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年新增装机预计将首次突破5亿千瓦,高端制造用电增长贡献反超高耗能产业
文|《财经》记者 韩舒淋
编辑|马克
尽管新能源入市政策明显对中国新能源、尤其是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但业内权威机构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装机仍将大幅增长。
7月4日,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与国家气候中心在北京联合发布《中国电力供需报告(2025)》(下称《报告》)。报告预计,2025年太阳能发电新投产3.8亿千瓦,比上年增长35.5%,风电新投产1.4亿千瓦,比上年增长77.1%,新能源新投产规模将首次突破5亿千瓦。
这一预测显示,尽管年初新能源全面入市政策对新能源投资收益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并导致5月的抢装潮,但中国新能源装机增长全年仍将保持高速。一年预计新增约5.2亿千瓦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几乎与2020年底的中国新能源的总装机(约5.3亿千瓦)相当。
《报告》预计,2025年全国新投产发电装机容量6.6亿千瓦,比上年增长53.2%,创历史新高。到202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9.9亿千瓦左右,其中水电、火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4.5亿、15.5亿、0.67亿、6.6亿、12.6亿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8.2%。
需求方面,《报告》预计在不同情境下,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处于4%-6.5%的区间,2025年用电量将达到10.25万亿-10.49亿千瓦时,突破10万亿度大关。
新增太阳能装机依然可观
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25年1月至5月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9785万千瓦,而1月至4月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0493万千瓦,意味着5月单月太阳能发电装机新增高达9292万千瓦,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创纪录新增装机的背后,是新能源入市政策催生的抢装潮。今年4月30日和5月31日,分别是分布式光伏和新能源全面入市执行不同政策的时间节点,由于新能源入市之后的交易机制、交易价格面临不确定性,光伏开发商努力在“531”节点之前实现并网发电,这也导致光伏组件价格在上半年小幅回升至0.75元/瓦至0.8元/瓦,但“531”一过,6月组件价格又迅速回落至0.65元/瓦左右。
主要受入市政策的影响,让业界对中国光伏今年的增速一度面临分歧。2月底,中国光伏协会预测全年新增装机在2.15亿千瓦至2.55亿千瓦左右,将比2024年的2.78亿千瓦有所下降。而彭博新能源同期给出的预测在3.03亿千瓦,较2024年小幅增长。
最终,抢装潮的规模超出预期,让上半年光伏、风电装机都迎来大幅增长,2025年1月至5月,中国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共约1.98亿千瓦,同比增长150%。新增风电装机4628万千瓦,同比增长134%。而抢装潮将多大程度透支全年装机,之后能否延续增长势头,仍面临不确定性。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江华在会上表示,《报告》预测今年光伏新增380GW(吉瓦),我们也非常希望最终光伏装机规模能够到这么大。他表示,新能源入市政策对于下半年光伏市场影响到底有多大,不确定性因素非常多,此前行业预测比较悲观,最终装机能达到多少还有比较大德不确定性。
国网能源院的预测显示,全年太阳能发电装机约3.8亿的规模,意味着后7个月还将新增约1.8亿千瓦装机,速度将有所放缓,显示出新能源入市政策影响更为明显,但总量依然非常可观。与之相比,风电后7个月预计还有约9500万千瓦的新增装机,相比光伏增速更加平稳。
《报告》预测,预计7个省份新投产太阳能发电超过2000万,分别为江苏、山东、新疆、河北、陕西、浙江、安徽。风电方面,预计新疆、内蒙古新增装机超过2000万千瓦,河北、广东、辽宁、陕西、黑龙江、河南6个省份装机达到500万千瓦至2000万千瓦。
新能源装机大幅提高之外,火电装机也将在2025年迎来投产小高峰。2021年中国部分地区出现限电,为确保供应安全,火电投资明显恢复。《报告》预计,受能源保供与调峰需求推动,预计火电新投产1.27亿千瓦,比上年增长119.7%。
高端制造用电增长贡献超过高耗能
用电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第二产业依然是拉动用电增长的主力,贡献率接近50%。其中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数据中心、充换电等新兴产业展现了比高耗能传统行业更快的用电增速。
《报告》分析,2024年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比上年增长10.3%,高出制造业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其中电⽓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4.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设备制造业(13.7%)、汽车制造业(11 %)、仪器仪表制造业(10.9%)⽤电量均两位数增长。
国网能源院供需所专家汲国强在发布上介绍,近年来,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对用电增长的贡献率有反超高耗能行业的趋势,2024年,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对用电增长贡献率为16.7%,超过高耗能8个百分点。
2024年,四大高耗能行业合计用电量比上年增长2.2%,化工、建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行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6.5%、-2.4%、-1%和4.3%。受房地产不景气、光伏等行业出现市场波动和生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黑色金属、建材用电量负增长,是拖累高耗能用电增长的主要原因。
2018年-2024年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也与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长贡献率对比 来源:国网能源院
算力的尽头是电力,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用电增长点。《报告》预计,2025年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量有望超过950万架,用电量有望达到1637亿度,较上年增加约370亿度,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1.6%。报告还预测,2030年数据中心用电量将达到10554亿度,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7.8%, “十五五”期间数据中心用电量年均增速为45.2%。
2030年超过一万亿度的数据中心用电量预测,要明显高于另一机构中国信通院发布的预测。中国信通院在今年5月发布的《算力电力协同发展研究报告》中预测,在不同情境下,2030年中国算力中心用电将达到3000亿千瓦时-70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在2.3%-5.3%。
其他新型用电负荷中,《报告》预计2025年底中国5G基站规模有望突破470万个,单位能耗更高的5G-A基站占比将持续提升,5G基站带来新增电量有望超过300亿度。2025年底,纯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约3000万辆,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将达到1020亿度,较上年增长约190亿度。
责编 | 张雨菲
封图来源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