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票赞成,75票反对,14票弃权!
欧盟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对中国稀土出口政策的“谴责性决议”。欧洲议会认为,中国对稀土出口施行的信息申报要求“可能违反国际贸易规则”,并视之为“不公平贸易行为”。同时,决议设定了“处理时限”——如果30天内不能解决稀土供应问题,中欧贸易恐怕会面临巨大困难。那么,欧盟的这一举动,真的是对中国稀土政策的正当反应吗?是否真轮得上欧盟“下通牒”?
首先,让我们理清问题的实质。此次欧盟所谓的“合法性”争议,实际上十分简单:中国在稀土出口过程中要求进口企业提供详细的用途说明和企业背景。对此,欧盟媒体纷纷解读为“信息过于敏感”,因此拒绝配合。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且具有军民两用特性的稀土,要求对出口进行用途说明,实际上是中国为了确保资源安全,所采取的最基本且合理的做法。可以说,这已经是中国在环境保护、市场稳定和国家安全“三重约束”下,给予外界的最温和、最宽容的管理方式了。
事实上,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欧盟本身,在高端芯片、军用材料、精密工具等领域的出口中,通常也会实施类似的管控措施。为什么在中国身上,就变成了“违反自由市场”呢?
更重要的是,中国从未宣布要“禁运”稀土,而是实施了针对特定出口企业和特定敏感用途的企业申报、用途说明和动态审批机制。换句话说,中国并没有完全拒绝出口,而是要求进口方在购买稀土时必须明确说明用途以及买方的具体背景。简单说,出口不等于“闭门”,而是必须清楚“谁用,怎么用”。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现代高科技产业,尤其是军事和高端制造领域,对稀土的依赖是无法忽视的。芯片、导弹、激光武器、电动汽车、风电设备、卫星通信……这些产品看似彼此独立,但它们共同依赖的是稀土材料。而在某些军工领域,哪怕是极其微小的高纯度稀土的缺失,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的背景下,欧洲和北美的军事产能被急剧压榨,中国的稀土出口若设限,无疑会成为西方阵营的致命软肋。
然而,稀土并非真正稀缺。印度、巴西、美国等国都有稀土储量,但能够生产出高纯度、高精度加工的稀土材料,却是中国产业链几十年积累的优势。无论是精度芯片的制造、激光武器的瞄准系统,还是电磁推进、战术通信等,这些现代军工技术的核心,均离不开稀土的支撑。
欧盟并非不清楚这一点,但他们不愿承认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事实上,一旦中国要求进口商提供详细的用途说明并透明化信息,中国将能精准掌握哪些欧洲企业将稀土用于军事用途。这一现实,正是欧盟回避的痛点。因此,他们转而用“垄断”、“破坏自由市场”等说法来回避这一事实。
讽刺的是,欧盟一边高呼“绿色发展”,一边却将整个新能源转型计划绑在中国稀土的供应上。电动汽车、风力发电、氢能源涡轮、储能电池、智能电机……这些绿色技术的核心部件,都离不开稀土元素。而其中最为关键的稀土永磁材料,欧盟超过98%的需求,都是依赖中国进口,几乎形成了“单一依赖”。然而,欧盟却不愿意解决“脏活累活”——他们希望中国在高污染的环境下开采稀土,而欧洲环保组织却对环境污染问题指指点点。比如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环保组织大声疾呼:“绝不能污染北欧生态!”结果,欧盟在过去十年中启动的多个稀土采矿项目,至今未能一项投产。
事实上,欧盟一直尝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从2010年起,欧盟在挪威、瑞典、格陵兰等地启动了多个稀土开采项目,甚至成立了“欧洲稀土联盟”。然而,至今这些项目仍停留在“研究阶段”或是被环保组织阻挠。欧洲人不愿意承受国内的环境代价,却又希望中国承担开采、冶炼、净化的重担。既然如此,为什么脏活累活就得中国来做,而欧盟却可以高枕无忧?
这一次,中方所提出的管控措施,实际上并不苛刻——即要求进口商提供稀土用途和相关信息——这一要求在国际上完全合法且合理!而且,近期从泰国与墨西哥口岸查获的稀土转口贸易,也暴露了问题:某些国家通过第三国渠道绕过监管,这不仅侵犯了中国的监管权,还严重影响了全球稀土市场的公平性。因此,中方的管控措施,事实上是为了打击灰色交易链条,保护全球稀土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方明确表示,稀土出口管控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环保负担、推动资源有序开发,并防范扩散风险,这完全符合WTO的例外条款。然而,欧盟的此次决议,显然是试图将一个安全问题“经济化”,再将经济问题“政治化”。中国驻欧盟使团回应时指出,这不过是一场“政治操弄”,没有法律效力,却充满挑衅意味。
中国的稀土管控不仅是对资源的珍惜,也是对全球产业链安全的战略保障。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为全球提供了稳定、优质、廉价的稀土产品,支持了无数科技创新。如今,中国掌握全球70%的稀土开采量和90%的稀土精炼能力,这并非偶然,而是背后几十年的环境代价和产业链积累的结果。作为全球稀土供应的关键方,中国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不是被无休止地消耗。
虽然欧盟的决议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却传递了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如果国际规则无法通过共识达成,那对话的基础也将被撕裂。今天的稀土,或许明天就会变成石墨、钨、锗等战略资源;今天的欧洲,可能正沿着美国曾对华科技封锁的老路走,换了一副面孔。中方早已明确表示:愿意合作,但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威胁;愿意开放,但必须守住安全底线。
因此,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复杂:想要稀土,就必须遵守规则。否则,审批结果将只有两个字:不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