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个月,唯一与川普对抗的发达国家——加拿大,开始向美国妥协,这一发展符合此前的预判。加拿大政府宣布取消针对美国商品的多项报复性关税,尽管对美国汽车、钢铁和铝产品的关税将继续保持暂时状态。总理卡尼指出,这些举措是响应美国对加拿大商品降税的一部分。
自特朗普实施新的经贸政策以来,加拿大一直是唯一敢于直接挑战美国的发达国家。其他发达国家大多选择了妥协。自8月1日起,特朗普对加拿大实施了35%的关税,这一税率是其他发达国家所面临的两倍之多,而其他国家的关税普遍为15%。加拿大的立场之硬,背后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加拿大在全球高端商品的转口和落地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美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仅次于墨西哥(后者主要提供中低端商品)。另一方面,特朗普显然觊觎加拿大全球第二大的石油储量,此外,他还希望将加拿大完全纳入美国的版图。
在这种复杂的经济和政治压力下,加拿大卡尼政府曾试图与特朗普硬碰硬,但仅仅一个月后,政府就开始转变策略,做出了妥协。为何如此?很简单,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每一个民主政府的背后,都有着来自人民的巨大期望和利益驱动。就像巴西一样,尽管对美国强硬,但其最大出口国是中国,远非美国。如果巴西主要出口对象是美国,恐怕它也很难坚持到底。
所以,能在这场博弈中继续抗争、并保持独立的是那些已经掌握绝对控制权的国家和集团。加拿大卡尼政府在强大压力下作出了让步,而特朗普似乎并未满足于此,他可能会继续加大对加拿大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压力,甚至通过经济手段促使民众思考是否应该成为美国的一部分。
至于未来的动向,特朗普显然不会轻易放过加拿大。特定的关税政策和贸易战略可能会持续施压,直到他实现自己的目标,即将加拿大彻底纳入美国的经济圈,甚至成为美国的一个州。我的判断是,在特朗普的总统任期内(2028年底之前),加拿大成为美国一部分的可能性超过60%。
从经济角度来看,特朗普的策略是让墨西哥成为美国中低端商品的生产基地,而加拿大则转变为中高端商品的主要供应来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特朗普还计划进一步清理南美,尤其是通过阿根廷作为典范来推进其他国家的经济模式。
而在中东,黎巴嫩的最新动态也值得关注。8月7日,黎巴嫩政府在内阁会议中批准了一项决定,解除黎巴嫩真主党的武装。这一决定标志着黎巴嫩政府正式将真主党视为非法组织,计划逐步解除所有武装势力,确保黎巴嫩政府对全境武器的独占管理。这一转变得益于以色列的持续打击以及黎巴嫩内部力量的调整。真主党曾依托什叶派的支持,在黎巴嫩内政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以色列的压力加大,真主党已渐显元气大伤。
2023年,哈马斯攻击以色列之后,黎巴嫩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真主党的武装力量逐步减弱,经过多年外部力量的干预和以色列的军事打击,它已经不再具备昔日的强大势力。以色列与黎巴嫩其他力量的联合,使得真主党在黎巴嫩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日益下降,最终导致了这一历史性决策。
这一事件的进展符合早期的预判,也进一步证明了真主党武装的消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加沙地带的未来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随着哈马斯逐渐失去控制,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组织也趋于沉默,叙利亚的局势也逐步恢复平静,以色列的周边环境已经趋向安稳。
在这个背景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似乎正在为彻底接管加沙做准备,预计将会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未来的局势,尤其是对加沙民众的生活影响,将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在这波变化中,很多问题仍未有定论,未来的局势如何发展,我们只能继续关注并期待更多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