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11日讯(记者 王晨)2025年上半年券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托管格局显现,头部集中度持续攀升。
数据显示,全市场新增备案5296只私募产品,中信证券以898只托管数、16.96%的占比居首,招商证券、国泰君安紧随其后,前三名合计占比达46.58%,接近半壁江山。
值得注意的是,国泰君安自3月起承接原海通证券托管产品并更名国泰海通,两者与海通证券若合并计算,国泰海通本年度新发私募证券产品市占率26.30%,排名行业第一。
从累计量看,招商证券以29683只、21.35%的占比保持领先,国泰君安、中信证券分列二三位。行业呈现中信证券突袭、三强竞争加剧、集中度上升的特点,头部券商凭借技术与服务优势巩固地位。
私募托管业务是私募基金运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作为机构业务的关键一部分,其战略价值正不断显现,券商视托管业务为与私募管理人建立深度合作的“入口”和“支点”,通过提供托管服务,券商可以“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提供更深度更全面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中证协在最新发布《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加强自律管理推动证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将出台券商开展私募基金托管业务规定,厘清托管人与管理人职责,防范业务风险。
上半年新增私募托管数谁排第一?
上半年券商私募托管成绩如何?记者根据中基协披露数据,统计了备案时间在上半年的券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托管新增数量。
从2025年上半年新增备案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托管数据来看,券商成为绝对主力。在全市场5296只新增托管产品中,中信证券以898只的托管数量位居榜首,市场占比达16.96%;招商证券紧随其后,托管数量为801只,占比15.12%;国泰君安证券以768只、14.50%的市场占比位列第三。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国泰君安发布的公告,自2025年3月14日起,原海通证券托管的所有私募资产管理计划、私募基金等各类资产管理产品由国泰君安继任托管人。自2025年4月3日起,国泰君安更名为国泰海通。
本统计暂未对国泰君安、国泰海通产品数进行合并,一方面与中基协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可以凸显券商私募托管战略和格局变化。上半年新备案私募产品中,国泰君安、国泰海通、海通证券托管数量分别为768只、564只、35只,据国泰海通介绍,合并数据后本年度新发私募证券产品市占率26.30%,排名行业第一,是整个市场的四分之一。
前三名券商合计托管新增产品2467只,市场占比高达46.58%,接近半壁江山,显示出头部券商在私募托管领域的强大竞争力。此外,国泰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分别以564只、525只的托管数量跻身前五,市场占比分别为10.65%和9.91%。前五家券商合计市场占比达62.14%,行业集中度显著。
累计私募托管数量招商证券仍居首位
从存量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托管数量来看,招商证券以29683只的累计托管量位居行业第一,据了解,截至2024年末,招商证券私募基金托管产品数量市场份额达21.72%,连续十一年保持行业第一,展现出在私募托管领域的深厚积累和长期优势。
国泰君安证券累计托管23691只,位列第二;中信证券以19459只的累计托管量排名第三。
头部券商的存量托管规模优势显著,前三名累计托管量达72833只,远超其他机构。华泰证券、兴业证券、国信证券等券商也保持了较高的存量托管规模,分别为10587只、7939只、7621只,构成了私募托管市场的第二梯队。
结合上半年新备案私募托管数据来看,可以看出三大内容:
一是中信证券上半年新增托管突袭,摘得冠军,但从国泰君安+海通的合并口径,则排名第二。从累计私募托管数量来看,中信证券排名第三,共托管私募产品1.95万只,市场份额占比约14%。从新增来看,上半年一举跃升至第一,市场份额近17%。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信证券上半年主要凭借代销优势驱动私募托管业务增长。记者还了解到,中信证券自2024年开始便加大私募托管业务力度,效果显著。
二是国泰海通、招商证券、中信证券三强格局仍未改变。无论是今年上半年新备案私募产品托管,还是累计私募产品托管数,这三家都稳占前三,竞争激烈。据业内人士介绍,若仅从托管系统来看,三家券商差别并不大,差别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功能如估值速度、响应速度、附加服务等。
三是行业集中度有上升趋势。从累计数据来看,前五名市场占比共计65%,而上半年前五名市场占比共计67%,行业集中度有上升趋势。一方面是,头部几家券商累计等托管技术和服务优势段时间仍难以企及,出现强者恒强的局面;另一方面,头部几家也有着较强的综合优势,如代销、资本引荐等。
私募托管规模招商证券、国泰海通领先
尽管行业暂未有私募产品托管规模数据,但从各家去年年报中披露的数据中也可见一斑。
