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酒馆第28期|李德美:对葡萄酒“减少焦虑”,“喜欢”比“懂行”更重要
创始人
2025-07-16 11:25:23
0

说起葡萄酒,我们总会想到它琥珀色的酒液、杯中摇曳的风情,还有那些关于产区、年份的浪漫故事。它既是餐桌上的优雅伴侣,也是跨越千年的文化符号。

7月11日,搜狐酒业播主毕然连线北京农学院教授、中国农学会葡萄酒分会副会长李德美,开启搜狐酒馆第28期节目,深度探讨我们为什么需要葡萄酒,直播热度32万+。

本次对话中,李德美指出葡萄酒价格差异源于属性,艺术品级与工业化产品价值逻辑不同。选酒可借信任的人、平台及线下体验。葡萄酒本土化融入餐桌与礼仪,适配中餐和 “干杯” 习惯。吸引 Z 世代靠平等感与场景融入,跨界需贴合本质。未来将更日常化,新手从大品牌入门,轻松体验优先,不必被专业知识束缚。

以下是直播全文,供行业人士参考。

价格差异与选酒逻辑:从属性本质到信任链构建

毕然:葡萄酒价格差异很大,有人说贵的是暴利,便宜的才实惠,这种说法合理吗?该如何理解不同葡萄酒的价格差异?

李德美:葡萄酒的价格差异源于属性不同,不能简单用 “暴利” 评判。比如,有的葡萄酒像艺术品,可能是酿酒师亲自酿造、融入独特理念或工艺的限量款;有的则是工业化生产的标准化产品,两者成本、价值逻辑完全不同。

艺术品属性的葡萄酒,从葡萄种植到酿造都倾注个性化心血,比如特殊产区的老藤葡萄、小批量手工酿造,甚至融入文化故事,这些都会推高价值;而工业产品属性的葡萄酒,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工艺生产,成本低、产量大,价格自然亲民。两者本质是“个性化创作” 与“标准化生产”的区别,就像手工定制西装和批量成衣,价格差异是属性差异的体现,而非单纯的 “暴利”。

毕然:普通消费者选葡萄酒时总怕踩雷,有没有简单实用的选酒方法?

李德美:选酒的核心是“建立信任链”,具体可以从三个维度入手:

第一,找信任的人推荐。每个人身边总有对葡萄酒更了解的人,比如爱喝酒的朋友、行业从业者,他们能根据你的口味和预算推荐合适的酒。信任的基础上,即使后续有疑也能沟通,减少“被坑”的焦虑。任何社会建立信任的成本都很高,顺着已有的信任关系选酒,接受度会更高。

第二,选信赖的平台。比如常去的超市、熟悉的网购平台,这些渠道经过市场筛选,产品稳定性更强。以超市为例,你偏爱的连锁超市往往有固定的品控标准,选酒时更易符合预期;网购平台则可参考用户评价和平台背书,降低试错成本。

第三,线下场景体验。有条件的话,可去葡萄酒展会品鉴,国内展会通常允许试喝,满意且价格合适就能直接入手;夏天到宁夏、新疆等产区旅游时,可参观酒庄,和酿酒师交流,了解越多越容易找到喜欢的酒。城市里的葡萄酒专卖店也很可靠,它们以葡萄酒为生,更在意产品合理性,会根据饮用场景推荐,甚至赠送开瓶工具等专业服务,这些都是很好的选酒渠道。

本土化融合与年轻化破局:从餐桌礼仪到 Z 世代需求适配

毕然:西方葡萄酒有千年历史,传入中国后如何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哪些中国特色的消费场景或文化符号?

李德美:葡萄酒在中国的本土化,核心是融入餐桌文化和社交礼仪,形成了独特的消费逻辑。

从历史看,中国 9000 年前就有用葡萄酿酒的痕迹,河南舞阳县贾湖村考古发现,当时人们用葡萄、谷物、蜂蜜混合酿酒。但后来米酒更受欢迎,葡萄酒发展放缓,现在所说的欧式葡萄酒传入中国约在战国末期,距今 2300 多年,与张骞出使西域等历史相关。

当代融合最明显的是餐桌场景。中餐丰富多样,不存在“某款葡萄酒找不到搭配的中餐”,我甚至敢挑战“任何葡萄酒都能找到匹配的中餐”。葡萄酒本土化的关键是“适应中国人的习惯”,而非反过来。

毕然:Z 世代年轻人偏爱低度酒、果味酒,葡萄酒需要在口感、包装或场景上创新吗?比如和二次元联名,才能吸引他们?

