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集团外长会谈与中国稀土管制新政:全球矿产争夺战升级
四国集团外长会议在美国举行,虽然各国背后有着不同的政治算盘和战略目标,但在中国稀土管制问题上,达成了惊人的一致。一个全新的稀土联盟在华盛顿悄然成立,标志着全球稀土竞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中国则作出了29年来的一个重大决策,对《矿产资源法》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修订,进一步巩固了对全球稀土市场的控制权。
这是今年第二次“四方安全对话”,参与国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会议结束后,面对镜头激动地表示:“今天将成为全球战略矿产供应链的分水岭!”这一评论直白地揭示了这场会议的重要性。所谓“四方安全对话”,是指由美日澳印四国组成的战略合作平台,旨在应对中国在亚洲及全球的影响力。此次签署的“关键矿产倡议”旨在减少各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打造一个全球矿产供应链的新生态。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最新报告,中国目前掌控着全球72%的稀土产量,几乎对全球科技、军工和新能源产业形成了绝对话语权。面对这一现状,四国的联合行动并不令人意外,尤其是在全球地缘政治的背景下,政治利益往往决定了合作的方向。如果从纯粹的商业利益角度出发,美国根本无需费力去争取日本和印度的合作,直接与欧洲国家如英国、法国、意大利合作岂不更简单?但在实践中,欧盟已尝试过与美国在稀土领域的合作,却未能取得预期的成果。
尽管四国在稀土议题上达成共识,但在经济贸易上却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日本与美国的贸易争端,至今未能达成最终的关税协议。特朗普曾威胁日本,如果无法达成协议,将会对日本产品征收更高关税。对此,日方谈判代表回应坚决:“绝不牺牲日本农业。”此外,印度虽然同意配合加征对中国钢铁的关税,但对于美国在印巴冲突中的立场仍然心存不满,积怨已久。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关系也面临挑战,特别是在“奥库斯”核潜艇协议上,澳大利亚对于美国国防部的态度感到愤怒。美国曾强迫澳大利亚终止与法国的常规潜艇采购协议,转而购买美国核潜艇,但现在又因自身需求不足,无法按原计划交付核潜艇,这无疑让澳大利亚感到被抛弃。
更为复杂的是,日本与伊朗有着相对友好的关系,印度与俄罗斯也维持着紧密的合作。四国之间的合作本质上是通过中国作为共同的战略竞争对手维系的。四国在多方面的争议和摩擦,使得他们的合作显得更加脆弱。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悄然采取行动应对这一局势。7月1日,北京实施了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这是中国29年来首次对该法进行全面修订。政府将“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写入了立法目的,并首次将稀土、锂矿等关键矿产列入保护性开采名单。新法对矿权审批、出口审查、技术流转和安全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标志着中国的矿业发展由单纯的资源开发,转向国家战略安全的全面保障。
在此背景下,中国稀土集团也进行了“大换血”,更新了总经理、副总经理及三位非独立董事,新的领导班子强调国际化和专业化管理,确保民用与军工的稀土资源分别独立管理。特别是在申请审批流程上,所有民用申请都必须经过集团的专业裁决,确保不影响军事用途的稀土资源。
此外,自6月下旬起,中国的稀土专家也被要求上交护照,出境审批也大幅收紧,标志着对稀土产业的管控已步入新阶段。对于外企的技术引进,要求其交出核心的磁体配方并公开核心技术参数。中国的出口政策也从“刚性管控”转向了“精准调控”,例如向四家磁体制造企业发放出口许可证,并特别针对欧洲和越南地区。这样的调整不仅巩固了与这些地区的合作关系,也进一步施加了对美国的压力。
美国曾尝试通过韩国等第三国走私稀土,但中国最近通过严密的监管,成功查获了大量稀土金属,切断了这些灰色渠道。同时,中国正在加紧从中亚国家进口轻稀土,尤其是哈萨克斯坦,以确保未来供应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到2025年6月,美国能源部已投入超过15亿美元,启动了“新材料挑战”项目,试图摆脱对中国的稀土依赖。
而日本也没有停滞不前,加速了对铁氧体磁材的研发,尽管目前其性能已接近钕铁硼的80%,如果成本下降30%,可能会对中重稀土的需求产生冲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仍然占据全球92%的稀土精炼产能,并掌握了37项独有的稀土提纯专利,能达到99.999%的纯度。美国企业至今未能实现如此高的纯度,导致高端核心产业发展受限。
美国在稀土提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也不容忽视。在美国的稀土冶炼厂,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作业,军方自建的炼钢炉还屡屡被环保组织告上法庭。面对这些困难,一个消息使局势发生了变化:缅甸克钦邦的冲突复发可能导致稀土矿的运输中断,这有可能导致离子矿价格上涨15%。为此,中国已与中亚国家签署了绿色矿产合作协议,扩大轻稀土的进口渠道,为可能出现的供应中断提前做好准备。
总的来说,稀土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资源争夺,演变成了全球规则的竞争。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合作虽然令人预见,但在建立完整的稀土体系上仍面临诸多困难。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布局稀土产业,并且具备成熟的现代化设备,且在提纯技术方面遥遥领先。专家指出,美国想要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可能需要一代人的时间,而在此期间,中国的稀土技术将不断向前推进,全球稀土格局也将进一步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