招商证券:截至2024年末,公司托管外包产品数量3.82万只,规模3.46万亿元。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和Wind统计,截至2024年末,公司私募基金托管产品数量市场份额达21.72%,连续十一年保持行业第一。
国泰海通:2024年末托管与基金服务业务规模32,2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5%,其中,托管私募基金产品数量继续排名证券行业第2位、2024年新增证券类私募基金产品托管数量市场份额排名行业第1位。
中信证券: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托管和基金外包服务业务质量持续提升。由公司提供资产托管服务的产品数量为13,890只,提供基金外包服务的产品数量为16,136只。
华泰证券:截至2024年末,基金托管业务累计上线产品13,159只,托管业务规模人民币4,197.82亿元。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截至2024年四季度的统计,本集团私募基金托管业务备案存续产品数量排名行业第四。
几家私募托管实力强劲的券商也对托管业务做了详细介绍:
中信证券称,2024年,公司聚焦重点私募基金客户,不断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稳步提升服务份额。公司以技术创新引领业务发展,上线ARGOS平台基金全能分析工具,优化结算账户支付功能,扩展银行间业务直连范围,上线新一代外包资金系统自动化交收等产品和服务,提高托管外包运营体系的智能化程度。
2025年,中信证券将依托平台资源优势,加快布局金融机构客群,增强重点区域综合服务能力。围绕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等资管客群,打通客户上下游的服务生态。加强境内外业务深度协同,以差异化服务能力努力扩大市场份额。
国泰海通告诉记者,公司资产托管具备优于同业的专业服务能力、金融科技能力、风控合规能力,并为每个客户配备专属客户、产品、运营经理,能做到第一时间答疑解惑,及时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在运营效率、响应速度、系统平台能力上重点建设和优化。
除基础服务外,国泰海通托管服务拓展至管理人登记备案、产品备案辅导、新规解读、产品设计、个性化服务报表、投资绩效分析等各个环节,可一站式解决管理人的各类需求。
招商证券称,公司托管业务私募基金托管外包数量与规模连续11年排名全市场第一、继续保持行业领头羊地位。招商证券积极应对市场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客户营销和服务策略,优化协同机制,提升分支机构的专业能力与积极性,进一步夯实传统核心客户优势。
在金融科技领域,招商证券托管加快推进“机智·伯乐”基金分析平台建设以及托管基础业务系统升级迭代,促进业务稳定高效运营,推出AI大模型托管智能助手,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同时运用金融工程手段,创新私募基金评价与分析,为公司机构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国际化战略方面,公司及时抓住跨境行政管理人业务的契机,行业内率先推出“Partner+”境外基金行政外包服务品牌,加快业务国际化步伐。
托管业务是券商与私募管理人建立深度合作的“入口”和“支点”
私募托管业务作为券商资管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券商的战略发展、业务布局和盈利结构优化具有多维度的重要意义。
一是拓展业务收入来源,优化盈利结构。私募托管业务通过按基金规模收取固定比例的托管费(通常年化0.02%-0.2%),为券商提供持续、低波动的收入。值得一提的是,私募产品托管服务费,也经历了从降费过程,在私募快速发展的几年,托管外包服务费处于千分之级的水平,而在私募行业收缩的2023年到2024年,包括几家头部在内到托管外包费率已经“卷”到了万分之水平,最低甚至出现了万一万二。
但相比经纪业务受市场交易量波动影响较大、投行业务依赖项目周期,托管收入更具稳定性,有助于平衡券商整体营收结构。随着托管私募基金数量和规模的增长,券商在系统维护、人员成本等方面的边际投入递减,托管业务的利润率可逐步提升。
二是强化客户粘性,深化机构业务布局。华南某券商机构业务人士告诉记者,托管业务被视为券商与私募管理人建立深度合作的“入口”和“支点”,通过提供托管服务,券商可以“以点带面,以面带全”,进一步挖掘管理人在交易执行(经纪业务)、产品代销、投融资对接、投研支持等方面的需求,形成“托管+”综合服务闭环。
此外,私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其背后关联着大量高净值个人、企业LP(有限合伙人)等资源。券商通过托管业务切入私募生态,可间接触达这些客户,为财富管理、企业服务等业务引流。
三是积累数据与经验,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托管过程中,券商可掌握私募基金的投资标的、仓位变动、净值表现等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既能为自身投研团队提供市场洞察(如私募行业持仓趋势),也能为托管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如风险预警、业绩归因分析)。
同时,私募托管涉及复杂的资产估值(如非标资产、衍生品)、跨市场清算(如港股、美股投资)等环节,券商在服务过程中可积累跨领域的风险管理经验和系统运营能力,进而反哺其他资管业务(如公募托管、年金托管)的发展。
(财联社记者 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