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688585)股价在经历17个交易日1320%的暴涨后,以15%的跌幅开盘,股价重返百元下方。截至收盘,上纬新材股价跌20%,报收88.38元/股,市值356.49亿元。
自7月9日至8月5日这17个交易日内,上纬新材的股价累计上涨1320.05%,其中,收获了12个20%涨停板,对应市值由31.38亿元快速飙升至410.14亿元,成为年内A股首只涨幅超15倍的股票。然而,在光鲜的涨幅背后,业绩下滑、流通盘失衡与监管持续警示的三重风险正逐渐浮出水面。
股价暴涨与基本面严重脱节
上纬新材的主营业务为环保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的研发生产,这一业务结构在过去五年保持稳定。
然而,其近期股价的暴涨,与其实际经营状况形成鲜明对比。根据8月4日上纬新材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7.84亿元,同比增长12.5%,但归母净利润仅2990万元,同比下滑32.91%,扣非净利润降幅扩大至37.02%。
业绩下滑主要源于三大因素:海外销售运费及佣金增加约1100万元,二季度新台币兑美元汇率急升11.76%导致的汇兑损失约768万元,以及研发可回收产品检测试验费增加约572万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若按照季度计算,其二季度净利润仅为734.98万元,环比一季度骤降67%,若下半年无法实现3000万元净利润目标,将触发原股东业绩补偿条款。
财务数据的疲软与股价表现形成鲜明反差。其在多次风险提示公告中明确表示,当前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截至8月5日,其市盈率高达502.51倍,远高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最近一个月平均滚动市盈率24.91倍的水平,股价已严重脱离公司基本面。
智元机器人收购引发炒作,流通盘极小助推股价
上纬新材股价暴涨的直接导火索是智元机器人相关公司拟收购其控股权的消息。7月8日,上纬新材公告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及相关主体将通过两步走、至少收购63.62%股份的方式取得公司控股权,交易完成后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邓泰华。
然而,市场对这一收购的过度解读和炒作显然已经远超合理范围。智元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2月,虽已获得10轮融资,估值达150亿元,但其与上纬新材的业务协同性仍停留在概念层面。公司明确表示,收购方不存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纬新材进行资产重组的计划,不存在关于购买或置换资产的重组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上纬新材的股权结构极为特殊,极小的流通盘为股价暴涨提供了条件。上纬新材股的前三大股东SWANCOR萨摩亚、STRATEGIC萨摩亚和金风投控合计持股约85%,意味着外部流通股仅占15%左右,约6200万股,这种袖珍级的流通盘极易被炒作。7月22日至8月5日期间,其股票按外部流通盘计算的换手率平均值高达41%,远超正常水平。
监管多次出手,风险全面暴露
7月30日晚间,上纬新材公告称,为维护投资者利益,公司将就股票交易波动情况进行停牌核查。8月5日,上纬新材复牌再度20%涨停,报收于110.48元,创历史新高,股价突破百元大关,年内涨幅高达1560%,成为2025年A股首只涨幅超15倍的股票。
面对上纬新材股价的非理性暴涨,监管部门已多次采取行动。上交所连续三次点名上纬新材,声明对公司股票进行重点监控,并在8月5日发布通报称,部分投资者在交易该股过程中存在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误导投资者正常交易决策的异常交易行为,已对相关投资者采取暂停账户交易的自律监管措施。
上纬新材自身也已连续11次发布风险提示公告,并于7月31日至8月4日停牌核查3个交易日。8月5日,上纬新材再次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股票价格自2025年7月9日至2025年8月5日累计涨幅为1320.05%,其间多次触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及严重异常波动情形,如未来公司股票价格进一步上涨,公司可能再次向上交所申请连续停牌核查,投资者参与交易可能面临较大风险。
此外,公司控制权变更交易尚需取得上交所的合规性确认意见并办理相关手续,能否最终完成存在不确定性。
截至6日收盘,上纬新材股价跌20%,报收88.38元/股,市值356.49亿元。股价的疯狂终将回归理性,当市场热度褪去,上纬新材能否凭借现有业务支撑400亿市值,抑或成为投机泡沫破灭的典型案例,时间将给出答案。
下一篇:银行业“反内卷”,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