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越冷门的战争,越有嚼头
创始人
2025-06-08 14:03:32
0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南汉倾危)

大宝十三年,公元970年,北宋太祖赵匡胤大举进兵,攻打岭南地区的割据政权,南汉。

北宋蒸蒸日上,南汉当时却已经是江河日下,马上就要完蛋了。

此时南汉的皇帝,是末帝刘鋹,典型的昏庸之辈,在位的时候骄奢淫逸,统治残酷,其人还亲佞远贤,重用宦官,甚至还立下过想要来南汉朝廷当官,必须先引刀自宫的逆天规定。

这古人为求功名,往往是数十年寒窗苦读,千辛万苦谋求到那么一官半职,自然都喜不自胜,唯有南汉王朝的士子们,谁要是金榜题名状元郎,非但不开心,反而是吓得哭爹喊娘,直呼倒霉。

因为,功名是有了,但是生殖器恐怕是保不住了。

北宋征讨南汉,派出了猛将潘美,而南汉王朝的将领,要么毫无战斗力可言,要么就算有战斗力也已经不太愿意效忠南汉了,因此正面战场上溃败连连,丢城失地在所难免。

不过在这场几乎是胜负显而易见的战争中,一个叫做李承渥的人,很值得一提。

李承渥,南汉将领,当时宋军势头正猛,接连攻克了南汉的昭州,桂州,连州,贺州,李承渥属于是临危受命,屯重兵于韶州城下,等于是要和宋军做殊死一搏。

面对来势汹汹的宋军,南汉将领是要么投降,要么逃窜,李承渥在南汉算不上是重要将领,只能说是个中层,他哪儿来的勇气,认为自己可以力挽狂澜?

有读者说,有可能李承渥是一个很有信念的人,因为信念这东西很重要,一个有信念的人去做事和一个没信念的人去做事,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天差地别的。

可我们也要知道,信念这种东西往往也是很玄妙的。

(李承渥 形象)

如果你有信念,那么你努努力,你可以战胜一些比你强大一点点的敌人,但是如果你想要光靠信念来战胜比你强大数十倍乃至数百倍的敌人,那基本上是没戏的。

就比如,一只有信念的蚂蚁,难道可以战胜一个成年男性吗?这当然是不现实的。

李承渥呢,不仅有信念,他还有秘密武器。

我们知道,南汉虽然在地缘上有优势,比较偏远,但它也是有邻居的。

他的西边是马楚,两国交战不断,而他的北边则是五代十国中,十国政权里体量最大的南唐。

有这么两个邻居,南汉也会不可避免的面临到国防压力,所以历代南汉统治者都十分注意打造军队,增强战斗力。

增强军队最简单的方式,当然就是广泛募兵,人多力量大嘛,可是论人口基数来说,南汉很显然和中原政权不能相比,所以南汉朝廷别开天地,组建了一支“象军”。

南汉,顾名思义,地处南方,而南汉周边的一些政权,比如安南啊,大理啊,则大都处于亚热带地区,这些地方不仅盛产热带水果,还盛产大象,而且当地人历来都有驯养和使用大象的习惯。

南汉境内没有大象没有关系,反正南汉有的是钱,所以干脆从邻国大批量的采买大象,然后把这些大象全都配备到军队中,同时又从邻国招募了不少驯兽师,让他们到军队中教授士兵使用大象战斗的方式方法,几年下来,南汉的象军就已经初具规模,到末帝刘鋹执政时期,南汉军中有战象千头,可以说这是当时地地道道的重甲部队。

(战象)

到了军人的手里,这些大象不再是大象,而是战象,大象的身上都披挂铁铠,象身骑乘有刀斧手和弓箭手,大象四周各有盾牌兵,他们以方阵的形式步坦协同,作用则类似于现如今的主战冲锋坦克。

您想想,几百头大象一齐在战场上冲锋,谁能挡得住,谁敢上去拼杀?因此象群往往横冲直撞,无人能挡,所到之处基本上就夷为平地,踏为泥骨了。

宋军的确强悍,潘美也是一员虎将,但大家都是肉体凡胎,谁能挡住大象的冲锋?

面对南汉的象军,潘美曾经一度陷入苦恼,但是好在,南汉军有秘密武器,宋军也有属于自己的黑科技,那就是床弩。

所谓床弩,你可以把他理解成超大号的可移动弓箭,就是在弓箭下安装车轮,让本来笨重的大型弓箭可以在战场上灵活移动,而且这种床弩往往是利用三四支弓箭的力量来射击一支大型弩箭,这种弩箭想要射击出去,往往需要三十多号人一起拉弓。

公元1004年,契丹辽朝萧太后和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想要讨伐北宋,宋军和辽军在澶州(河南濮阳)相持不下,辽军主将萧挞凛离得挺老远查看地形,结果就被宋军城头上一发由床弩射出的弩箭击中,随即是不治身亡。