李德美:Z 世代的核心需求是“自我表达”和“悦己”,葡萄酒吸引他们不必刻意迎合表面形式,而要抓住深层需求。

首先,葡萄酒本身就是低度酒,大部分酒精度在 12-15 度,比烈酒温和,无需刻意降低酒精度甚至做无酒精款,那样就失去了葡萄酒的本质,不如直接喝果汁。年轻人喜欢的“低度”需求,葡萄酒天然能满足。

更重要的是心理层面。Z 世代反感“权威压制”,传统葡萄酒讲解常带“专业压迫感”,比如强调年份、产区的复杂知识,让年轻人觉得有门槛。而近年流行的“自然酒”受年轻人喜爱,正是因为它打破了传统规则:自然酒酿造无过多标准化约束,风味难预判,讨论时大家起点相近,没有“前辈说教”的压力,这种平等感契合年轻人的心理。

包装或联名可以尝试,但不是核心。年轻人更在意“情绪价值”,比如葡萄酒能否融入他们的社交场景:露营时的微醺小聚、闺蜜间的下午茶佐酒,这些场景比单纯联名更重要。当然,轻量化包装、有趣的酒标设计能降低尝试门槛,但最终还是要靠风味多样性和轻松的饮用体验留住他们。

跨界趋势、未来展望与入门指南:从行业发展到消费实践

毕然:白酒有和咖啡、茶饮跨界联名的案例,葡萄酒似乎很少,未来有这种可能性吗?

李德美:葡萄酒跨界一直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未来空间很大。

一种是场景跨界,比如葡萄酒与马会、艺术展合作,通过高端场景强化文化属性;另一种是产品跨界,比如在葡萄酒中融入桂花、陈皮等中式元素,或推出“可自行添加配料”的互动款,让消费者参与调味,增加趣味性。

之所以感觉葡萄酒跨界少,是因为它本身风味足够丰富,无需依赖外部元素。葡萄酒的香气、口感多样性已经能满足不同需求,不像有些酒需要通过跨界弥补风味单一的题。但随着年轻消费群体崛起,跨界会更频繁,比如与文创 IP、潮流品牌联名,推出限定包装;或与餐饮品牌合作,开发“葡萄酒+中式小菜”的搭配套餐,这些都可能成为趋势。

关键是跨界要贴合葡萄酒的本质,不能为了跨界而跨界。比如自然酒本身就带有“小众、个性”标签,与独立设计师联名推出酒标,就很契合年轻人对“独特性”的追求,这种跨界才有效。

毕然:您深耕葡萄酒行业多年,觉得未来 10 年中国葡萄酒市场会有怎样的变化?

李德美:未来 10 年,葡萄酒会更深入大众生活,成为日常社交的常见选择,原因有三点:第一,风味多样性适配多元场景。葡萄酒滋味丰富,能满足不同场景需求:朋友聚会、家庭晚餐、商务宴请都能找到合适的款,无需像喝烈酒那样担心 “度数太高”,或像喝果汁那样缺乏社交仪式感,这种灵活性会让它渗透更多场景。第二,饮用体验更舒适。葡萄酒酒精度 12-13 度,水分占 80% 以上,代谢时自身水分能辅助酒精代谢,不易让人感到口干不适;而高度酒代谢需消耗体内储存的水分,容易让人半夜口渴。这种 “舒适感” 会让更多人愿意长期饮用。第三,年轻消费群体推动普及。Z 世代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自然酒、轻包装葡萄酒已经吸引了一批年轻人,随着他们成为消费主力,葡萄酒的“年轻化”“日常化”趋势会更明显。同时,酒企会推出更多低门槛品鉴活动,降低尝试成本,让更多人从“知道”到“喜欢”。

当然,行业也会更规范,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从“高端奢侈品”转向“日常饮品”,价格体系更透明,品牌会更注重品质和服务,而非单纯靠“故事”溢价。

毕然:对初次接触葡萄酒的人,有哪些入门建议?

