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21日,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率部下起义,接受和平改编。当时傅作义麾下4个兵团司令:第4兵团司令李文、第9兵团司令石觉、第11兵团司令孙兰峰、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其中孙兰峰是傅作义的铁杆部下,在绥远率部宣布起义;侯镜如是地下党员,担任第十七兵团司令官兼津塘保安司令,麾下92军接受和平改编,318师随侯镜如由塘沽出海南逃,最终在福州投诚。另外两个司令官石觉和李文,是委员长的嫡系,拒绝接受改变,被傅作义将军礼送出境,乘飞机离开北平。
这其中石觉是委员长的死忠粉,虽然在国军名将里面几乎排不上号,但也绝对不是善茬。中原大战结束后,汤恩伯升任第4师副师长兼第10旅旅长,石觉被调到第四师第十旅,参加对红军作战,逐渐成为汤恩伯的心腹爱将。说起第4师,那可是蒋介石手中的一张王牌,从4师爷走出了不少知名战将,例如:关麟征曾任第4师第11旅旅长、独立旅旅长、杜聿明曾任第4师第12旅第24团团长、戴安澜曾任第4师补充第1团团长、张耀明曾任第4师第11旅第21团团长、独立旅第1团团长、冷欣曾任第4师副师长、代理师长、陈大庆曾任第4师师长等。
武汉会战日军虽然攻占武汉,但武汉周边国军主力尚存。为了解除国军对武汉的威胁,日军纠集12万人,发动枣宜会战。发现日军的大规模动向后,国军也向枣阳-宜城大规模集结,准备抱团防守。其中,85军第4师从北面南下驰援。1940年5月中旬,第4师第11团抵达唐河县城南边的湖阳镇。
5月14日下午,11团侦知日军约一个大队驻在湖阳镇西北边不远的王庄,国军遂决心歼灭这股日军。15日凌晨3时。攻击开始。在军属炮兵的掩护下,11团2营和3营一个从北面,一个从南面开始夹击进攻王庄。在双方激烈的交火声中,天光逐渐放亮。这时,老天开始淅淅沥沥下起雨来。4师官兵一看立即大呼天助我也!这次更有把握灭掉这些小鬼子了。原来在1940年,飞机还不能全天候作战,天阴下雨意味着日军飞机不能前来助阵,这可以大大减轻国军攻击压力。在11团猛攻湖阳镇的同时,在湖阳镇周围,第4师的第10团和第12团也在奋勇与日军作战。
11团2营和3营的官兵奋勇反复冲杀,日军渐渐被压缩。下午2时左右,敌人被压退、龟缩于村内,敌我双方呈胶着对峙状态,双方都有很大伤亡。这队日本鬼子确实训练有素,应变迅速,兵力运用到位,火网组织严密,射击精准,打得顽强,并用70毫米步兵炮向国军轰击,企图坚守待援。关键时刻3营营长韩声涛组织突击队亲自任队长发起最后攻击,突击队经过猛烈冲杀攻入村内,日军终于被这最后一击打垮了。
在整个湖阳镇战斗中,师长石觉指挥第4师击溃日军第40师团第234联队,歼灭其1个大队,击溃其2个大队,毙敌1000多人,击毙敌大队长2名,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这是一场国军主动进攻的攻坚战,尤其是进攻湖阳镇的战斗,国军两个营独立作战,基本歼灭了日军一个大队,日军战死400多人,被俘十余人,大队长战死;国军伤亡400余人,1名营长战死。这样的交换比和战绩,在国军的大小战斗中可谓绝无仅有。石觉也因为在枣宜会战中表现出色,升任第13军副军长、军长。抗日战争胜利后,石觉率第13军从广州海运秦皇岛,隶属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1946年1月,13军主力向热河解放区大举进攻在华北国民党军的配合下,占领整个热河省。1948年5月,国军调整作战部属,热河省划归华北“剿总”管辖,第13军随之改隶华北“剿总”指挥,参加了冀热察战役(解放军称出击冀热察战役)。同年11月,军长石觉调第9兵团任兵团司令。
1949年1月21日,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石觉、李文等蒋介石嫡系将领离开北平。此后,石觉有道老上级汤恩伯那里任京沪杭警备总司领部副总司令(总司令汤恩伯)。上海战败后,石觉率残部撤退到舟山群岛,担任舟山防卫司令,1950年5月,在人民解放军准备渡海解放舟山群岛时,率所部十二万余人撤退到台湾。
石觉的崛起离不开汤恩伯的欣赏与扶持,但最后也被汤恩伯所累。汤恩伯治军不严,在河南被老百姓列入四大害之一,号称“水旱蝗汤”,可见口碑之差;在上海战役后连败连逃,被蒋介石斥责“不知羞耻”。汤恩伯在委员长的心目中如此地位,石觉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在蒋的日记中曾经写到:除汤本身之外,而其副司令石觉,本为最有希望之将领,竟亦被其牵累,丧失信用,不能复其指挥所部,是诚等於死亡矣!这就等于从政治上判了他死刑。这位蒋介石的爱将不一般:四次坐牢,两次越狱,西方化将领的代表
“和尚”、“疯子”、“狐狸”,国民党的高官绰号趣谈
国军第一抗日名将,被日军司令官推崇为“支那虎将”
仅次于蒋介石的国民党二号人物,为何被誉为“中国第一好丈夫”