来源于:披露易-HKEXnews
轻松筹遭剥离,客户导流或存续
资料显示,轻松健康集团前身为2014年成立的大病筹款平台轻松筹,其发展历程中曾获IDG资本、阳光保险集团、德同资本、道生资本及腾讯等顶级投资机构的多轮融资,资本背景堪称豪华。
与此同时,其创始人兼董事长杨胤的履历亦十分丰富,兼具魄力与个人魅力。大学毕业后,杨胤曾就职于IDG。上世纪末,其毅然离职创业,创立了Popmap公司,并成功将公司股份出售给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实现了创业初期的资本积累。随后,杨胤加入IBM,负责互联网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2002年,杨胤重返IDG,并在创办轻松筹前,担任IDG中国副总裁兼IDG会展集团总经理一职。
注:以上人物系 轻松健康集团董事长 杨胤
根据招股书披露,杨胤通过全资控股的QingSongChou Holdings Corporation持有轻松健康集团23.93%股份,为公司单一最大股东。此外,其通过与部分机构投资者签署投票权委托协议,实际掌控的表决权比例达38.94%。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轻松健康集团的IPO进程已悄然按下暂停键。未来能否重振旗鼓尚不明朗,但关于其IPO受阻的原因,或许可从当前局势中窥见一二。
作为一家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外资企业,轻松健康集团在中国市场运营时,需严格遵循《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相关规定。该政策明确划定了外资禁止或限制进入的领域,其中就包括个人求助服务,特别是大病众筹等敏感业务。为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轻松健康集团不得不进行业务重组,将作为关键流量入口的轻松筹从上市主体中剥离。
事实上,轻松健康集团此次业务重组的决策,或许也深受水滴筹IPO的影响。水滴筹在2021年启动上市进程时,曾因其采用“公益引流、商业变现”的运营模式而引发舆论风波。股价继而在上市后遭遇重挫,从发行价的12美元一路下滑至如今的1.77美元,市值蒸发幅度超过80%。
值得关注的是,即便轻松筹业务已完成分拆,其当前页面所具备的导流获客功能,或许并未因此而彻底中断。用户通过“个人中心 - 我的保单”路径,仍可跳转至轻松保的业务界面。此外,轻松健康集团在招股书中提到:“我们亦透过与一家提供疾病筹款服务的业务合作伙伴展开合作,以获取用户流量,此类用户通常对健康及保险服务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至于这个合作伙伴是否就是轻松筹,尚未有确切信息予以证实。
图片来源于:轻松健康集团招股书
盈利能力弱化,投诉纠纷尚存
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九个月,轻松健康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94亿元、4.90亿元及6.43亿元,但同期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49亿元、1.47亿元及7660万元,出现典型的增收不增利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该集团综合毛利率由2022年的82.6%持续下滑至2023年的79.9%,2024年前三季度更骤降至43.4%,反映出整体盈利能力显著弱化,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在剥离轻松筹后,轻松健康集团当前主营业务聚焦于健康服务与保险服务两大板块。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健康服务业务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分别达5977.7万元、1.55亿元及3.98亿元,占集团总营收比重由15.2%大幅提升至61.8%。
然而,该业务板块的盈利能力却呈现断崖式下跌,毛利率从2022年的96.9%骤降至2023年的64.9%,2024年前三季度进一步下滑至20.3%。这一趋势表明,轻松健康服务业务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其盈利质量与可持续性正面临考验,未来增长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轻松保险业务也正面临经营压力。据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年化保费总额仅为8亿元,相较于2022年全年的13亿元出现大幅下滑;同期交付的保单数量也从2022年的200万份锐减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100万份,业务规模呈现明显收缩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5年8月28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轻松保的投诉累计高达1778条。投诉内容主要聚焦于未经客户同意擅自扣费、违规套取用户个人信息等行为。此外,部分用户反馈,在使用轻松筹平台为患病儿童进行捐款时,会收到轻松保的推广信息。这一现象似乎与前文提及的轻松健康集团可能通过轻松筹实现导流获客的运营策略形成相互印证。
图片来源于:黑猫投诉
事实上,轻松健康集团整体业务的下滑态势,根源在于获客难度的持续攀升。截至2024年9月30日,该集团注册用户数量虽达1.68亿名,但活跃用户数量却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急剧减少2050万名,仅余5000万名,在总用户数量中的占比仅为29.76%。
然而,2024年前三季度,轻松健康集团的销售及营销支出却进一步攀升至1.1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3%。尽管集团在市场推广方面投入了海量资源,但这种高投入策略并未换来用户数量的相应增长,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
综合审视当前局面,业务剥离后的轻松健康虽然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却不得不直面用户增长乏力与商业模式转型的双重挑战。在流量红利逐渐消退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将在公益场景中积累的用户转化为日常健康服务的付费用户,或将成为轻松健康集团未来亟待攻克的关键难题。从长远视角来看,其上市之路依旧充满变数,任重而道远。
作者 | 王昊宇
编辑 | 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