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一哥”飞鹤(6186.HK)中期业绩承压。
2025年上半年,飞鹤预计营收91亿元至9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1亿元下降约10亿元。
净利润约10亿元至12亿元,较比去年同期的19.1亿元,降幅37.2%至47.6%之间。
市场对此反应激烈,飞鹤今日开盘大跌近15%,盘中最低跌至4.65港元、跌幅超过18%。
飞鹤将业绩下滑的主因,归结于4月初启动的生育补贴计划。
该计划投入12亿元专项资金,以赠送奶粉的形式,对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孕期家庭提供不少于1500元的生育补贴,预计实施周期约为一年。
孕期满26周以上的孕妇,在完成审核后,可分多次申领一罐孕妇奶粉以及5罐高端奶粉“星飞帆卓睿”。
6月,飞鹤进一步推出“鹤礼新客2.0”活动,将补贴范围扩展至宝宝月龄12个月以内、且未购买过飞鹤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家庭。
由于补贴产品仅能由厂家直邮消费者,相关政策客观上削弱了传统销售渠道的业绩贡献。
此外部分补贴产品未达终端消费,而经由二手平台流入市场,进一步冲击价格体系。
飞鹤表示为了保障终端货架产品的新鲜度及健康度,上半年主动降低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渠道库存水平。库存调整预计将于2025年三季度结束。
市场观点认为, 奶粉企业的生育补贴在拉动销售增长方面作用有限,更多被视为一种营销策略,旨在抢占市场份额并触达更广泛的潜在用户群体。
飞鹤宣布生育补贴后一个月内,伊利(600887.SH)、君乐宝迅速跟进,推出16亿元补贴投向旗下高端明星大单品。
头部对补贴的持续加码,是当前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存量竞争白热化的直观体现。
2024年,受益于“龙宝宝”效应带动的生育小高峰,飞鹤一度逆转连续两年的营收跌势,营收重返200亿元上方。
但长期仍然要直面出生人口的持续下滑。
东吴证券分析师苏铖认为,2024年出生人口回升有望带动二段婴配粉市场扩张,2025年需求将延续边际改善趋势,销售额降幅预计将由6%收窄至1.2%。
2025年1至4月,国内市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全渠道销售总额同比增长2.3%。
增长动力主要由“提价”贡献。
超高端、高端产品销售额下滑同时,超高端+奶粉逆势同比增长13.3%,在整体市场中占比超过1/3。
推动产品结构向更高价格带升级,正是飞鹤当前业绩增长的关键贡献因素。
2024年,飞鹤每罐奶粉均价提升超40元,超高端产品线突破450元/公斤。
星飞帆卓睿去年销售额大涨62%至67亿元,在婴配粉业务中占比超35%,取代经典星飞帆成为第一大单品。
得益于产品结构升级及原奶价格下降,飞鹤毛利率上涨1.5个百分点至66.3%。
缩减补贴来持续调节利润或许也是一种必要操作。
2024年底,飞鹤将星飞帆卓睿一段、二段的“电子围栏”红包从20元/罐下调至15元/罐,相当于每罐变相提价5元。
对于全年业绩,飞鹤仍预计实现低个位数增长,维持稳定分红政策,预期2025年分派股息总额不少于20亿元,并抛出10亿元股份回购计划。
然而,这些回购股份不会被注销,而是拟用于后续出售或员工股权激励。
此举表明了飞鹤对未来发展的长期投入意愿,但“不注销式回购”的摇摆,似乎也佐证着其对当下价格并非毫无保留的力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