这么说吧,这种床弩就好像是现代战争中的火炮穿甲车,而射出的弩箭,则相当于现如今的穿甲弹。

你有梯云纵,我有过墙梯,你有主战坦克,我也有大炮弹啊。

宋军提前准备了这种重武器,所以就导致南汉的象阵冲向宋军的时候,被宋军的弩箭给射了个死伤惨重。

光是大象被杀死还不算,有很多大象因为装备了铠甲,被弩箭击中,受到惊吓之后没有死掉,反而直接就失控了。

(床弩 形象)

哺乳动物的本能,就是趋吉避害,前方猛烈的射弩箭,大象也不傻,当然不会再往前冲,而是在惊慌之中掉头往回狂奔,一头大象往回跑,就会带着一群大象一齐跟着往回跑,结果原本是用来冲锋宋军的象阵反过来把南汉军队给踩了个稀巴烂。

经此一役,南汉全军落败,朝廷主力损失殆尽,只有李承渥带着很少的士卒逃了回来。

韶州一丢,整天笑哈哈的刘鋹终于意识到事情不妙,他连夜打造了十来艘精美的战船,装满金银财宝,带上十来位嫔妃就打算从海上逃跑,因为南汉背靠南海嘛,此前海路通畅,十分发达,刘鋹要是出海了,宋军就算想追也是有心无力了。

更为关键的是,虽然宋军势大,但是不管怎么围,也只能围三面,海面上始终无法布防,南海是刘鋹的天然退路,只要刘鋹想逃走,他就一定可以走掉。

不过很可惜,这哥们最终还是没走了,因为就在他准备开船跑路的时候,他发现他提前准备好的精美的宝船和财宝早就不翼而飞了。

原来,不止刘鋹一个人预感到南汉灭亡就是这两天的事儿了,南汉宫里这些执掌大权的宦官们也早就意识到了必须赶紧提前安排后路,所以他们干脆趁着刘鋹不注意,偷偷抢在刘鋹之前把船开走了。

如果命运是一艘巨轮,那么很显然,上天没有给刘鋹准备好他人生的最后一张船票。

跑是跑不了了,宋军眨眼之间大军压境,刘鋹只好举国投降——公元971年,南汉正式灭亡。

如果从南汉刘氏的奠基人刘隐正式担任清海节度使开始算起,南汉存在了六十七年,而如果从刘晟开国算起,南汉则有54年的国祚。

想当年,南汉拥兵过十万,战舰千余艘,朝廷网罗南逃士人,并新邕二州,平江东七十余寨,凿禺山扩建广州,连下宜连梧严,富昭柳龚,从此极尽岭南之地。

(南汉末帝 刘鋹 形象)

我们一般把刘隐作为南汉政权的奠基人,但其实刘隐的父亲刘谦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意无意的经营岭南了,老爷子刘谦临死之前对子孙后代的劝告音犹在耳(今五岭盗贼方兴,吾有精甲犀械,尔勉建功,时哉不可失也),事到如今,岭南却已经不再是刘氏的天下。

雾笼故都川,月挂将军营。古道枯枝黄,王宫旧梦轻。

兴衰凭智勇,江河自东行。旧曲今犹在,悲歌不忍听。

刘鋹投降之后,宋太祖赵匡胤问他,说我赵氏一统本是天命所归,你当初为什么还要负隅顽抗我啊?

面对赵匡胤的质问,刘鋹灵机一动,他把所有的罪责都推给了自己最为信任的宦官龚澄枢的身上,说自己对抗北宋,全都是被龚澄枢蛊惑的,太祖大怒,当场就把背锅侠龚澄枢杀掉了。

看得出来,刘鋹不是那种有血性的亡国之君,投降北宋之后可以说是趋炎附势,极尽谄媚之能事。

之前我们说,刘鋹这个人虽然治国不怎么样,但是他心灵手巧,能言善辩,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个聪明人,到了北宋之后,他为了讨赵匡胤的欢心,还专门做了一些十分精美的手工制品赠送给赵匡胤。

刘鋹手巧,做出来的小玩意也是技艺非凡,巧夺天工,赵匡胤收到礼物后把玩一阵,不仅感叹,说刘鋹如果能把他钻研小玩意的技艺放到治国上,南汉何至于灭亡啊。

赵匡胤这个人也很讲究,他毕竟是皇帝,既然收了刘鋹的礼物,无论贵贱,他总得送点礼物回去,所以赵匡胤很快赐给刘鋹御酒一杯,当然说是御酒其实也就是普通酒,反正就意思意思一下子,你刘鋹给我送礼,哥也给你还礼了。

(《宋太祖点检像》 局部)

赵匡胤送御酒没有别的意思,但是可算是把刘鋹给吓完了,原因无他,这个刘鋹在南汉做皇帝的时候,最喜欢残害大臣,他是今天杀一个,明天杀两个,而且最喜欢赐给臣下毒酒,一毒一个口吐白沫,神仙难救。

