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行业分析报告,德国工业正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六月三十日,德国工业就业总人数降至五百四十二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百分之二点一,这意味着在过去一年中约有十一点四万个工作岗位消失。与二零一九年疫情前相比,德国工业就业人数减少约二十四点五万,降幅达百分之四点三。
德国汽车行业成为受影响最严重的领域。在过去一年中,该行业共削减五点一五万个工作岗位,占总就业人数的百分之七,裁员规模居各工业部门之首。业内人士指出,销售低迷、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以及向电动汽车转型的压力,都是导致德国汽车行业就业形势恶化的关键因素。
工业整体表现同样不容乐观。今年第二季度,德国工业营业额出现百分之二点一的下滑,这已经是连续第八个季度下降。除电气行业外,所有主要工业部门都呈现下滑趋势。汽车行业营业额下降百分之一点六,反映出行业整体面临的挑战。
多重因素共同制约着德国工业的发展。能源价格高企、国内需求疲软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都给企业带来压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美国关税政策相关的贸易风险上升对德国工业造成明显冲击。专家表示,对美国出口大幅下降最近严重影响了德国工业的运营状况。
面对这些挑战,多家知名企业已经采取应对措施。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等汽车制造商,以及博世、大陆集团和采埃孚等供应商都宣布了成本削减计划。保时捷甚至考虑基本停止其电池企业Cellforce的生产业务。
机械工程和金属行业也未能幸免。过去一年中,德国机械工程行业裁员一点七万人,金属生产行业裁员一点二万人。相对而言,化学和制药行业的就业情况较为稳定。
这场工业危机引发了关于德国商业环境的广泛讨论。虽然从长期来看,截至去年年底的十年间,德国工业就业人数仍比二零一四年增长百分之三点五,但近期趋势令人担忧。专家预测,由于成本削减计划的实施通常存在滞后效应,工业岗位减少的趋势可能还会持续。
德国就业市场的变化对年轻求职者产生直接影响。数据显示,汽车和机械工程行业招聘的毕业生人数较前几年明显减少。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面临挑战,许多人可能需要重新规划职业方向。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大学毕业生失业率上升,这在德国劳动力市场中是相当长时期以来未曾出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