李德美:新手入门关键是“减少焦虑,轻松尝试”,可以分步骤来:

第一步,从大品牌开始。大品牌经过市场筛选,品质稳定、接受度高,价格也相对合理,比如商超里常见的大众品牌,不容易踩雷。就像出差到陌生城市,选熟悉的快餐店更稳妥,新手选葡萄酒也一样,先通过大品牌建立基本认知。第二步,多参与品鉴活动。酒企、专卖店常举办免费品鉴会,多去尝试,不用在意“不懂行”,每个人口味不同,喜欢就是最好的。试 10 次没找到喜欢的,第 11 次可能就遇到了,关键是多接触。第三步,根据场景选酒。日常小聚选清爽型的白葡萄酒或轻酒体红葡萄酒;家庭聚餐选中等酒体的红葡萄酒,适配多数中餐;送礼可选有产区特色或文化故事的款,但不必追求高价,适合对方口味最重要。

最后,不要被“专业知识”吓住。葡萄酒是用来享受的,不是用来考试的,哪怕不懂年份、产区,只要喝着开心、心情舒畅,就是最好的体验。等有兴趣深入研究了,再去探索小众酒、特色产区,那时你会发现更多乐趣,但入门阶段,“喜欢”比“懂行”更重要。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2025-07-16 04:33:43
原创 ...
#历史开讲# 古代史研读:唐朝史料记载中,皇室儿童的夭折情况——唐...
2025-07-16 04:33:38
原创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民贵君轻的思想虽然是由孟子...
2025-07-16 04:33:38
原创 ...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虽然是一个乱世,但也为众多英雄提供了用武...
2025-07-16 04:33:19
原创 ...
今天我们要聊一个和徐学功一样对新疆有重大贡献的悲情人物-巴里坤镇总...
2025-07-16 04:33:12
原创 ...
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土地上战火纷飞,物质匮乏,在这个年代...
2025-07-16 04:33:07
织“网”汇聚“声光电”,承...
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传统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
2025-07-16 04:32:53
原创 ...
“关东”含义是山海关以东。苏军参战后,关东军尚有70万军队,这70...
2025-07-16 04:32:52
原创 ...
人类是从地球上诞生的吗?人类的起源是在哪里?大约是在400万年前,...
2025-07-16 04:32:51

热门资讯

网经社:《2025年(上)中国... 2025年上半年,电商市场迎来开门红,年货节与政策红利共同推动消费热潮。史上最长“618”大促以85...
原创 黄... 止损,永远是对的,错了也对! 死扛,永远是错的,对了也错! 横批:止损无条件! 如果没有交易原则,那...
原创 2... 回顾整件事的根源,还得从去年底说起。那时,美国对华芯片产业的无理打压步步紧逼,中国果断亮剑,于202...
A股收评:三大指数集体下跌,创... 7月16日消息,指数午后震荡调整,三大股指集体收跌。板块方面,医药板块午后走高,仿制药方向领涨,、、...
分销业务承压,天音控股H1净利... 7月15日,天音控股(000829.SZ)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营收430亿元至47...
齐云山IPO:线下渠道经销商收... 《笔尖网》文/笔尖财经 有“南酸枣糕之王”之称的齐云山将向港交所IPO发起冲刺,该公司是专注于南酸枣...
新股首日成交破百亿!近15年来... 财联社7月16日讯(编辑 梓隆),今日(7月16日),N华新(华电新能)登陆沪市主板,截至收盘,其全...
特朗普加密项目融资5200万美...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近期一份文件披露,唐纳德·特朗普 (Donald Trump)旗下的去...
海关惠企政策指南(第三篇) 今天分享的是:海关惠企政策指南(第三篇) 报告共计:68页 成都海关多项惠企政策落地 助力外贸企业通...
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首席财务官... 格隆汇7月16日丨阿斯麦首席财务官Roger Dassen在周三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如果华盛顿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