处在亡国之君兼阶下囚的境地里,刘鋹的神经是紧绷的,内心是敏感的,看到小宦官送来的御酒,刘鋹往事浮上心头,他生怕酒里有毒,怕是赵匡胤要害他,因此数次举杯不敢饮,堂堂一国之君竟然急的哇哇大哭。

他这么一哭,赵匡胤也绷不住了,寻思说你这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吗?干脆拿过刘鋹手中酒,然后一饮而尽,这才打消了刘鋹的恐惧。

太祖死而太宗赵光义即位,赵光义在位的时候,举兵讨伐十国中残存的政权北汉,出兵之前他在皇宫里宴请各国的降臣,以示自己优待俘虏的政策,多半也为了做给北汉皇帝看,希望北汉的皇帝明白,投降之后在北宋的福利待遇也挺不错,干脆就直接不战而降得了。

当时的宴会之上,有已经投降的吴越国主钱弘俶和同样上表投诚的地方军阀陈洪进,刘鋹也在此列。

宋太宗很开心,因为这是他的国家,这是他的事业,这是他的功名,可同桌一起吃饭的亡国之君们大概心情不会太好,最典型的就是那个在亡国被俘期间写下了无数经典诗词的南唐后主李煜。

别人心情不好,可刘鋹的心情倒是很不错,他不仅心情不错,还对宋太宗说了这么一段话:

北宋朝廷的威名远播四方,现在天下间那些僭号窃位的伪皇帝们都要被捉到朝廷里来了,到时候人肯定很多,在这些伪君王里,我刘鋹来得比较早,所以我希望以后可以在这帮人里做个“老大”。

太宗听完,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三十九岁,刘鋹病逝于汴京,生前曾被朝廷封为金紫光禄大夫,之后又加了公爵,想来后半辈子应该过得也是比较舒坦了。

只是不知道,在汴京里的漫长岁月,每当午夜梦回之时,他会不会想起广州城的风景,想起波涛汹涌的南海,一阵一阵的水浪呢?

参考资料: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二》

《宋史·卷四百八十一·列传第二百四十》

“灭刘氏者龚也”:南汉宦官政治新探

青釉兽面纹瓦当背后的南汉国

相关内容

瑞德智能:公司正积极构建“...
证券日报网讯 瑞德智能9月16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
2025-09-17 05:04:25
原创 ...
在山东德州的幽深巷陌间,李先生珍藏着一枚别具非凡意义的铜币——中华...
2025-09-17 05:02:33
原创 ...
在阅读本文之前,我们诚挚地邀请您点击“关注”,这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
2025-09-17 05:02:16
原创 ...
洪武十五年八月,朱元璋的发妻——51岁的孝慈高皇后马氏病逝。这一消...
2025-09-17 05:02:08
原创 ...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波澜壮阔中,《论持久战》作为毛泽东的重要演讲稿,成...
2025-09-17 05:02:02
原创 ...
在古代,流传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这一观念导致了许多女性的才...
2025-09-17 05:02:01
原创 ...
“他好歹也是一位司令,喜欢喝酒就喝点好酒,非得喝那些兑水的假酒,结...
2025-09-17 05:01:57
这个三峡地区重庆段发掘的战...
当江风吹起铺在沙土之上的巨大塑料布时,一具从泥土中清理而出的马匹骨...
2025-09-17 05:01:56
花旗家族办公室拥抱私募股权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即使全球贸易不确定性高企,花旗集团的家族办公室...
2025-09-17 05:01:48

热门资讯

《子弹库帛书》英文版出版学术座... 近日,庆祝楚帛书回归暨《子弹库帛书》英文版出版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国语...
跟着文物,穿越到唐朝 (原标题:“大唐盛世 法门珍宝——唐代文物精品特展”亮相浙博 跟着文物,穿越到唐朝) 图为展览现场...
来看看古人避暑吃什么?一千多年... 热了吧?来看看古人避暑吃什么?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人就吃上冰激凌了。
于谦,为何难逃一死?偌大的明朝... 公元1457年正月的北京,寒风卷着雪花打在崇文门外的刑场。 一位鬓发斑白的老臣被绑在木桩上,他身上的...
原创 宋... 民国时期的宋家,提到这个名字,许多人首先会想到的是“宋家三姐妹”。她们分别嫁给了孔祥熙、孙中山和蒋介...
原创 秦... 每个人的名字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而其中最具象征意义的莫过于我们的姓氏。姓氏不仅是我们身份的象征,也是...
原创 配... 1948年10月,锦州的铁血奋战 1948年10月,战火弥漫的锦州成为了东北战场的关键。东北野战军为...
原创 刘... 刘邦,汉高祖,家中排行老三,年少时常被称为刘季,作为刘家最小的嫡子,命运似乎并未给他特别的宠爱。他的...
原创 世... 仓颉造字是中华文化历史中的一大盛事,无论在哪个民族,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文字体系,都至关重要。文字不仅...
原创 十... 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在战争史上创造了一个以少胜多的传奇。此次战役中,蒋介石投入了大量兵力,甚至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