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访谈录》第35期
由于父亲去世,在家守孝的曾国藩不仅每天关注着战局的变化,还仔细思考着自己所率领的湘军,屡屡受到当局的怀疑。法庭并受到同事的排斥。正是因为他能够经常反省和总结,他在官场上的生涯一帆风顺,被授予侯爵、宰相的称号。
文章长度:2太短了,请勿浪费资源
曾国藩是一位伟大的学者,但他却常常固执、守旧。然而,思考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很多问题都是因为自己不够机智造成的。
在当时的官场环境中,阿谀奉承、行贿受贿的现象屡见不鲜。曾国藩虽然非常痛恨这种行为,但也实在是无可奈何。即使他是一个清官,没有礼物和金钱,也很难去同僚那里做事。
曾国藩越来越明白,一个人想要成功、成就大事,单靠自己的能力是很难的。
但整个清朝已经开始衰落,尤其是腐败越来越严重。朝堂里的官员和地方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小县令还是省里的官员,都搞得一团糟。州长们都因为某种关系而结成了一个共同的利益联盟。因此,曾国藩用自己的自律去要求别人,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常常让自己生闷气。
曾国藩决定宽容、包容这些他曾经无法忍受的人。
文章长度:2太短了,请勿浪费资源
在家守丧三年,对于一个湘军指挥员来说实在是太漫长了。随着太平军进攻愈加猛烈,在家守丧一年半的曾国藩接到了咸丰帝的圣旨。
这一次,曾国藩为自己赢得了更大的权力,那就是他不仅是湘军总司令,而且还是两江总督。这意味着曾国藩不仅手中握有军权,而且还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他将不再因为粮食和俸禄的问题而感到卑微,同时,他还可以为手下获得更多的官职。
事实上,咸丰皇帝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个决定。他认为曾国藩只是为了争权夺利,而太平军则是想夺取清朝。与江山设计相比,曾国藩的要求并不过分。
此外,湘军在曾国藩领导下,身经百战,善于作战。曾国藩想要控制地方政权只是为了湘军的后勤,这也在情理之中。
就这样,曾国藩因为请假回家,给了咸丰帝一计。他苦涩地向皇帝讲述了湘军遇到的困难。虽然一开始激怒了皇帝,但随着太平军不断扩张领土,皇帝也不得不同意。曾国藩的要求都得到了满足。
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后,一改往日强硬独断的作风。他既不参与也不调查同僚的阿谀奉承、行贿受贿的行为,以致部下大力帮助他,最终消灭了太平军。
曾国藩的态度让弟弟曾国荃感到惊讶。当被问及原因时,曾国藩透露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一个人应该能够站起来、有所作为。立者,是努力变强,能站稳脚跟的人;成功者是那些工作顺利、成功的人。
曾国藩认为,在大环境下,既然无法改变当前的政治生态,就应该适应当前的环境。通过适应而不参与,你可以与同事和睦相处,减少孤独和沮丧。 (未完待续。图为姊妹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