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萨】7月末,42家A股上市银行“分红季”迎来收官。
2024年,42家银行分红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派发“红包”6325.94亿元,相较2023年增加近2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超30家银行较上一年提高了分红总额,14家银行分红比例达到30%,14家银行股息率超过5%。
随着年度现金红利派发完毕,多家银行已陆续启动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
六大国有行派息金额合计超4200亿元
尽管行业普遍面临利润增速放缓和资本补充需求上升的压力,但多数银行2024年度派息额保持了以往的高水准,部分银行分红金额创新高。
从分红规模来看,除了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其余39家银行派息总额均较前一年有所提升或持平。六大国有行派息金额合计超4200亿元,依然是上市银行分红大户。其中,工商银行以1097.73亿元的分红金额位居首位,建设银行以1007.54亿元紧随其后,其余4家国有行分红规模均在200亿元以上。股份行方面,招商银行以504.40亿元的分红金额保持领跑,也是股份行中唯一一家派息金额超过500亿元的银行。兴业银行派息金额达224.33亿元,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已发放现金红利均超过百亿元。
相比大行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分红规模表现出较大差距。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分红规模均超过50亿元;青岛银行、厦门银行、兰州银行等5家城商行的分红总额不足10亿元;瑞丰银行、紫金银行、苏农银行派息金额不足3亿元。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影响银行分红差异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资本结构差异、历史包袱、业务结构、股东结构以及当年盈利弹性等。一些大型国有银行有较为稳健且持续提升分红率的传统,对于尚处于成长或转型期的银行,如加大科技投入、推进零售转型、应对不良贷款等,可能会保留更多的利润再投资,而不是过多的分红。
14家银行分红比例超过30%
分红比例和股息率是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
从分红比例来看,共有14家银行分红比例超过30%。六大国有行的现金分红比例均超过30%。招商银行延续了以往的高比例分红标准,以33.99%的分红派息比例位居第一,也是唯一一家分红比例超30%的股份行。除华夏银行外,其余股份行分红比例均超过25%。
城商行和农商行中,沪农商行、苏州银行以33.91%、32.50%的分红比例位列42家上市银行第二、第三名。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渝农商行等分红比例均超过30%。
股息率直接反映了银行的盈利水平和分红政策。2024年,14家银行股息率超过5%。
国盛证券近期研报提到,当前国有大行的加权平均股息率为4.07%,对比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利差为2.42%,仍处于近十年49.10%的分位数,利差优势仍较为明显。而从板块内部来看,仍有部分业绩增速较高的城商行股息率在4.5%以上。
中泰证券研报认为,未来银行息差下行预计慢于无风险利率,资产质量呈弱周期性,同时得益于财政与银行关联度增强、底层核心资产有兜底、新生零售风险可控、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化解风险,银行股股息率确定性和持续性强。
专家:短期来看,分红比例显著上调的空间有限
在新“国九条”等政策推动下,上市银行一年多次分红、提高分红比例成为新趋势,多家银行就分红计划积极表态。
招商银行董事长缪建民在2024年度业绩交流会上表示“招行自2013年起就把保持30%以上的分红率写入了公司章程。去年现金分红比例达到了35.3%、每股两块钱,这是相当不错的分红率了。当然也有投资者希望更高,但是我想保持较高且稳定的分红率,对投资者的价值创造是比较重要的。”
“我们将综合考虑股东意愿、资本补充、可持续发展和监管要求等因素,保持分红比例和分红频率的稳定。”建设银行财务会计部总经理刘方根表示。
如今低息差环境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新常态,后续银行是否有望提升分红比例?
“展望未来,银行整体分红比例仍有小幅提升空间,特别是国有大行和头部股份行。今年以来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都有提升分红率的动作,这一趋势可能持续。”曾刚分析,一是大行盈利和资本充足率更高,具备持续提升分红的基础;二是政策和监管导向近年也强调“提高上市公司分红,提高投资回报”,银行作为蓝筹板块,提升分红有助于对冲投资情绪低迷、稳定市场预期。
不过曾刚也提到,短期来看,分红比例显著上调的空间有限,特别是对资本金压力较大的中小银行,仍会维持较为审慎的分红策略。
多家银行披露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
银行2024年度“分红季”收官的同时,2025年中期分红已在路上。
自今年6月以来,沪农商行、杭州银行、常熟银行等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25年中期分红安排的相关议案。沪农商行提到,2024年已首次实施中期分红,2025年将继续延续这一策略。杭州银行提到,在符合利润分配的条件下,制定并在规定期限内实施具体的中期分红方案。常熟银行自上市以来首次宣布计划实施中期分红。长沙银行于7月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为增强投资者获得感,计划在2025年半年度实施中期分红。
上市银行的慷慨分红有力助推了股价攀升。2024年,银行股整体涨幅34.39%,位居A股各板块首位,年内多次刷新股价的最高纪录。2025年至今,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股价多次刷新历史纪录,此外中信银行、江苏银行等多家银行股创新高。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认为,今年银行板块的表现继续强势,财政注资叠加化债推进有望带来估值修复,险资也为其提供了有效的资金面支撑,下半年资金面支撑可能边际放缓,但大资金趋势性撤出的概率低。在当前低利率的环境里,长周期考核配合OCI账户,银行板块的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
在此背景下,“买理财不如买银行股”观点在市场上流行。
对此,曾刚表示,银行股普遍股息率高,同时伴随资产增值预期,理论回报优于中低风险理财;同为金融资产,部分优质大行长期经营风险低、抗周期性强,拥有“类固收”投资的安全边际;在经济周期下行、居民投资渠道有限时,高分红、低估值属性提升了银行股的资产配置价值。
“但需注意的是,银行股的价格波动性客观存在,短期受宏观、信用环境、利率政策影响较大,不具备理财产品的刚兑属性和低波动特征;分红率不等于实际投资回报,若股价短期波动,收益并不稳定,尤其是对未长期持有的投资者;部分中小银行基本面分化严重,存在经营和信用风险,投资需谨慎。”曾刚表示。
责编:陈玉尧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下一篇:山姆,亲手摧毁会员制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